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9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了解安徽省中等规模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感染情况。[方法]2013年8月至11月,开展了中等规模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群流行率和风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了380个中等规模种猪场;用发现疫病的抽样策略,在每个种猪场采集了5份母猪血清,使用IDEXX公司猪伪狂犬病病毒gE-ELISA试剂盒进行了抗体检测。同时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种猪场之间PR传播潜在的29个风险因素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2013年安徽省中等规模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的群流行率为34.1%(95%置信区间29.3%~38.9%);没有灭鼠措施(OR=2.5,95%置信区间:1.4~3.7,P<0.001)、购入种猪未经检测(OR=2.2,95%置信区间:1.1~4.2,P=0.024)、未免疫含PR 6种以上猪病(OR=2.0,95%置信区间:1.2~3.1, P=0.004)是2013年安徽省中小规模种猪场感染PRV的风险因素。Logistic 回归拟合度较好(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68(95%置信区间:0.62-0.73)。[结论]安徽省中等规模种猪场场间PR流行率较高,建议购入种猪前需进行检测,免疫含PR等6种以上猪病疫苗并定期灭鼠。  相似文献   
53.
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氟喹诺酮类 (FQs)药物在食品动物中的广泛应用 ,致病菌对其耐药性逐渐增强 ,并且已发现某些FQs具有潜在致癌性 ,因此 ,其残留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目前 ,国内有关兽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动物体残留的研究报道很少 ,但国外对其研究报道较多。用于检测FQs残留的方法有微生物法、免疫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液相色谱 -质谱 (LC -MS)法等。笔者对国内外有关FQS的残留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4.
55.
为快速鉴别诊断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Nsp2基因缺失区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 gB基因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了2对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HP-PRRSV和PRV的双重PCR诊断方法.利用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对30份临床可疑样品进行检测,并与商品化单项PCR试剂盒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商品化单项PCR试剂盒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因此,该双重PCR方法能够用于HP-PRRSV和PRV单项或混合感染的临床样品快速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56.
PRRSV安徽分离株NSP2和ORF7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从安徽两个发病猪场采集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料,在Marc-145细胞上盲传4代~5代,发现明显细胞病变,各分离到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S08株和ZJ08株)。用RT-PCR扩增这两个分离毒株的NSP2和ORF7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分离毒株核苷酸同源性高于99.0%;在NSP2基因上,这两个分离毒株均发生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它们与CH-1a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0.7%和80.2%;在ORF7基因上,与2007年国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株HuN4核苷酸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8.4%和99.5%,且ORF7基因均存在K46→R46,H109→Q109,V117→A117氨基酸突变。这些信息显示这两个安徽分离株属美洲型毒株,具有高致病性特征,与国内高致病性毒株位于同一基因群。  相似文献   
57.
选取干扰素、黄芪多糖、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药物,利用MTT法与细胞病变(CPE)抑制试验,通过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病毒在细胞中复制、药物直接和病毒作用三个环节,对药物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种药物体外对PRRSV的都具有抑制作用,干扰素、黄芪多糖体外对PRRSV具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利巴韦林体外对PRRSV具有杀灭作用。因此,这3种药物在细胞水平上均有抑制病毒的作用,为防控PRRS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无菌采取病鸭肝脏,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化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和动物毒力试验。结果: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至少携带有5种毒力基因,并且该菌对小白鼠和鸡有较强的致死性,属于大肠杆菌强毒株,与基因检测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59.
鸡肝中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回收率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和恩诺沙星等4种药物在鸡肝中的残留量进行阳性添加和回收率测定试验.结果线性良好,检测灵敏度为10μg·kg-1,4种药物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诺氟沙星78.75%,13.73%;环丙沙星74.72%,12.02%;洛美沙星76.77%,15.89%;恩诺沙星72.79%,11.10%.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隐孢子虫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房炎的影响,选取14头隐孢子虫感染强阳性奶牛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的产奶量极显著下降,乳房炎感染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