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5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旨在探究DC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SNP突变对山羊毛色的影响,为探索DCT基因调控山羊毛色变化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山羊为试验动物,对DCT基因启动子区进行CpG岛预测,设计引物对预测的2个CpG岛富集区域进行亚硫酸氢盐甲基化测序,使用甲基化水平分析软件BISMA统计甲基化位点,比较唐山奶山羊(白色)和南江黄羊(黑色品系)两种不同毛色山羊群体DC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差异。克隆DCT基因核心启动子区,筛选不同毛色山羊群体的SNPs,使用JASPAR和Nsite预测SNPs位点突变前后转录因子的改变,并检测比较突变前后DCT基因启动子活性变化。结果,成功克隆了山羊DC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序列及核心启动子区(g.-1045~-318)。在g.-348~-150区域和g.+222~+502区域分别发现6个和23个甲基化位点,其中g.+312、g.+352和g.+400位点与g.+389和g.+404位点白色山羊甲基化水平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黑色山羊(P<0.05和P<0.01),并且g.+222~+502区域白色山羊甲基化平均水平极显著高于黑色山羊(P<0.01)。在DCT基因核心启动子区的g.-804T> G、g.-705C> T和g.-679G> A,3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构成在白色山羊和3个有色山羊群体中存在差异,g.-804T> G突变导致该区域的SOX10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缺失,DCT基因启动子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果显示,白色山羊DCT基因g.+222~+502区域的高甲基化水平,g.-804、g.-714和g.-679 3个位点的突变,尤其是g.-804T> G造成SOX10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缺失,突变的G型DCT基因启动子活性显著降低。因此,DCT基因启动子区SNP突变和高甲基化水平可能抑制了基因的表达从而形成山羊白色被毛。  相似文献   
43.
以同源性较高的雪貂TYRP1基因序列(GenBank:NW_004569257.1)为模板,通过PCR扩增7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缺失片段,定向克隆至pGL3-Basic载体中,利用脂质体转染到A375和293T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活性,利用多个在线软件分别分析启动子区活性及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构建突变体进行活性验证。结果显示:成功构建7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缺失片段重组质粒,其中6个片段具有明显的启动子活性。-367/+70区域为水貂TYRP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367/-144区域的缺失,启动子活性无明显变化,-144/-37区域的缺失使启动子活性明显下降,表明该区域可能存在正调控元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可能存在Sp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构建的Mut-Sp1-2突变体活性明显低于野生型pGL3-215,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成功筛选了水貂TYRP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367/+70),确定Sp1(-56/-45)结合位点为转录的正调控区域。  相似文献   
44.
2005-2006年夏季在河北塞罕坝地区运用固定样线法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人工针叶林恢复形成的40年生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进行调查,并同自然恢复形成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和天然针阔混交林进行比较.共记录鸟类39种.分别隶属于8目17科.结果表明:人工针叶林恢复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鸟类群落具有重要影响;人工针叶林鸟类物种数为(4.14±0.60)种·hm-2,密度为(26.21±7.64)只·hm-2,均高于或显著高于(P=0.018)天然阔叶林,且密度与天然混交林无显著差异(P=0.902),人工针叶林中的沼泽山雀和黄眉柳莺的密度有了显著提高,分别从(2.78±0.67)只·hm-2和(1.21±0.45)只·hm-2增加到(13.57±5.58)只·hm.(P=0.027)和(5.95 4-1.56)只·hm-2(P=0.009,0.002),但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值(H')较小(0.98 4-0.10)、均匀度(J)显著较低(0.73 ±0.04)(P=0.003,0.045);在鸟类4个取食集团中,人工针叶林有2个取食集团的物种组成与自然恢复无显著差异,但密度却有较大的变化,人工针叶林可以显著提高食虫鸟的密度(P=0.041),但杂食鸟和食谷鸟密度均显著低于天然混交林(P=0.007,0.002).  相似文献   
45.
生物统计学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其中单样本t检验适用于样本均数x与已知总体均数μ0的比较,其比较目的是检验样本均数x所代表的总体均数μ与已知总体均数μ0是否有差别,而已知总体均数μ0一般为标准值、理论值或是经大量检验得到的较稳定的指标。试验共收集74名男性和96名女性大学生的血压、脉搏、体温、身高、体重指标,根据文献资料所得的正常身体指标参考范围,利用SPSS程序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单样本t检验分析和推断总体,从而揭示以样本数据探索规律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6.
禽白血病病毒E亚群(ALV-E)是整合在鸡基因组中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元件。近年来,随基因组测序的深入,许多新的ALV-E被发现,但关于ALV-E对宿主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对ALV-E的结构及其功能进行总结,阐述了ALV-E转录启动活性的调控以及ALV-E整合位置的结构特征,最后讨论了ALV-E对宿主功能的影响,为深入探究禽内源性白血病病毒的宿主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s)是几百万年前感染并整合进宿主基因组中,通过孟德尔规律进行遗传的逆转录病毒的遗留物。ERVs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对宿主表型、生产性能、胚胎发育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表观修饰和整合位点效应的活性调控及其与宿主胚胎发育、免疫调控等进行综述,为深入了解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在基因组的功能及其对宿主的影响与进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不同物种NF-κB1基因编码区(CDS)的遗传变异,本试验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比较分析了小家鼠、褐家鼠、人、黑猩猩、狨、毛猩猩、猕猴、家马、大熊猫、野猪、家短尾负鼠、牛、狼、非洲象和白颊长臂猿NF-κB1基因编码区的遗传多样性,并对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跨膜结构域、导肽、信号肽和结构域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对有关NF-κB1基因功能的一些研究热点进行了回顾。结果表明:在15个物种36条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到968个多态位点,生成24种单倍型,NF-κB1基因序列编码区在物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理论等电点均低于5.5,NF-κB1编码的蛋白呈酸性,N端无信号肽、导肽,无跨膜结构域,肽链表现为亲水性;这些蛋白均含有1个Rel同源域,6~7个Ankyrin重复,在结构上保守。  相似文献   
49.
试验旨在探究禽内源性白血病病毒ev3、ev6和ev21对雏鸡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利用PCR技术检测太行鸡、大午金凤雏鸡的羽型和ev3、ev6、ev21整合性,测定雏鸡的体重、免疫器官指数,利用ELISA技术检测雏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A (IgA)、白细胞介素4 (IL-4)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含量。结果显示,ev3在太行鸡的整合阳性率显著高于大午金凤鸡(P<0.05)。ev3整合阳性太行鸡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阴性个体(P<0.05),体重显著低于阴性个体(P<0.05)。ev21阴性太行鸡体重显著高于阳性鸡(P<0.05)。太行鸡母鸡体重和免疫器官总重显著高于公鸡(P<0.05)。ev3阳性太行鸡血清IgG和IL-4含量显著高于ev3阴性鸡(P<0.05)。ev6阳性太行鸡血清IL-10含量显著低于ev6阴性鸡(P<0.05)。ev3阳性大午金凤鸡血清IgM含量显著低于ev3阴性鸡(P<0.05)。ev21阳性慢羽大午金凤公鸡血清IL-4含量显著高于ev21阴性快羽母鸡(P<...  相似文献   
50.
生物统计学课程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以样本推断总体的学科,是许多院校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现代农业科学研究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习过程中需要跟随教师的思路,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加强统计学抽象思维和逻辑判断能力的运用。同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是学好生物统计课程的必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