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8篇
  5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76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0 毫秒
51.
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是自然保护区制定管理和保护规划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2019年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动态度与转移矩阵模型对该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选择斑块数量和香农多样性等景观指数对其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是老爷岭保护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约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95%,且1999—2019年呈稳定趋势(K=-0.017)。从景观格局变化来看,老爷岭保护区的景观呈破碎化趋势,其中斑块数量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变化最大。从时间跨度来看,1999—2009年是老爷岭保护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时段,自2009年后老爷岭保护区建立,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和景观破碎化程度均在降低,这说明老爷岭保护区成立后,随着管理和保护力度的加大,保护区内的林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景观破碎化程度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52.
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研究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重组蛋白的表达特点,探讨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可溶性蛋白与包涵体出现的特点,从表达载体中表达了植物ACC合成酶.经SDS-PAGE电泳与双波长扫描分析,确定目的蛋白随表达时间、菌液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其最佳表达时间为2.5 h,菌液密度OD600为0.6,IPTG的最佳浓度为0.6 mmol/L,此时目的蛋白含量占全菌蛋白含量之比最高.植物ACC合成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未能检测到可溶性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3.
银杏木质部特异定位表达基因启动子克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PCR方法成功地从木本植物银杏基因组总DNA中扩增克隆得到木质部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富甘氨酸蛋白质基因 (GRP1.8)的启动子 ,并克隆到pUC18载体中 .与菜豆的序列比较发现 ,碱基同源性高达 98%以上 .除发现启动子特有的TATAbox序列外 ,还发现在菜豆序列中所没有的GATAG碱基序列  相似文献   
54.
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ter)是一类庞大而古老的跨膜运输蛋白家族,在生物体内参与多种物质的转运积累、有害物质解毒、气孔调节、植物防御等生理活动。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作为重要的中药材,其药用成分主要为次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物转运与积累过程需要ABC转运蛋白的参与。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杜仲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分析该家族蛋白质性质和结构、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关系。研究表明,EuABC家族生物信息学预测有76个成员,含有1~7个保守基序;编码蛋白多为稳定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质膜上,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要构成元件;进化树分析表明,杜仲ABC转运蛋白家族可分为8个亚家族(A~G;I),每组成员数量分别为3、19、14、1、1、1、29、8。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杜仲次生代谢物质转运与积累奠定基础,也为其他植物ABC转运蛋白家族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5.
细菌性鱼病快速诊断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地归纳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检测细菌性鱼病的手段,主要有: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核酸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反映了鱼病学实用诊断技术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6.
左旋咪唑对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义  谭夕东  吴婷婷 《水产学报》2007,31(6):785-791
为测定在饲料中添加左旋咪唑(LMS)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免疫调节作用,以0(对照)、100、200和300 mg·kg~(-1)干饲料的剂量将LMS添加于基础饲料中制成颗粒饲料,投喂中华绒螯蟹7 d,然后投喂不含LMS的对照组饲料。在投喂含LMS的饲料之前(0周)和投喂后2、4、6、8周,采样测定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总量(THC)、不同血细胞数量(DHC)、吞噬活性、呼吸爆发(超氧阴离子的释放)、酚氧化酶(PO)活性和溶菌酶(LSZ)活性;并在投喂含LMS的饲料后的第4周,按1.2×10~7cfu·kg~(-1)体重的剂量,体腔注射接种中华绒螯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rophila)CL99920菌株,记录接种10d后中华绒螯蟹的累积死亡率。结果显示,各LMS处理组的血细胞总量(THC)、透明细胞(HC)数量、吞噬百分率、呼吸爆发、PO活性和LSZ活性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颗粒细胞(GC)数量、血细胞吞噬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MS处理组的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力明显增强。研究表明,饲喂适量的LMS可增强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在本试验条件下,200 mg·kg~(-1)干饲料的剂量为最适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57.
刺楸是我国最珍贵的阔叶树种之一,其材质优良,花纹美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多种用途。介绍了刺楸种子的特性及播种工艺。  相似文献   
58.
马兰水溶性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首次报导了马兰水溶性多糖的水提醇沉工艺。采用单因子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料水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乙醇浓度对马兰水溶性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多糖得率的主次因素为乙醇浓度、料水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马兰水溶性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30,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100℃,95%乙醇醇析。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马兰水溶性多糖的得率为4.12%。  相似文献   
59.
复方中药添加剂对罗氏沼虾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将黄芪、党参、大黄、板蓝根等十余味中草药粉碎过筛后制成复方添加剂按1%、2%、3%的比例添加于基础饲料中制成颗粒药饵投喂罗氏沼虾,对该添加剂对罗氏沼虾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血细胞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血清溶菌酶活力及酚氧化酶活力均显著提高。经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各试验组的免疫保护率也明显提高。在各试验组中以2%组效果最好。试验证明,该添加剂可显著地提高罗氏沼虾的免疫功能,有效地预防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60.
为探讨环磷酰胺(CYP)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的免疫抑制作用,分别以100、200、300mg/kg体重的剂量对大鳞副泥鳅腹腔注射CYP,对照组注射等量的0.85%灭菌生理盐水,在注射CYP后第8天,测定泥鳅的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补体C3含量,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肝胰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00 mg/kg组的RBC、WBC、血清LSZ、ACP、AKP活性及补体C3含量分别显著降低73.5%、81.0%、52.2%、29.0%、47.9%和48.6%(P0.05);血清NO含量和肝胰脏MDA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44.0%和50.8%(P0.05);肝胰脏SOD活性降低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CYP可抑制大鳞副泥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