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为研究不同过瘤胃氨基酸高能复合物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择胎次(3~5胎)、产奶量、产犊日期相近,体重(600±20)kg健康荷斯坦泌乳高峰期奶牛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1组为对照组,饲喂牛场常规日粮;2、3、4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常规日粮基础上添加过瘤胃氨基酸高能复合物Ⅰ、Ⅱ、Ⅲ500 g/(d.头)。正式期60 d。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过瘤胃氨基酸高能复合物后,均可明显提高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乳中总干物质含量。尤其是复合物Ⅲ,添加效果最为理想,平均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及总干物质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1.19%(P<0.05)、21.31%(P<0.05)、9.72%(P<0.05)和10.34%(P<0.05),平均日校正乳产量提高35.70%(P<0.05)。  相似文献   
12.
动物源性饲料易受微生物的污染,因此在动物源性饲料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有高温灭菌的过程,但为了保证成品的营养水平,温度又不能过高,一般在工厂化生产的条件下会在100℃左右。这只能从一定程度上杀灭细菌,使细菌数或活力限定在动物的耐受力内,但并不能保证细菌被充分杀灭。黄宁(2004)报告:即便是进口的优质鱼粉(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可达130℃以上),成品中依然可以检出致病菌。但是动物本身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抵抗力,在通常情况下,畜禽消化道内都是有有害菌存在的,当动物因为某些原因出现免疫力下降时,这些病菌才会引发疾病。正是这种潜伏性的存在,也成为了不合格产品的理由,助长了一些不合格厂家的违规生产。因此,动物源性饲料的微生物安全问题是非常严峻的。专家指出,之所以要把成品与原料分开,一是因为原料未经过处理,受到的微生物的污染较为严重。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原料中的脂肪会氧化腐败,加速原料的变质。当成品与原料不分开时,原料中的污染物就会通过空气、土壤等的传播污染成品,并最终引起成品的变质,甚至使成品成为有害致病菌传播侵害动物群的端口。再者是成品经过烘干或晾干等工艺后其内的水分含量大大下降,不再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但原料中的水分含量大,将二者放于一起,会增加成品中的水分含量,尤其是对那些未封装的成品,易引发成品霉变。对于动物源性饲料而言,最应该重视的就是防止生物污染,而成品与原料分开则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再有,如疯牛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饲料,尤其是饲料中的动物源性成分,因疯牛病的致病因子朊蛋白(PrP)耐高温,需在136℃高温下两小时才能将其灭活,所以一般的饲料加工工艺不能将其杀灭,这更?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瘤胃保护性赖氨酸和蛋氨酸添加水平及其配比对小尾寒羊瘤胃发酵及粗饲料成分瘤胃降解率的影响。选用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重(45±2.6) kg的小尾寒羊10只,按完全随机原则进行3阶段试验,每阶段预饲期12 d,正试期3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及配比的保护性赖氨酸和蛋氨酸。结果表明:保护性氨基酸添加水平及其配比对瘤胃液pH值、NH3-N浓度、VFA含量及其比例无明显影响( P>0.05),但可不同程度提高菌体蛋白含量,其中I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添加适当水平的保护性氨基酸,可明显提高DM、ADF的瘤胃降解率(P<0.05),而对CF、NDF瘤胃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条件下,每只小尾寒羊日粮中保护性赖氨酸及蛋氨酸的添加量分别以8.4,2.4 g/d为宜。  相似文献   
14.
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荷斯坦奶牛,试验分4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饲喂日粮Ⅰ(基础日粮+保护性蛋氨酸Ⅰ30g/d)、日粮Ⅱ(基础日粮+保护性蛋氨酸Ⅱ30g/d)、日粮Ⅲ(基础日粮+保护性蛋氨酸Ⅲ30g/d)和日粮Ⅳ(基础日粮),研究棕榈油脂肪粉包被的蛋氨酸对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和菌体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挥发性脂肪酸有提高乙酸和丙酸浓度,降低丁酸浓度的趋势,但影响不显著(P>0.05);对菌体蛋白浓度略有提高,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2022年7月1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枣庄市以“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滕州市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发展绿色林业等方面探讨了滕州市林业经济的发展路径,并提出政府保障、科技支撑、人才培育、创新引领、合作社带动和盘活森林湿地资源等6个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