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4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前言目前,研究供体母牛的超排和合理的人工授精方法,以获得稳定数量的可移植胚胎,仍然是牛胚胎移植技术推广中的重要课题。随着对母牛超排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母牛超排程序逐渐趋于固定。现行的常规超排程序多在前列腺素F2α或其类似物处理发情后12小时开始输精,并每间隔12小时再输精1~2次,每次输入的精子数量比自然发情母牛的输精要多2~3倍。输精次数和精子输入量增加的目的在于使得超排母牛排卵时间先后不一的卵子都能和足够的精子相遇而受精,以保证超排处理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家畜胚胎移植技术的成功和应用以及家畜胚胎学研究的进展,受精卵体外保存和培养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据国外报导,绵羊受精卵发育的早期阶段(1—4细胞)也可以在体外培养发育到胚泡阶段。Tervt和Rowson(1974)报导,18个8细胞的受精卵体外培养三天后移植,结  相似文献   
13.
牛体外受精胚胎无血清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CM199为基础液,对常规IVM/IVF牛早期胚胎进行了无血清(1mg/ml,PVA,聚乙烯醇)和有血清(20%FCS)培养的对比实验。通过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9种添加物,初步筛选出了在5%CO#-2、95%空气、39℃、饱和湿度培养环境下的牛体外受精胚胎无血清培养体系为:TCM199+EDTA0.1mmol/L+I5μg/ml+T5μg/ml+S5ng/ml+EGF10ng/ml+牛磺酸7mmol/L+亚牛磺酸5mmol/L+PVA1mg/ml+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100mg/ml。无血清培养与有血清培养囊胚率(7.1%对14.3%)、扩展囊胚率(4.3%对7.1%),均无显著差异(P > 0.05)。实验结果还表明,外源激素(雌激素和孕酮)对胚胎发育无促进作用;有血清组与无血清组胚胎的各发育阶段(桑椹胚、囊胚、扩展囊胚)细胞核数量无明显差异(P > 0.05)。  相似文献   
14.
家畜胚胎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哺乳动物的半胚冷冻技术,是在胚胎分割和冷冻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牛半胚冷冻的意义在于获得不同年龄的同卵孪生牛犊,以加速对优良种牛的选育.Lehn—Jenson首次获得了牛半胚冷冻的同卵孪生犊;Niemann、Brem对分割半胚的冷冻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实验采用简易分割方法获得牛半胚,对牛分割半胚冷冻的移植效果作了观察,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胚胎移植可使通常不育的动物产仔今年6-8月间,美国康乃尔大学3头母骡分别生出两头马驹和1头驴驹.这3头幼驹是将胚胎移入受体骡后生出的,而母骡通常是不能生育的.本试验重点是研究受体母骡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对胚胎的免疫学反应.这一首次成功,丰  相似文献   
17.
869个2~4细胞小鼠胚胎分别在 TCM-199、SOF 和 PBS 液(Whittingh-am,1971)和经本试验改良的 TCM-199、SOF 及 PBS 液中进行培养。96小时以后,6种液中的胚胎发育以改良的 TCM-199最佳,其它依次为改良的 SOF和 PBS 以及未经改良的 PBS、SOF 和 TCM-199液。53个8~16细胞绵羊胚胎在改良的 TCM-199液和 SOF 液以及本试验未改良的原 PBS 液(Whittingham,1971)中进行培养。结果在改良的 TCM-199液和SOF 液之间未见显著差异,但这两种液与 PBS 液相比则差异均高度显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应用冷冻精液进行绵羊人工授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据 Aamdal 和 Ander-sen(1968),Lightfoot 和 Salamon(1970),Colas(1969)以及 Colas 和 Brice(1970)报道的受胎结果在41%和62.5%之间。1969—70年作者的试验结果,在一个发情期用冻精输精的母羊平均产羔率为48%。1971年,作者对柠檬酸盐稀释液添加牛精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于1964年第一例牛胚胎移植(ET)成功。1977年金川弘司引进加拿大及美国的手术移植法,使受胎率达到25%,翌年高桥芳幸研究出非手术移植法使移植成功率提高到33.3%。随着胚移技术的改进,日本的牛胚移成功率也稳步上升,现最高已达64%。从事胚移的单位也由点到面遍及到全国各县,现已达151个,总人数达1256名。1980年至1988年9年间共产胚移犊9123头。目前已从实验研究转入商业化生产阶段。此外,胚移相关技术的研究也在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公马配母驴(繁殖驴骡)的受胎率低,因此自1957—59,1961—62五年中进行了几次试验,探求提高受胎率的途径。在1957年试验中,用28匹母驴研究了“混精”授精及在母驴体内注射马血对受胎率的影响。在马驴“混精”中,驴精在加入马精以前先水浴加温至55℃,10分钟,再将精子磨碎。结果是用马精授精的14匹母驴,受胎率为28.6%;其余用“混合精液”受精的14匹母驴,受胎率为64.3%。在此同一试验中,也分析了注射马血对受胎率的影响。有14匹母驴从配种前45天开始,每周皮下注射属血20—40毫升,受胎率为42.9%;其余14匹母驴未注射马血,受胎率为50%。(在这两种处理的母驴中都包括有马、驴“混精”和马单精的母驴。)在母驴体内注射马血不但对提高受胎率并无影响,而且还产生不良作用,有一匹母驴因注射马血而死亡。 1958—59及1961—62四年的继续试验中,用精子已被杀死的驴精液加入马精液中“混精”授精母驴121匹次,其受胎率为52.7%,用马精液授精的母驴110匹次,共受胎率为27.3%。进一步藐明“混精”可以提高公马配母驴的受胎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