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5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母牦牛的繁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家畜,在严酷的高寒环境下,形成了一套特殊的适合高寒环境的繁殖体系。笔者从母牦牛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发情和妊娠等方面阐述了母牦牛的繁殖特性。  相似文献   
42.
家畜繁殖课是农林类高职高专畜牧、畜牧兽医、草业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为学习专业课——畜禽生产技术奠定生殖生理和繁殖技术方面的基础,同时又是专业技术课和主干课程。二十多年来,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一直把家畜繁殖课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在实验室、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几代课程组成员在本课程的建设中,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在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成效显著。2007年本课程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表皮生长因子对体外受精胚8细胞以后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牛进行体外受精和受精卵体外培养,研究谷氨酰胺、EGF对牛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添加谷氨酰胺的4-8细胞发育率和桑囊率(52.52%、30.22%),都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联合添加谷氨酰胺和表皮生长因子的4-8细胞发育率(55.03%)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桑囊率(32.39%)比对照组(27.46%)高4.93百分点,且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联合添加谷氨酰胺和表皮生长因子组比单独添加谷氨酰胺组的4-8细胞发育率和桑囊率都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单独添加谷氨酰胺对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联合添加谷氨酰胺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帮助牛胚胎通过体外发育阻滞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4.
饲养管理不当,繁殖技术不良以及环境因素异常等均会导致母羊发生繁殖障碍,影响其繁殖性能的发挥。 1 环境气候性不育母羊的生殖机能与日照、气温、湿度、饲料成分的变化,以及其它外界因素都有密切关系。这些因素可以协同影响母羊的发情。尤其,羊卵泡的发育过程受季节和天气影响大,发情母羊数也与天气的阴晴有关。  相似文献   
45.
权凯  宋飞虎  李君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6):1781-1790
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是脂质合成与分解的重要调控基因,为了研究豫西脂尾羊INSIG1基因序列特征及其组织表达规律,试验采用Trizol法提取组织样RNA,RT-PCR扩增后克隆得到INSIG1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NSIG1 mRNA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试验成功克隆了豫西脂尾羊INSIG1基因,其编码区长831 bp,编码276个氨基酸;基因的同源性分析表明,豫西脂尾羊INSIG1基因编码区与绵羊(XM_015095466.2)的亲缘关系相似性达99.64%,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99.28%;蛋白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其分子质量为29.58 ku,理论等电点(pI)为9.07,属于稳定的碱性疏水性蛋白;跨膜结构、信号肽和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该蛋白包含5个跨膜结构,没有信号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发现,INSIG1蛋白结构含有6个α-螺旋和部分无规则卷曲;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INSIG1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肺脏、小肠和尾脂,肌肉中表达量最低。本研究完善了豫西脂尾羊的数据库,为INSIG1基因的功能及其在肉羊脂肪沉积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6.
试验旨在对豫西脂尾羊诱导细胞凋亡DNA片段化因子45样效应因子A(cell death-inducing DNA fragmentation factor 45-like effectors A,CIDEa)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其在豫西脂尾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以豫西脂尾羊脂肪组织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豫西脂尾羊CIDEa基因完整CDS区序列,对测序结果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CIDEa基因在豫西脂尾羊心脏、肝脏、肺脏、脾脏、肾脏、瘤胃、小肠、背最长肌、皮下和内脏脂肪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豫西脂尾羊CIDEa基因CDS区序列长660 bp,编码219个氨基酸;豫西脂尾羊与绵羊、水牛、黄牛、藏羚羊、猪和人的CIDE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9.1%、96.8%、96.2%、98.8%、85.0%和79.4%。蛋白理化性质分析表明,CIDEa蛋白分子质量为24.38 ku,理论等电点(pI)为9.12,属于碱性蛋白。跨膜结构和信号肽预测分析表明,CIDEa蛋白不含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豫西脂尾羊CIDEa蛋白分布在细胞质(47.8%)、线粒体(26.1%)、细胞核(17.4%)、液泡(4.3%)和内质网(4.3%)。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发现,CIDEa蛋白结构具有2个α-螺旋、4个β-折叠及一些无规则卷曲。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IDEa基因在豫西脂尾羊脂肪组织(皮下和内脏脂肪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其他组织中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小肠、肝脏、脾脏、瘤胃、心脏、肾脏、肺脏、背最长肌。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CIDEa基因在肉羊脂质代谢中的功能及羊肉品质调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7.
高寒放牧条件下牦牛超排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寒放牧条件下 ,对 12头祁连山型母牦牛进行了选择不同超排方法和FSH剂量及使用中科院动物所FSH、LH ,国产PGF2α、HCG ,新西兰FSH的超排试验 ,供试母牦牛在发情 11~ 12天开始注射FSH。结果表明 :A组 :FSH 8 4mg ,母牦牛与正常发育相似 ,冲出 2枚发育正常囊胚 ,1头放弃 ;B组 :FSH 8 6mg ,利用PVP包埋 1次注射 ,母牦牛卵巢处于静止状况 ,插管 1头 ,没有冲出胚胎 ,超排处理无结果。说明牦牛用FSH 8 4~ 8 6mg剂量偏小 ,对超排无效果 ;C组 :FSH 8 8mg ,分FSH +LH( 2 0 0IU)、FSH +HCG( 10 0 0IU)、卵巢黄体数 10± 4,2头牦牛冲卵 ,获 14枚胚胎 ,有 1头牦牛冲出 10枚胚胎 ,其中有 2枚发育到 16细胞 ,1枚发育到 3 2细胞 ,说明FSH +HCG(LH)有协同作用 ,促进卵巢上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 ;D组 :FSH 15mg(新西兰产 ) 1头牦牛冲出 3枚发育正常早期囊胚。  相似文献   
48.
藏獒又名藏狗、蕃狗、羌狗或苍猊犬,藏语称其为"DoKhyi",意思是"拴系的犬",是原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 000 m以上地区的一种大型猛犬.  相似文献   
49.
在高寒放牧条件下,对12头祁连山型母牦牛进行了选择不同超排方法和FSH剂量及使用中科院动物所FSH、LH,国产PGP2α、HCG,新西兰FSH的超排试验,供试母牦牛在发情11~12天开始注射FSH.结果表明A组FSH 8.4 mg,母牦牛与正常发育相似,冲出2枚发育正常囊胚,1头放弃;B组FSH 8.6 mg,利用PVP包埋1次注射,母牦牛卵巢处于静止状况,插管1头,没有冲出胚胎,超排处理无结果.说明牦牛用FSH 8.4~8.6mg剂量偏小,对超排无效果;C组FSH8.8 mg,分FSH+LH(2001U)、FSH+HCG(10001U)、卵巢黄体数10±4,2头牦牛冲卵,获14枚胚胎,有1头牦牛冲出10枚胚胎,其中有2枚发育到16细胞,1枚发育到32细胞,说明FSH+HCG(LH)有协同作用,促进卵巢上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D组FSH 15 mg(新西兰产)1头牦牛冲出3枚发育正常早期囊胚.  相似文献   
50.
藏獒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液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凯 《畜牧与兽医》2007,39(10):80-80
藏獒又名藏狗、蕃狗、羌狗或苍猊犬,藏语称其为“Dokhyi”。意思是“拴系的犬”,是原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m以上地区的一种大型猛犬。藏獒耐寒、适应性强、性格刚毅、凶猛、对主人忠诚。被誉为“东方神犬”和“国犬”。长期以来,藏獒主要饲养繁育在中国青藏高原牧区,管理粗放,没有进行专门的选育改良,再加环境的变迁和优良种群的流失,藏獒本身的繁殖率和成活力低等因素,使藏獒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