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2篇
  15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21.
为比较蓝舌病病毒(BTV)cELISA和血清中和试验(SNT)检测方法的特点与关系,通过灭活、浓缩,制备抗原含量为1、5、10、50、100 μg/mL的BTV-1型灭活疫苗。每个含量为1组,并设对照组,每组6只绵羊,分别在0、3周免疫。每周采血1次,共采血6次。对所采血样分别用cELISA和SNT方法进行抗体检测。cELISA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第1周,抗体阳性率达到80.00%,第4周全部免疫羊转为抗体阳性,抗体产生较为迅速;SNT检测结果显示,中和抗体阳性率从免疫后第1周的6.67%持续上升至第3周的36.67%,至第4周达到70.00%,中和抗体产生持续而缓慢。随着时间延长,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由23.33%增加到76.67%。当绵羊同时产生中和抗体和cELISA抗体时,中和抗体效价与cELISA抑制率间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0.63),相关方程为y=0.38+0.05χ。分析认为,中和抗体出现的时间之所以晚于cELISA抗体,可能是因为与宿主细胞识别并吸附的主要部位VP7蛋白位于病毒衣壳的中间位置,其主要表面抗原位点暴露需要时间。  相似文献   
222.
李乐 《猪业科学》2016,(4):126-127
正生猪定点屠宰的有效监管能够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也对畜牧业的长远发展起到推动作用~([1])。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升高,国务院从2008年起便对生猪屠宰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生猪定点屠宰的监管工作为主线,分析了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解决策略。1生猪定点屠宰监管的漏洞1.1检疫方式不够多元化在检疫手段上,动物卫生监管部门  相似文献   
223.
猪流感.猪感冒这两类疾病的症状较为相似,在对发病的猪进行治疗时,常常会因为将猪流感和猪感冒混淆导致治愈效果下降而给养猪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文对猪流感和猪感冒的鉴别方法和二者的治疗方法做出简要分析,通过对二者临床症状的比较来区分猪感冒和猪流感,达到保障二者区分准确,保证同病猪做出有效治疗的目的,实现养猪业经济效益的扩大.  相似文献   
224.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防治羊疥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发生羊疥螨的病羊分为4组,1组灌服阿维菌素粉,2组皮下注射阿维菌素粉针剂,3组采用精制敌百虫片加废机油涂抹方式,4组采取精制敌百虫片加热机油涂抹方式.结果:1组用药2疗程后,剩余病羊基本痊愈,5个月后复发率为20%.2组用药至21d的痊愈率为100%.3组用药21天痊愈100%,5个月后复发率为31.4%.4组用药21d痊愈100%,5个月后复发率为13.5%.结论:对于羊疥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加强预防,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225.
中和抗体滴度检测口蹄疫疫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建立口蹄疫(FMD)疫苗中和抗体滴度和保护率之间的数学关系,以对疫苗的效力进行评价.通过33头牛的攻毒实验数据和病毒微量中和实验的数据获得了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准确率为87.87%,通过3个批次45头牛疫苗效力实验的结果.将该回归方程和其他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该回归方程和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方法的预测结果较为准确,研究表明用中和抗体滴度来进行牛疫苗效果评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6.
为了评价建立的口蹄疫固相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olid phase competition ELISA,SPC-ELISA)方法与传统的中和试验(VNT)和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iquid phase block ELISA,LPB-ELISA)检测方法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野外采集的不同种类的猪、牛和牦牛共94份血清样品分别进行O型口蹄疫病毒SPC-ELISA、LPB-ELISA和VNT检测,并分别比较3种方法的符合率和阳性检出率。结果表明,建立的O型口蹄疫病毒SPC-ELISA方法与VNT 具有很好的符合率,达88.3%,其中,猪和牦牛血清符合率高达90%和89.5%,阳性检出率为91.2%比LPB-ELISA更符合VNT,因此建立的SPC-ELISA方法比LPB-ELISA方法更符合VNT。  相似文献   
227.
泽漆内生菌的分离及抗病毒活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泽漆健康组织中分离出内生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共101株,根据菌落特征和生长特性对其进行了初步归类。并将分离出的内生菌进行液体培养,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进行了抗病毒活性筛选,得到2株有较好抗病毒活性的放线菌菌株。  相似文献   
228.
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肠道微生物和免疫增强剂的相互作用、拓展免疫增强剂的评价效果,通过植物源免疫增强剂党参来研究仿刺参肠道微生物的特性及其代谢能力变化。从摄食免疫增强剂党参后的健康仿刺参肠道中分离纯化优势菌株,经16S rDNA进行鉴定;以仿刺参“腐皮综合症”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为指示菌,采用十字交叉和纸片法进行体外拮抗试验,优势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肠道内容物进行代谢能力分析。结果表明,筛选优化菌株共18株,系交替假单胞菌属、芽胞杆菌属、希瓦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弧菌属等不同菌属;拮抗试验筛选优势菌株共4株,通过分泌酶等活性物质产生空间竞争,同时产生抑制灿烂弧菌的胞外产物,发生协同抑菌效果;4株优势菌株具有不同的底物特异性,通过透明圈观察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较高,氧化酶、蔗糖、赖氨酸酶试验表现了不同的生化性质;且经党参投喂后仿刺参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能力提高。总结,植物源免疫增强剂党参可调控、优化仿刺参肠道微生物特性,提高肠道代谢力,间接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229.
在15±0.5℃条件下,向初始体质量为(21.00±2.00)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Selenka)体内注射400μL(质量浓度为1.2 mg·mL-1)几种免疫增强剂(黄芪多糖、枸杞多糖、黄柏提取物、苦参提取物、党参提取物、菊粉、天蚕素、神曲提取物、山楂提取物),第1、3、5d时测定仿刺参肠道消化酶活性,第5d时制作前肠组织切片,研究不同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消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射免疫增强剂后第3d,菊粉组仿刺参肠道蛋白酶活性最高,达15.16μg·g-1·min-1,与对照组7.07μg·g-1·min-1差异显著(P<0.05),而黄柏提取物抑制了蛋白酶活性;神曲组淀粉酶活性达72.57 U·dl-1,与对照组(53.2 U·dl-1)差异显著(P<0.05);菊粉和山楂提取物对仿刺参肠道纤维素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其他处理组与对照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黄芪多糖组褐藻酸酶活性最高,达2.06μg·g-1·min-1,其次是菊粉组。在养殖试验期间淀粉酶比活力变化趋势较稳定,纤维素酶次之,褐藻酸酶和蛋白酶变化幅度较大。各种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不同,黄柏、苦参提取物损伤了组织结构,而黄芪多糖、菊粉等促进了细胞分泌。  相似文献   
230.
以方格法、称重法、系数法、回归方程法和Photoshop法等方法为对照,研究Digimizer数字图像法测定辽东山区蒙古栎叶面积。结果表明,Digimizer数字图像法和5种传统的叶面积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测定结果准确,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可批量处理,不受分辨率、图片储存格式和扫描模式影响,还可测量叶片形态特征;建立了基于蒙古栎叶长宽乘积的叶面积幂函数模型(LA=0.805LW0.938),其R2高达0.979,检验精度在P=0.05和P=0.012水平分别为98.727%和98.181%,可作为辽东山区蒙古栎单叶面积估测模型。采用系数法时,辽东山区蒙古栎叶面积校正系数为0.5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