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为了解我国首次分离的H13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该分离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并对其进行BALB/c小鼠和SPF鸡致病性试验以及豚鼠传播试验。序列分析表明HA碱性裂解位点序列为PAISNR↓G,为低致病性AIV。遗传进化分析表明NA基因属于北美谱系,其余7个基因均属于欧亚谱系;其中NA、NP、M、NS基因来源于鸥类,而HA、PB2、PB1、PA基因来源于野鸭类。动物致病性和传播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株在鸡和小鼠体内不能进行有效复制,在豚鼠和鸡体内也不能进行排毒和有效传播。基因序列分析结合致病性和传播性试验表明H13N6亚型AIV分离株可能是通过候鸟迁徙而传入我国的新型重组AIV,但该病毒株仍只能感染野生水禽尚未获得跨越种间屏障感染陆生家禽和人的能力,尚不具备哺乳动物间和家禽间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2.
肉用商品鸡大肠杆菌致病菌株耐药性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大肠杆菌病是长期困扰养鸡业的难题,主要是因为乱用抗生素类药物引起抗药菌株及抗药谱的快速增长,大部分菌株对多种药物都产生耐药性,在临床治疗时难以选择高效药物,给鸡病防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实验利用自制药敏片对分离自吉林省某些地区的1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耐药性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可见硫酸丁胺卡那、硫酸粘杆菌素、硫酸庆大霉素、氟本尼考、痢菌净等药物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是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olivirus)的成员,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引起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小反刍兽疫为一种重大的外来性疾病,2007年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土县首次发生。自2013年末以来中国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湖南、辽宁等地频繁暴发小反兽疫疫情,给中国的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引起极大的重视。为更好的分析小反刍兽疫的病原特性及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文章对小反刍兽疫的病原学及疫苗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屡见高致病性H5N6禽流感病毒由禽跨种感染人及其他哺乳动物类的报道。而临床用药的盲目性导致其预后不良,本试验以评价流感病毒NA抑制剂奥司他韦是否能够有效抑制该病毒为试验目的。通过构建H5N6小鼠感染模型、制定奥司他韦治疗方式及药物用量以评价奥司他韦对H5N6流行株的抑制作用。通过存活率分析,预防+治疗组奥司他韦对H5N6有较好预防效果,而单纯治疗组小鼠存活率只达50%。通过肺组织中病毒含量结果显示在攻毒第12日未能检测到病毒,而治疗组滴度下降至2.500×log_(10) EID_(50)/0.1 mL(P0.01)。由此可见,奥司他韦对H5N6亚型禽流感小鼠适应株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对于攻毒后再治疗可一定程度抑制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15.
发热是动物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SP)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动物在1日问体温波动超过1℃就称为发热。逐日将体温记录连接起来可以做成一条体温曲线,称为热型。不同疾病在发病过程中体温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如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可以做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病病原为正粘病毒,分3个型。禽流感病毒分若干亚型,可感染所有禽类,引起高发病率和致死率。患禽主要症状为败血症,表现为脏器出血、坏死。目前尚无良好治疗方法,疫苗接种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个月来,我省乃至东北地区,猪传染病流行面积较广、感染率和死亡率较往年高。而且呈现多重或混合感染局面,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对地方农业经济也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