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2篇
  15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0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了了解咖啡驼孢锈菌 ITS 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对来自中国咖啡栽培区的咖啡驼孢锈菌 ITS 序 列进行了克隆。将克隆序列与来自不同咖啡种植区的咖啡驼孢锈菌菌株序列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并于 NCBI 数据库中 下载其他锈菌菌株 ITS 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中国咖啡栽培区的咖啡驼孢锈菌 ITS 序列全长 950 bp。 其中 ITS1 长为 224 bp,GC 含量介于 30.36%~31.25%之间;5.8S 长为 153 bp, GC 含量为 37.25%;ITS2 长 483~485 bp, GC 含量介于 24.12%~25.05%。来自不同咖啡种植区咖啡驼孢锈菌 ITS 核苷酸序列多态性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其多 样性十分低且不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化。在系统发育关系方面,咖啡驼孢锈菌与其他锈菌 ITS 序列差异明显,能独立聚 类成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32.
在疫苗生产中需要对培养病毒的有效抗原数量进行定量,对其一般采用TCID50测定或噬斑滴定的方法。这些传统方法的缺点是耗时、重复性差异较大。本研究采用q RT-PCR检测蓝舌病病毒含量,并用准确滴定噬斑单位的蓝舌病病毒作为对照,比较待检样品和对照的Ct值,通过线性方程计算待检样品的病毒含量。对7个独立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均高于噬斑分析方法,并且可在蓝舌病病毒培养过程中实时检测病毒含量。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可在病毒生产过程即时检测病毒含量,在蓝舌病疫苗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3.
微生物肥料是推动化肥减施的关键,前期从野山参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1),能够高效溶磷,但是溶磷机理尚不明确。利用液体摇瓶方式收集P1指数生长期和对照样本各6份,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分析P1菌株溶磷的可能小分子代谢物,以评估其在微生物肥料开发应用的前景。结果表明:接种P1处理下可溶性磷的质量浓度为461.36μg/mL,为CK处理的103.9倍。采用UPLC-Triple TOF技术结合Progenesis QI软件分析P1和对照处理胞外差异代谢物,发现P1代谢产物共有418种,对照代谢产物有367种,二者共有的代谢产物为354种。根据OPLS-DA模型获得的差异代谢物共23种(VIP1.0,P0.05),其中上调产物16种,下调产物7种。这些差异代谢产物共参与代谢通路22条,其中参与3条以上代谢通路的有10条。初步判定与P1菌株溶磷相关的代谢物为小分子有机酸和膜脂类成分。  相似文献   
134.
基于无人机热红外的水分胁迫指数与土壤含水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时快速监测作物根系活动层的土壤含水率,利用低空无人机搭载的热红外相机获取经4种水分处理的棉花花铃期一天中5个时刻的冠层温度,并连续观测5 d,应用水分胁迫指数(CWSI)的理论模式、简化模式、定义模式计算得到3种CWSI,与棉花根系不同土壤深度含水率建立模型。研究表明:3种胁迫指数与土壤含水率具有幂函数关系,其中理论模式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最佳,定义模式次之,简化模式最差;在一天中不同监测时间点上,3种CWSI的监测精度在13∶00最高,9∶00和17∶00最差;在监测深度上,3种胁迫指数与0~60 cm处的土壤含水率关系最为紧密,0~30 cm次之,0~15 cm最差。该研究可大面积获取作物根系层土壤含水率,提高作物根系层土壤含水率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135.
使用口蹄疫疫苗是目前世界上防制口蹄疫流行的有效措施 ,不同种类的疫苗在口蹄疫防制工作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各有优劣。目前常用的口蹄疫疫苗主要有 3类 ,即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及新型疫苗。这些疫苗经过不断的研究改进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口蹄疫不同的流行阶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6.
经RT-PCR扩增得到一株口蹄疫亚洲1型流行毒株的非结构蛋白P3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他代表性参考毒株的P3基因进行比较,分析该毒株P3区基因特征.结果表明,该毒株P3基因含有2 721个核苷酸,编码907个氨基酸;其中非结构蛋白3A的基因长度为459 bp,编码153个氨基酸;3个3B(VPg)基因长度分别是69、72、72 bp,分别编码23、24、24个氨基酸;3C基因长度为639 bp,编码213个氨基酸;3D基因长度为1 410 bp,编码47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显示,3A基因C末端比其他基因更容易变异,根据3A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分析提示该流行毒株与YNBS/58和IND 321/01亲缘关系较近,属同一亚系谱.  相似文献   
137.
为探究大百合属(Cardiocrinum)野生植物在秦岭北麓的存在及分布情况,项目组用5 a多的时间,对秦岭北麓24条峪进行了多季节、多次的实地考察,初步探明2种大百合属野生植物在秦岭北麓有居群分布,它们分别是云南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 var.Yunnanense(Elwes) Steara)和荞麦叶大百合(Cardiocrinum cathayanum.),其中荞麦叶大百合为首次在秦岭地区被发现,且仅在西安市鄠邑区的太平峪有分布,而云南大百合在秦岭北麓大多峪口有分布。文章对2种大百合的形态特征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述及探索,以期为大百合属野生植物资源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8.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感染后引起的高热稽留、全身广泛性出血及母猪繁殖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的总称。该病流行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对养殖业危害很大。虽然我国应用猪瘟疫苗已经较好的控制了该病的发生,但是由于一些免疫抑制疾病的影响,造成猪瘟疫苗免疫失败,以至该病的发生或流行,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9.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已经严重威胁到百姓的餐桌安全。为了让百姓吃上放心肉,必须确保流向餐桌生猪肉品质量的安全性,为此,推动肉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已经刻不容缓。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生猪肉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具体有力途径,以期为生猪养殖的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0.
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避免疫情病害的扩散,有利于保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因此,养殖环节病死生猪的无害化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早在2012年,国家就出台了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的管理政策和扶助政策。文内就养殖环节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监管方面的困惑因素加以探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