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2篇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为了快速诊断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CIV)感染,根据H3N2亚型CIV的M和HA基因序列,设计了3组LAMP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H3N2亚型CIV的RT-LAMP检测方法。结果表明,RT-LAMP方法能在63℃恒温条件下,在45min内完成扩增,通过反应管中预加的荧光染料颜色的变化实现目视化判定。该方法对犬的常见病原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特异性;灵敏度是常规RT-PCR方法的100倍。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特异性强,适合现场应用,对H3N2亚型CIV的检测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为了评估拉布拉多犬低剂量性控冻精的人工授精效果,试验采用经流式细胞仪分离的拉布拉多犬X冻精和Y冻精,开展低剂量性控冻精的人工授精技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X冻精后代性别控制准确率为83.33%,Y冻精后代性别控制准确率为82.35%;自然交配母犬情期受胎率为84.00%,显著高于性控冻精母犬受胎率71.43%(P0.05);平均窝产仔数、仔犬成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性控精液与自然交配所产后代初生、1月龄、2月龄、3月龄、4月龄的体重和1~4月龄的体尺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3.
通过捕获野生短蛸亲体,进行室内水泥池的苗种繁育和养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4月份在海州湾附近海域捕获的亲体经过驯化、促熟的过程方可产卵,产卵后雌性亲体具有护卵现象,直至幼体孵化,期间摄食量明显减少。孵化幼体开口饵料可为鲜活卤虫无节幼体、枝角类、桡足类,幼体培育饵料有东方新糠虾、东方对虾、菲律宾蛤仔稚贝、光滑河蓝蛤稚贝,养成期间投喂饵料种类主要为鲜活的小型蟹、虾、双壳类和螺类等,饵料偏好性顺序为:蟹类虾双壳类螺类。  相似文献   
24.
通过分析教授治学中存在的认识障碍、法律制度障碍、主体自身障碍、途径障碍,提出教授治学的六条改进对策:完善教授治学的法律制度、明确教授治学的基本范围、优化教授治学的组织形式、提高教授治学的基本能力、营造教授治学的良好氛围、完善教授治学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5.
杂种优势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但在杂交水稻育种实践中也时常发现杂种劣势现象,为了更好地阐明杂交育种理论和揭示品种本质有必要对杂种劣势的遗传机理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两个韩国粳稻品种(Aranghyangchalbyeo和Sanghaehyangheolua)及其正反交后代(F1,F2)特性的比较,解析水稻杂种劣势的表型、类别及其遗传模式。形态学分析表明,正反交F1植株的劣势表现均明显、稳定且不受环境影响,主要农艺性状的中亲劣势值均为负值,其中F1的株高、分蘖数和结实率与亲本相比显著降低(P<0.01);F1劣势表现从发芽后第5d开始,地下部的劣势表现比地上部更为明显。细胞组织结构观察表明,分蘖盛期F1劣势植株叶片发育正常,而其根部气腔发育较亲本迟缓,从而阻碍了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通气情况,因此也影响了整个植株的正常生长。遗传学分析发现,该劣势组合成熟期F2群体中正常与劣势植株呈现7:9的分离,结合分蘖盛期该F2群体株高的分离模式,推断该杂种劣势的表型是由两个互补的显性基因控制。该研究结果为揭示杂种劣势的多样性及分子遗传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6.
为了寻找一种在早期快速准确检测宠物犬犬瘟热病毒(CDV)的方法,从临床上疑似CDV感染犬抗凝血中分离出血淋巴细胞,从中提取总RNA,引用曾在警犬上成功检测到CDV的引物序列,反复摸索RT-PCR反应条件,经凝胶电泳观察到在理论设计处(287 bp)出现了光亮条带,说明已成功地从宠物犬中检测出CDV。表明该引物序列和改良的RT-PCR反应条件适合于检测宠物犬CDV感染。  相似文献   
27.
公安部南京营犬研究所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立足科研服务警犬实战,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进行管理和技术创新,开展各项科研业务研究。  相似文献   
28.
某犬群发生具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的传染病,86只幼犬发病,治愈65只,死亡21只.为确诊病原,用MDCK细胞,从死亡犬肠道病料中分离到2株病毒,经理化学鉴定、动物复归试验、电镜检查、PCR检测证明为犬冠状病毒和犬腺病毒2型,定名为CCV-KM和CAV2-KM,确认此次犬群发病由CCV和CAV2混合感染所致.其中对CCV的分离采用含CCV和CAV2的混合感染病料攻击耐过CAV2的幼犬,导致幼犬单纯感染CCV发病后采集的病料.动物试验表明,CCV-KM株可以导致幼犬发病,具有较强的毒力;CCV-KM能被较高浓度的抗CCV1-71参考毒株的血清中和,而抗CCV-KM的血清却不能中和CCV1-71毒株,说明两者在抗原性和致病性上存在差异;基因测序结果表明,CCV-KM的M基因212 bp序列同其他已知CCV的基因序列差异较大,在进化树的位置上介于CCVⅠ型和CCVⅡ型之间,较偏向CCVⅠ型.提示CCV-KM株可能是一个新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29.
水稻亚种间、品种间杂交揭示杂草稻的起源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稻是在稻田或可耕地周边生长的类似杂草并兼有野生稻和栽培稻特性的稻属植株或群体。迄今对杂草稻的发生和进化尚有很多的争论和假说,本研究通过水稻亚种间和品种间的杂交试验以及亲本与杂交后代籼粳分化分子标记的遗传分析,对杂草稻起源和进化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研究结果显示:亚种间和品种间特定亲本杂交组合(7个籼/粳,4个籼/籼)的后代中均可分离出类似杂草稻的植株,其频率为籼/粳>籼/籼;籼粳交或籼籼交F2-F4代群体中产生类似杂草稻植株的频率随世代增加呈现递增趋势(F2最低为1.26%,F4最高为15.35%),这与双亲的遗传背景有密切关系,即籼、粳亚种的遗传背景差距越大,其杂交组合后代中产生杂草稻的机率越高;籼/粳交组合安山稻/9311F3代分离群体中类似杂草稻的植株以籼型为主(占52.8%);韩国粳稻品种安山稻在籼粳组合中不论作母本或父本,杂交后代都易产生类似杂草稻单株,这可能与其籼粳组分遗传异质性较高有关;粳/粳组合后代中未鉴定出类似杂草稻的植株,预示粳稻品种间杂交可能不易产生杂草稻。本研究为杂草稻的防控和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0.
叶色突变体作为一种易于观察的性状突变,是开展光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叶绿素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研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以水稻T-DNA插入细条纹叶色突变体为研究材料,通过叶片的形态鉴定、石蜡切片、叶绿素和光合速率测定,分析突变体的表型和光合特性;采用TAIL-PCR技术,定位和克隆该突变基因。结果表明:突变体苗期幼叶上呈现间断的白色细条纹,而叶鞘、叶脉表现正常,三叶期后至分蘖期叶片逐渐转绿;突变体叶色对温度变化敏感;是国内外尚未报道的一种新型水稻细条纹叶色突变体。根据T-DNA插入标签,确定突变候选基因位于第7染色体上,并对候选基因进行了克隆已获得部分cDNA序列,暂命名为fs3(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