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0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9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毛皮的品质是决定狐、貉、貂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研究影响毛皮品质的因素及其提高毛皮质量的相应技术措施,对提高狐、貉、貂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对冬毛生长期银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毛皮性状的影响。选取70只120日龄、平均体重为(5 973±94)g的健康雄性银狐,随机分成7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银狐。采用二因子试验设计,赖氨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0.50%,蛋氨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0.25%、0.50%、0.75%,基础饲粮中赖氨酸含量为1.15%,蛋氨酸含量为0.66%。试验期51 d。结果表明:1)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对冬毛期银狐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交互作用对营养物质采食量、排出量及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营养物质采食量、蛋白质排出量及蛋白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干物质排出量、干物质消化率、脂肪排出量及脂肪消化率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饲粮蛋氨酸水平仅对干物质排出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3)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交互作用对血清总氨基酸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血清总氨基酸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4)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交互作用对毛皮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饲粮赖氨酸或蛋氨酸水平对毛皮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从降低饲养成本和减少排放角度考虑,冬毛期银狐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赖氨酸(实际含量1.65%)和0.25%蛋氨酸(实际含量0.91%)对银狐生产有利。  相似文献   
83.
基于GenBank中已公布的家犬(Canis familiaris)、赤狐(Vulpes vulpes)、北极狐(Alopex lagopus)和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C1R)基因序列,利用BioEdit 7.0等生物信息软件,对4种犬科动物MC1R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家犬、赤狐、北极狐及貉MC1R基因为单一外显子,编码区序列长度均为954 bp,碱基组成表现为C>G>T>A,且G+C百分含量高于A+T;编码区碱基序列中共检测到20个突变位点,包括16个单一突变和4个简约突变,转换类型多于颠换,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赤狐与北极狐间的遗传距离最短,邻近法(NJ)、最小进化法(ME)和非对组算数平均法(UPGMA)3种方法构建的进化树基本一致,赤狐与北极狐首先聚为一簇,貉比家犬、赤狐和北极狐分化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84.
利用聚丙烯酰胺平板电泳并结合欧氏距离聚类分析方法对茶 子属(RibesL.)12个种及6个黑穗醋栗(R.nigramL.)栽培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为,所有材料共显示出27条不同迁移率的酶带,剌李和欧洲醋栗有两条稳定的公共带,其它材料也有3条主要的公共带,如果取类间距L=5.9,可将所有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6个栽培品种与兴安茶 、香茶 和长白茶 聚在A类,其它7个野生种分别聚成B,C和D类,均表现出与E类的刺李和欧洲醋栗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5.
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冬毛生长期雄性北极狐生产性能、器官发育及机体能量沉积的影响。本试验选取46只161日龄,平均体重为(7 285±5.77)g健康的雄性北极狐,其中6只北极狐作为试验初屠宰试验对照,另外40只北极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按照自由采食组(AL,I组)、自由采食量的80%组(IR80,II组)、自由采食量的60%组(IR60,III组)和自由采食量的40%组(IR40,IV组)4个水平饲喂,预饲期7 d,试验期67 d,通过饲养试验、屠宰试验并结合化学分析方法来评定生长性能、毛皮品质、器官发育及机体能量沉积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1)随饲喂水平降低,平均干物质采食量(ADFI)呈极显著降低(P<0.01),II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IV组(P<0.01),显著高于III组(P<0.05),与I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水平对北极狐末重和料重比(F/G)无显著影响(P>0.05),但II组末重略高于其他组,F/G略低于其他组。2)饲喂水平极显著影响了北极狐鲜皮长(P<0.01),I组极显著高于III和IV组,与II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饲喂水平降低,体长、干皮长、针毛长和绒毛长均呈降低趋势,但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饲喂水平显著影响了北极狐心脏重和心脏指数(P<0.05或P<0.01),II组心脏重显著高于III组(P<0.05),与I组和IV组差异不显著(P>0.05),IV组心脏指数极显著高于I组(P<0.01),显著高于III组(P<0.05),与II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饲喂水平对肝、肾、肺和脾重及其脏器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4)随饲喂水平降低,毛皮增重、毛皮脂肪沉积及其能量沉积、毛皮沉积总能量、胴体脂肪沉积及其能量沉积、胴体蛋白沉积及其能量沉积和胴体沉积总能量均呈降低趋势,但饲喂水平对毛皮、胴体能量沉积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采用适当限饲(IR80)不影响冬毛生长期北极狐机体器官的正常发育,能够保证其体重增长及毛皮品质,提高了饲料转化效率,且还降低了机体能量沉积过度带来的肥胖风险。  相似文献   
86.
87.
植物生长调节剂0.136%芸薹·吲乙·赤霉素WP在40~120 mg/kg的对水浓度范围内,对增加苹果叶片重量和厚度,提高坐果率、果形指数、高桩果率及改善苹果品质有一定效果,优于对照药剂赤霉素.  相似文献   
88.
对质量分数为0.5%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甲维盐对大鼠经口LD50雌雄均大于5000mg/kg,经皮LD50雌雄皆大于2000mg/kg。大白兔皮肤刺激积分指数为0,大白兔眼睛加药不冲洗刺激积分指数为0,豚鼠皮肤致敏百分率为0,按"农药毒性分级标准"评价,对皮肤无刺激性,属弱致敏物,加药不冲洗对眼睛无刺激性,经口、经皮属低毒农药。试验结果表明,甲维盐对人畜低毒。环境毒性研究结果表明,甲维盐对斑马鱼LC5(096h)为27.01mg/L,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规定的鱼毒分级标准,评价为"低毒级";对鹌鹑以有效成分计,LD50〉2000.0mg/kg.bw,根据鸟毒性分级标准,评价为"低毒级";对蜜蜂LD5(048h)为1.96μg/蜂,根据蜜蜂毒性分级标准,评价为"中毒级";对桑蚕LC50为1.80mg/L,根据蚕毒分级标准,评价为"高毒级"。试验结果表明,甲维盐对鱼、鸟低毒,对蚕毒性较高。  相似文献   
8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粮对银黑狐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60只9周龄、体重为(3 371.25±527.16)g健康的雄性银黑狐,随机分为5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7.83%、35.54%、33.22%、30.10%和22.70%的饲粮.预试期12 d,正...  相似文献   
90.
鹿是特种经济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生产繁殖,其主产品鹿茸被称为东北三宝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鹿的其他产品如鹿肉、血、鞭、胎、皮及心、肾、肝等内脏都有很好的食用、药用及保健价值,其中鹿肉以其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及其独特风味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我国饲养的鹿主要有梅花鹿、马鹿、驯鹿、白唇鹿、麋鹿与水鹿等,其中主要的茸用鹿种为梅花鹿和马鹿。一、养鹿的经济效益及市场情况养鹿业属于高效益型产业,其资源消耗小于其他动物。鹿为草食动物,具有易饲养、抗病力强等特点。与常规家畜相比,茸鹿饲养有很好的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