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基因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部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及相关可育材料中的光温敏核不育基因p/tms12-1和温敏核不育基因tms5进行了检测。通过PCR-RFLP方法,在农垦58S、培矮64S和双8S中检测到光温敏核不育基因p/tms12-1,其SNP位点为G;而安农S-1、Y58S、株1S、农垦58、安农N携带p/tms12-1正常可育基因,其SNP位点为C;农垦58S×农垦58 F1代种子中同时存在C和G 2个SNP位点,测序分析表明,安农S-1、双8S、Y58S和株1S携带有温敏核不育基因tms5,培矮64S、安农N、农垦58和农垦58S不含tms5基因。说明双8S同时携带p/tms12-1和tms5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32.
为探究轻度镉(Cd)污染稻田的治理修复方法,选用天象土壤调理剂(TX)、秸秆炭材料(JGT)和3种森美思纳米材料(SAX1、PX4、WH4P),在安徽铜陵矿区附近Cd轻度污染水稻田开展了连续两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种土壤调理剂对Cd轻度污染稻田当年与次年土壤有效态Cd含量、土壤pH、水稻产量和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  相似文献   
33.
该文综述了近30年有关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风险的评价标准及其研究进展,介绍了农用地土地重金属污染风险划分方法,将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划分为优先保护区、基本安全区、安全利用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和高风险区6个类别和分区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34.
通过转化水稻hp RNA农杆菌文库至粳稻品种台北309,获得143株转基因植株。随机选取36株T0代转基因植株进行检测,其GUS阳性率为77.78%,且其中35份PCR阳性材料的插入片段均与粳稻日本晴的m RNA有较高匹配。对61份T1代突变体进行筛选,获得33份有突变表型的材料。初步获得1份类病斑突变体,序列分析表明其可能干扰基因的编码产物为RAL6-种子过敏蛋白RA5/RA14/RA17的前体,属于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家族,该类基因在植物自然防御系统中扮演重要较色。  相似文献   
35.
河北省小麦节水刻不容缓,要解决粮食安全和节水的矛盾,必须应用节水小麦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介绍了包括节水高产品种选择、配方施肥、精细整地、播后镇压、巧浇冻水、病虫草害防治、干热风预防等一整套冬小麦节水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黑龙港流域麦区及其他缺水麦区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生态文明是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性重要支撑。在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中,城市水体黑臭、河湖生态退化等城市"病"日益凸显,而在农村,水产养殖业导致的水体问题屡见不鲜。江苏大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江南大学,共建联合开发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绿色无公害水产调水和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37.
干旱胁迫是小麦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加强小麦根部性状对于提高小麦的抗旱性的研究,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快速准确测量小麦根系的各项指标和筛选适宜于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指标,该文对小麦抗旱性有关的根系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了归纳总结与比较分析,提出了当前根系研究方法中的几点问题,以期为根系研究方法的选择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为小麦抗旱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氮肥运筹对节水高产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以形成最佳的氮肥底追比例,保护有限水资源。[方法]在统一施用270 kg/hm2纯氮条件下,选取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衡4399为材料,研究了底施与追肥比例3∶7、5∶5及7∶3这3种氮肥运筹方式对其产量、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肥运筹方式与产量及水分利用率高度相关,种植衡4399等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采用底追比3∶7的施氮方式,平均产量最高,为7268.21 kg/hm2,水分利用率最大,为21.56 kg/(hm2·mm)。[结论]在黑龙港地区施用270 kg/hm2纯氮条件下,种植衡4399这类分蘖能力较强的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宜采用底追比3∶7的施氮方式。  相似文献   
39.
为了筛选出黑龙港地区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适宜的施氮方式,以该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的3个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邯6172(粒重侧重型)、河农6049(粒数侧重型)和衡4399(穗数侧重型)为试材,在氮肥施用量均为270 kg/hm~2条件下,试验设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例(底追比)3∶7、5∶5和7∶3计3个水平,研究了3种施氮方式对不同类型冬小麦的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使用比例以及品种类型均与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高度相关,穗数侧重型品种衡4399宜采用底追比3∶7的施氮方式,平均产量为7 181.54 kg/hm~2,水分利用率为22.26 kg/(hm~2·mm);粒重侧重型品种邯6172和粒数侧重型品种河农6049宜采用底追比5∶5的施氮方式,平均产量分别为7 176.23和7 166.05 kg/hm~2,水分利用率分别为22.05和22.00 kg/(hm~2·mm)。  相似文献   
40.
玉米植株结构分析及其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83个玉米DH系及其亲本作为试验材料,对其植株结构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受中部节间长度影响最显著;穗位高主要是由基部节间长度控制;相邻节间长在发育上具有协同性。对DH系的株高、穗位高和节间长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40个QTL,贡献率为7.98%~43.24%。每个性状检测到1~5个QTL,其中株高、穗位高和节间长检测到1个共同的QT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