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4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麦芽制作过程中,用硒溶液进行一次浸麦处理,以此麦芽酿造富硒啤酒,麦芽制作的优化试验表明,在第三次上水时用200μg/mL硒溶液在23℃下浸麦,发芽96小时和三次上水时用300μg/mL硒溶液在20℃下浸麦,发芽96小时,效果最好,前者麦芽含硒10.83μg/g啤酒含硒0.17μg/mL,后者麦芽含硒10.43μg/g,啤酒含硒0.20μg/mL,同时研究了硒处理对麦芽,麦汁。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新型鸭肝炎病毒(N-DHV)的变异情况,本实验从广西、河南、山东临床发病鸭体内分离到3株病毒.通过RT-PCR检测为N-DHV.将分离株进行鸭胚传代培养,并测定鸭胚毒的ELD50为10-3.29/0.2 mL~10-465/0.2 mL.以1型和N-DHV阳性血清分别与分离株进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Ⅰ型鸭肝炎病毒(DHV-1)阳性血清对分离株无保护性.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株致死雏鸭的临床症状和病变与DHV-1相同,分离株的致死率为30%~70%.将分离株接种鸡胚,不产生任何病变,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连续传5代后,细胞产生明显、规律的病变.扩增3株分离株的VP1基因,并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3个分离株与DHV-C的同源性最高,与DHV-A的同源性最低,并存在氨基酸的插入和缺失.本实验表明3个分离株与韩国N-DHV属于同一血清型.  相似文献   
63.
为比较猪圆环病毒2型毒株的遗传变异特性,从2009年河南郑州和山东东营的猪场疑似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MS)病料中分离到2株病毒,经PCR检测初步鉴定为猪圆环病毒2型,并对病毒全基因组进行扩增,用DNA Star对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河南郑州和山东东营PCV-2毒株全基因组长度均为1 767 b...  相似文献   
64.
麦芽制作过程中,用硒溶液进行一次浸麦处理,以此麦芽酿造富硒啤洒,麦芽制作的优化试验表明,在第三次上水时用200μg/mL硒溶液在23℃下浸麦,发芽96小时和三次上水时用300μg/mL硒溶液在20℃下浸麦,发芽96小时,效果最好。前者麦芽含硒10.83μg/g,啤酒含硒0.17μg/mL后者麦芽含硒10.43μg/g,啤洒含硒0.20μg/mL。同时研究了硒处理对麦芽、麦汁、啤酒的常规质量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分别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椰子泻血病病原菌(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其中9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苯甲·丙环唑对病原菌的菌丝抑制作用最强,测试的8个浓度均完全抑制了菌丝的生长;百菌清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100%;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芽管的生长抑制率最高的是百菌清和苯甲·丙环唑,达到100%。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十三吗啉、异菌脲和甲基硫菌灵的毒力作用较强,有效中浓度(EC_(50))分别为3.376 8×10~(-5)、0.043 2、0.269 2、1.246 2和4.599 4μg/mL。  相似文献   
66.
朱辉 《水产养殖》2021,(3):70-72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因湖设县、以湖得名,境内微山湖又称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组成,全湖面积1 266 km2,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调蓄水库和输水廊道,发展淡水渔业优势得天独厚。该文立足于微山湖渔业品牌建设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做大做强微山湖渔业品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7.
辣椒疫病(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是辣椒生产上一种世界性分布较广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快,严重制约着辣椒生产。辣椒疫病首先于1918 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现,中国最早于1940 年报道此病在江苏发生,此后陆续有相关报道,且表现为逐年加重的趋势。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辣椒疫病在全国各地的温室、大棚和露地普遍发生,弄清其初侵染来源、传播途径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治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8.
一株红棕象甲寄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一株红棕象甲寄生真菌的归属,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从产孢表型、分生孢子特征和ITS序列测定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分生孢子梗粗短,顶端具2~5个瓶状小梗,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为4.8~9.3μm×2.2~3.1μm;ITS通用引物扩增该菌得到了预期的558bp条带,其与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的支持率高达100%。因此,将该红棕象甲寄生真菌菌株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Metarhiziumanisopliaevar.anisopliae。  相似文献   
69.
经高温筛选到具有弱致病性的瓜枝孢菌株2R、3R。经稳定遗传特性试验表明,菌株2R经15代繁殖后弱致病性仍然得到稳定遗传。采用RAPD和AFLP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了高温诱导产生的瓜枝孢弱毒菌株的变化。结果表明AFLP技术可以有效地揭示弱毒菌株的DNA的变异,瓜枝孢经50℃高温处理后基因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AFLP图谱分为三种:一种是弱毒菌株和野生型菌株的扩增谱带基本相同;另一种是弱毒菌株产生的谱带一部分与野生型菌株相同,同时出现新的扩增片段;第三种情况是弱毒菌株有新的DNA片段产生,但是与野生型菌株相同的大部分主带消失。256个AFLP引物组合在扩增2R/2Q和3R/3Q时(瓜枝孢弱毒菌株2R和3R,野生型菌株2Q和3Q),分别在2910和2216个位点上有DNA片段产生,2R与2Q以及3R与3Q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24.81%和43.68%。  相似文献   
70.
对油棕发生的一种严重叶部病害进行研究,对该病病原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经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拟茎点霉属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茵分生孢子呈椭圆形或球形,浅褐色至深褐色;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该茵生长,其次是胡萝卜琼脂培养基(CDA)和燕麦琼脂培养基(OMA);在10 ~30℃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