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铵硝氮配比对烤烟生长生理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铵硝比对烤烟生长的影响,为优质烤烟生产中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单因素试验的方法,设N1(铵硝质量比100∶0)、N2(75∶25)、N3(50∶50)、N4(25∶75)、N5(0∶100)5个处理,以吉烟9号为材料,研究不同铵硝比对烤烟生长、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经济性状、烤后烟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含量的影响。【结果】(1)硝态氮及其比例较高的N4和N5处理烟株前期生长较快,铵态氮及其比例较高的N1、N2处理烟株后期生长较快,N3处理可使烟株持续稳定生长,尤其以叶片生长较快。(2)铵硝态氮配施可不同程度增加烟叶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增强S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延长叶片生理功能期,其中N3处理烟叶的SOD、CAT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叶绿素和净光合速率也最高。(3)与纯施铵态氮相比,硝态氮比例增大,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明显升高,N3处理烤烟综合经济性状最优,若再增大硝态氮比例,其综合经济性状变差。(4)N3处理烟叶水溶性糖、还原糖含量明显较低,烟碱和钾素含量明显较高,各处理总氮、蛋白质和氯含量均在适宜范围之内。(5)不同铵硝比导致烟叶致香物质含量有所差异,N3处理烟叶的新植二烯含量较低,但除新植二烯外的致香物质含量、致香物质总量相对较高。【结论】综合分析认为,N3处理有利于烟株稳定生长和叶面积增大,且烟叶膜脂质过氧化水平较低,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组成较为协调,使烤烟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说明在优质烤烟生产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各50%配合施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从延边地区烘烤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看法,并对老烤房改造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3.
为寻求协调烟叶化学成分、提高烤烟产质量的优化灌水方法,研究了优化灌水技术对烤烟生长及内在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株叶面积等农艺性状,逐行沟灌和隔行沟灌表现均优于对照;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都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上升,且打顶后15 d开始SOD、CAT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而MDA含量则呈现总体较迅速上升趋势,综...  相似文献   
64.
不同耕作方式对烤烟生长及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东部丘陵区烤烟抗旱耕作技术,利用烤烟品种吉烟9号为材料,设置6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物理性状和经济性状上,深耕+地膜,垄下深松+地膜,传统耕作+地膜3个覆盖地膜的处理优于深耕,垄下深松和传统耕作3个不覆盖地膜的处理,覆盖地膜的处理间进行比较,深耕+地膜垄下深松+地膜传统耕作+地膜,不覆盖地膜的处理间进行比较,深耕垄下深松传统耕作.在化学成分上,深耕、深耕+地膜、垄下深松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它处理.深耕+地膜,垄下深松+地膜,传统耕作+地膜,深耕,垄下深松的主要经济性状相对于传统耕作的增幅依次减小,深耕+地膜、垄下深松+地膜的香气成分的种类比较丰富,有正面影响的成分种类也较多.综合来看,深耕+地膜最好,垄下深松+地膜次之.  相似文献   
65.
吉林东部丘陵区烤烟优化灌溉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烤烟品种吉烟9号为材料,对不同灌溉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灌水之前,不同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灌水之后,喷灌、沟灌2个处理在农艺性状、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主要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等因素上都优于对照.总之,在相同灌溉量下,喷灌处理的效果最好、最有效,沟灌次之.  相似文献   
66.
晒红烟调制时期烟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晒红烟为材料,对采收的成熟烟叶按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调制,同时,对不同调制时期的烟叶样品进行外观特征的调查和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从上挂开始到烟叶完全变红初期,烟叶外观特征变化最明显;在不同调制时期烟叶蛋白质与还原糖、总糖的含量呈负相关;热风循环干燥法和远红外线干燥法均可缩短调制时间,减少用工量,且烟叶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7.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及氮用量对烤烟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的影响,以烤烟品种吉烟9号为材料,设置5个氮用量处理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上,干旱胁迫下处理E(0.60 g/kg)的各项指标都优于其他处理,正常供水条件下处理D(0.45 g/kg)表现最佳,当氮用量增至0.60 g/kg时会抑制烟株的生长;干物质和N、P、K的日积累量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日积累量都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趋势,干旱处理的干物质日积累高峰比正常供水处理提前4 d;K的日积累高峰比N和P提前4 d,说明钾对干旱反映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68.
为了从生理生化角度上揭示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抗病机理,以12个晒烟品种为试材,进行了人工接种鉴定试验,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免疫(延晒十号)、抗病(坝林晒烟)、中感(延晒四号)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接种前后的保护酶活性、MDA含量、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SOD、POD和CAT活性方面,随着接种时间的推进,3个对照处理的酶活性均逐渐上升,而3个接种处理则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种后6~24 d,3个品种接种处理的酶活性均比对照处理高,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延晒十号(免疫品种),最小的是延晒四号(中感品种);接种后36 d,3个接种处理均低于对照,衰减幅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延晒十号、坝林晒烟、延晒四号。从MDA含量来看,所有处理均随接种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同一品种接种处理均高于对照处理,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延晒四号,最小的是延晒十号。从实际光合效率Y(Ⅱ)和叶绿素含量来看,与对照相比,3个接种处理的指标均下降,衰减幅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延晒十号、坝林晒烟、延晒四号。上述指标在植物抗病反应中呈现规律性变化,从生理生化层面上反映了晒烟的TMV抗病机理。  相似文献   
69.
以当地主推品种吉烟9号为试材,采用人工气候箱对不同叶龄烟苗进行低温诱导处理,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花芽分化进程,且对农艺性状、现蕾数及现蕾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总干重均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增加不断减少,CK最大,其次为低温持续3d的6叶龄烟苗;根冠比大的处理分别为低温持续3d的3叶龄烟苗及CK,最小的为低温持续9d的3叶龄烟苗;株高及有效叶数上,CK均表现最佳,而低温持续9d的6叶龄烟苗表现最差。低温处理的6叶龄烟苗最早达到现蕾期,与3叶龄烟苗及对照相比均提前4~6d。花芽分化共分6个阶段,低温处理的6叶龄烟苗花芽开始分化到结束共经历14d,而低温处理的3叶龄与CK共经历17~19d;花芽分化提前程度与低温处理持续时间成正相关,低温处理9d花芽分化提前最早,其次为6d处理,最后是3d处理;不同叶龄上,6叶龄烟苗花芽分化显著早于3叶龄烟苗。总之,早花现象最明显的是低温处理9d的6叶龄烟苗,其次是低温处理6d的6叶龄烟苗。  相似文献   
70.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是由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引起的一种系统侵染烟草的病害,该病是我国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对烟草PVY的分子特征,包括马铃薯Y病毒PVY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与抗病标记等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详细介绍,并简单展望了烟草PVY抗病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