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杂交玉米新品种"桂玉609"是广西农科院科技发展公司用自交系MH256为母本,GW309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黄色硬粒型玉米单交种,2006年5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该品种果穗筒形,表现优质、高产、稳产和抗旱性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苹果绵蚜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苹果绵蚜是一种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寄主作物主要是苹果树。群集为害,一般使苹果树减产20%左右。温度和降水是影响苹果棉蚜种群变动的重要因子。采用综合防控技术,筛选对路农药是防治该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沙疝又称肠积沙,是马骡真性疝痛之一,本病在半荒漠草原地区多群发,具有明显地区性。据记载某马场在1966年春死于沙疝达600多匹。在我国西北部,如山西雁北、内蒙伊盟等地本病常年不断,全国各地城镇郊区均有零星散发。本病发生原因患异食癖而啃舔泥土,有因居风沙地区或因水草不洁使饲料或饮水混有多量泥沙的环境条件。当使役过  相似文献   
14.
杂交玉米新品种“桂玉糯一号”是广西农科院科技发展公司用自选系S116为母本,DS-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白色、中熟、优质的糯玉米单交种,生育期适中,植株抗逆性强,果穗穗形美观,产量高,并且具有较高的粘性和适口风味。2003年4月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其高产栽培重在播种育全苗、中耕施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5.
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疫情调查是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基础工作,建立有害生物疫情数据库可以科学指导植物检疫。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疫防控,能有效地防止其进一步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在腾格里沙漠最适宜的菊芋品种和最佳施肥量及浇水量,对青芋系列的4个品种进行了沙漠种植,开展了N、P、K肥料单因素试验及浇水量试验,并进行不同处理下菊芋块茎产量及个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4个品种以青芋3号产量最高,青芋4号产量最低;(2)滴灌模式下,随着浇水量的增加,产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单株产量最高的为T4处理;渗透浇水模式下,4个处理下,随着浇水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减低的趋势;(3)以N4下的单株块茎重量最高达900g;以P6处理下的单株块茎重最大为650g;以K5的单株块茎重最大为738.33g。本研究为后续利用菊芋治理沙漠创造价值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马铃薯半膜覆盖栽培套种绿肥模式,翻压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和各种微量元素。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半膜覆盖栽培套种绿肥模式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在淀粉积累期,平均含水量是13.1%,较半膜覆盖栽培(CK)处理高0.5%;在收获期,平均含水量是11.7%,较半膜覆盖栽培(CK)处理高0.3%。其株高、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分别是84cm、6.7个、0.71kg、64.79%,较半膜覆盖栽培处理分别高7cm、0.6个、0.08kg、9.23%。能使0cm-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增加0.16g/kg,全氮增加0.06g/kg,碱解氮增加5.8mg/kg,有效磷增加0.93 mg/kg,速效钾增加9.2mg/kg。产量是40052kg/hm2 ,,较半膜覆盖栽培(CK)处理增产4091kg,增产率为11.4%。因此,在今后生产中,改进耕作技术后扩大示范面积。  相似文献   
18.
李俊林  赵瑞平  李霞 《植物检疫》2008,22(3):199-200
2000年以来,随着种子苗木及其植物、植物产品调运和农产品贸易活动的繁荣,我省相继发现发生了蔗扁蛾、苹果绵蚜、稻水象甲等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此,我们开展了全面的疫情调查和监测工作,对苹果绵蚜、稻水象甲和蔗扁蛾实施了检疫防控和扑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葡萄品种感染霜霉病病原菌后叶片中几个防御酶的活性变化,为抗病品种选择及病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5个毛葡萄野生株系(香山二号、香山五号、香山七号、西坡一号、春莓一号)、1个毛葡萄与欧亚种杂交后代(741)和两个欧美杂种(醉人香、H-Norris)为试验材料,研究在葡萄霜霉病病原菌诱导下其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结果]接种霜霉病病原菌后,各品种第1、2dSOD活性均有小幅上升,第3、4d开始下降;各品种接菌后第1 d POD活性均有小幅上升,但从第2d起,醉人香和H-Norris的POD活性开始下降,而5个毛葡萄野生株系及杂交后代741的POD活性在接种后第2d继续上升到一个高峰;各品种接种后其叶片内CAT活性从接种后第1~5 d均呈下降趋势.[结论]POD活性与葡萄抗霜霉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POD活性可作为鉴别葡萄品种霜霉病抗性的辅助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农业的互动性越来越强,农业经济已融入全球经济,单纯的、地域性的农业生产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实现植保信息化,更好、更快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已成为植物保护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农业生产中,不仅需要有大量的植保新技术及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广大农民,同时还需把在生产实践中遇到有关植保问题能及时反馈并解决,使产前、产中、产后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植保信息和技术服务。2002年山西省植保站积极探索,按照转变观念,推进植保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