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41.
本研究通过对9个黑龙江省地方玉米自交系的幼胚培养,探讨不同基因型、不同培养条件对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形成能力因其基因型的不同而呈显著差异,不同基因型要求的最适培养基存在差异。同时,愈伤组织的形成还与植物激素配比有关。其中,2,4-D是最重要的因素,适合的2,4-D浓度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相似文献   
42.
以初始体重7.30±0.12g的奥尼杂交罗非鱼幼鱼为对象,在池塘内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70d的养殖试验。试验配制5种等氮、等能、低鱼粉含量(2%)的实用饲料(D1~D5)。其中,D1为对照组,含有30%豆粕;在D2里用花生粕蛋白替代D1中50%的豆粕蛋白;D3~D5是在Diet2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5%晶体赖氨酸+0.05%晶体蛋氨酸、0.25%微囊赖氨酸+0.05%微囊蛋氨酸、0.50%微囊赖氨酸+0.10%微囊蛋氨酸。饲料中添加0.5%Cr2O3作为外源指示剂用于测定营养成分或能量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罗非鱼的成活率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D5组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D2组最低;D2与D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D5和对照组(P<0.05)。D5和对照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D2与D3组(P<0.05);罗非鱼的肥满度在对照组、D4与D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均显著高于D2与D3组(P<0.05);罗非鱼的脏体比和肝体比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脂肪、总能及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在对照组、D4与D5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D2组(P<0.05);花生粕替代豆粕及添加晶体或微囊氨基酸对罗非鱼体常规成分和必需氨基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3.
44.
混播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对青贮玉米不同品种及青贮玉米与秣食豆混播组合产量、营养品质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以龙辐208+秣食豆、中原单32+龙辐208混播组合为最好,其次是中原单32+龙辐208+秣食豆.  相似文献   
45.
青贮玉米品种产量及品质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黑龙江省目前推广应用的5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了产量相关性状比较、产量差异显著性分析及饲用品质比较。结果表明,龙辐208营养价值最高,其次为东青1号,是较好的青贮饲料品种。  相似文献   
46.
为寻找并确定控制玉米产量、品质的基因组区域,本研究利用64对核心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标记对257份玉米(Zea maysL.)自交系构成的群体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群体连锁不平衡位点、群体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软件的GLM(general linear mode)程序对株高、穗位、生育期、穗长、穗行数、百粒重、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共9个性状的表型数据与标记进行回归分析,确定标记对表型的解释率。结果表明:(1)在公共图谱上的SSR位点组合都有一定程度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P<0.01时,LD成对位点占总位点组合20.29%,D’>0.5成对位点比例为12.65%。(2)SSR数据遗传结构分析表明,群体可分为5个亚群。(3)共鉴定出26个标记位点与9个性状相关联,大多集中在4、6、7和10染色体上,其中第7染色体上标记最多,为5个。8个位点的变异分别与株高、穗位、生育期、穗长、穗行数和蛋白质含量等6个表型性状极显著相关(P<0.01),分别为umc1294作用于株高,对表型的解释率为7.2%;umc1741及phi116作用于穗位,对表型的解释率为11.37%和8.57%;phi328175及phi260485作用于生育期,对表型的解释率为4.74%和5.6%;umc1741作用于穗长,对表型的解释率为5.77%;umc1309作用于穗行数,对表型的解释率为6.68%;bnlg1450及bnlg1185作用于蛋白质含量,对表型的解释率为9.41%和9.81%;其他18个标记与9个性状显著相关(P<0.05)。与单个性状关联的标记数目为1~7个,解释率为4.74%~14.31%。与产量相关性状关联的位点(次)累计为30个,与品质相关性状关联的位点(次)累计为7个,位点数目上品质性状远少于产量性状。部分标记与多个性状关联,可能是性状相关或一因多效的遗传基础,一些标记同时与某性状关联,多数标记与定位于遗传图谱的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一致,也有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位点及其区域内存在很多与产量、品质等性状相关的QTL,对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1修剪 冬剪采取长、短梢相结合的原则,即上部短剪,一般枝只留1个芽即可,但顶端要留2~3个芽,以便于挂果后,根据树势,在顶端安排1-2串果实,压住树势;下部长剪,每枝留芽4-5个。这样可造成局部项端优势,便于早萌芽、快速生长。并且在下部要留适当数量的预备枝,下年用作替换当年结果枝。  相似文献   
48.
257份玉米自交系分子ID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分布于玉米染色体10个连锁群上的100对SSR引物, 筛选出64对多态性稳定的引物对257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检测, 共检测出422个等位变异, 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范围在3~9个, 平均6.59个。根据引物的等位基因变异数, 将电泳谱带的统计结果数字化, 采用资源特征分析软件IDAnalysis1.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表明, 仅需10对引物(bnlg1154、bnlg1451、bnlg244、bnlg125、umc1127、umc1016、bnlg2291、umc2122、umc1545、bnlg197)就可构建一套供试自交系的分子ID, 可以快速、有效地区分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49.
为了探讨对黑龙江省中晚熟玉米产量贡献较大的性状,以指导玉米自交系组配组合,提高育种效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黑龙江省自育中晚熟玉米杂交组合101个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是由多种因素控制的,农艺性状中影响产量的因素排列顺序为:株高>出籽率>穗位>百粒重>穗行数>出苗期>穗长>吐丝期>散粉期>穗粗>秃尖长.所确定的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可为玉米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0.
博亚5240黄瓜植株生长旺盛,生长点突出,温室生产生长期可达8-10个月。蔓粗壮,直径1cm。每节均可着生雌花,连续结果能力强。在温室生产中经坐秧调整,植株可长至10m,每株结瓜50—60条。叶片大,且肥厚,植株浓绿色。瓜条直,长40cm,圆柱状,瓜把短,有光泽,横茎3cm,略带甜味,弯瓜少。较津研等系列品种结瓜期晚1星期,生产上应提前播种,保障在销售旺季出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