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27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熊胆滴眼液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常规药理实验方法研究了熊胆滴眼液的药理作用。结果显示 :熊胆滴眼液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每毫升眼药水含 2 .8× 10 3 个细菌时 ,作用 30 min有抑菌作用 ;每毫升眼药水含 2 .8× 10 2 个细菌时 ,在 5 min内能杀死绿脓杆菌 ;每毫升眼药水含2 .8× 10 2 个细菌时 ,作用 30 min有抑菌作用 ,作用 2 h能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熊胆滴眼液稀释1∶ 2 0以下时对 3型腺病毒感染 He L a细胞及疱疹病毒感染 L92 9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即有抗病毒作用 ,其对疱疹病毒作用更明显。对小鼠耳肿胀具有明显的消炎作用。熊胆滴眼液滴眼后 ,眼球结膜血流速度有所加快 ,血管管径有所增加 ,但统计学处理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3.
外输泵介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的确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金葡球菌标准菌株(ATCC25923)和3株临床分离金葡球菌进行环丙沙星(CPLX)耐药性诱导,并通过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各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利用改良间一氯苯腙羰基氰化物(CCCP)结合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了耐药性诱导菌株及其母株对环丙沙星的摄取情况。CCCP的作用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各菌株对环丙沙星的摄入量,确证了金葡球菌中外输泵介导对环丙沙星耐药性的存在。达到稳态浓度后,耐药性较强的菌株对环丙沙星摄入量低于耐药性较弱或标准菌株对环丙沙星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34.
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调节基因AcrR和MarR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大肠杆菌多重耐药外输泵抑制基因AcrR和MarR突变对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的调节机制。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氯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庆大霉素、大观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阿莫西林等10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的33株大肠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标准菌株ATCC2592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中筛选出7株多重耐药菌和2株相对敏感菌,并对这9株菌及标准菌ATCC25922的AcrR和MarR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并克隆后测序,分析DNA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突变情况。耐药菌和敏感菌均发现有部分菌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点突变。AcrR和MarR同时突变将更大限度的提高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5.
鸡沙门菌恩诺沙星耐药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通用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对鸡沙门菌恩诺沙星耐药性进行释放评估和暴露评估.通过释放评估证实,防突变浓度与最小抑菌浓度相比增高4~16倍.说明细菌极易发生突变产生耐药性,细菌在体外诱导容易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可通过接合的方式进行转移.暴露评估中,感染耐药菌的小鼠与未感染小鼠接触,未经感染小鼠暴露于动物垫料及未处理的粪便中,未感染小鼠分离的沙门菌也出现耐药性,说明细菌耐药性可在动物之间、动物与环境之间转移.耐药菌易在小鼠结肠中定植.耐药菌存在扩散的风险.  相似文献   
36.
吉林省动物病原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吉林省5个地区分离出动物病原性大肠杆菌132株,采用药敏纸片法对22种抗生素进行了耐药性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受检菌株全部对1种或多种抗生素耐药,无一全部敏感株。对13-15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数较多。其中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妥因同时耐药的菌株已达半数。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随机挑选的40株大肠杆菌对6种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的结果为耐药水平很高。因而,采取有效的方法抑制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7.
替米考星对内毒素炎症小鼠存活率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替米考星按20 mg/kg剂量经灌胃给药后,观察其对内毒素(LPS)炎症小鼠的保护率,并通过不同时间段眼球采血,分离血清,应用试剂盒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y,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β)的水平.结果表明,替米考星明显提高了内毒素炎症小鼠的存活率,死亡率由100%降低为50%(P<0.05).LPS(20 mg/kg)能提高血清中TNF-α、IL-10、IL-6和IL-1β的水平,替米考星能够显著抑制TNF-α、IL-6和IL-1β的释放,而明显提高IL-10的水平.  相似文献   
38.
李想  崔焕忠  李乾学 《中国兽医学报》2023,(10):2025-2029+2049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和适配体捕获相结合技术,建立1种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方法。本实验室筛选得到2条针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的适配体,与磁珠偶联建立针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捕获试剂,通过对捕获体系进行原位还原生成纳米银颗粒增强拉曼信号,建立了原位、快速、无损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拉曼光谱快速检测技术。结果表明: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在1 058 cm-1处有特异性拉曼峰谱,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稳定性。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达到原病毒液稀释的1010倍。利用本方法可在10 min内快速检测出待测样本中是否有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存在,能够在大体积、低浓度样品中快速检测出目标病原,满足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临场快检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