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2篇
农学   2篇
  8篇
综合类   109篇
畜牧兽医   23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利用单栏系统测定个体的饲料效率相关性状与瘤胃组织形态学指标,探讨绵羊饲料效率与瘤胃组织形态的关系,为解析绵羊饲料效率性状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随机选取出生日龄相近、系谱信息详细、健康状况良好的187湖羊公羔,56 d断奶后转入单栏饲养,过渡期14 d,预饲期10 d,正试期100 d。正试期内所有羊只仅饲喂颗粒饲料,自由采食及饮水,并在80 d和180 d晨饲前空腹测定其体重(body weight,BW)和80—180 d间的采食量(feed intake,FI),计算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中期代谢体重(metabolic body weight, MBW)、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e,FCR)和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等饲料效率相关性状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于180 d饲养结束后屠宰采集瘤胃腹囊组织1 cm2保存于4%甲醛溶液中,用于制作组织切片并观测其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和肌层厚度。最后将其与饲料效率相关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饲料效率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且剩余采食量最大与最小的个体每天的剩余采食量之差达0.57 kg。饲料效率相关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分析表明剩余采食量与饲料转化率(r= 0.68)和采食量(r= 0.48)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初始体重(r=0)、末期体重(r= -0.01)和平均日增重(r= -0.02)无显著相关(P>0.05)。饲料效率相关性状与瘤胃组织形态相关性分析发现,瘤胃乳头长度与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初始体重和末期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肌层厚度与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末期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而剩余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与瘤胃组织形态无显著相关。不同RFI组羔羊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瘤胃肌层厚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瘤胃乳头长、宽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High-RFI组羔羊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极显著高于Low-RFI组(P<0.01),肌层厚度显著高于Medium-RFI组(P<0.05);不同FCR组羔羊的剩余采食量、采食量、ADG、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乳头长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肌层厚度和乳头宽度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High-FCR组羔羊剩余采食量、采食量、ADG、初始体重和末期体重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FCR组(P<0.05或P<0.01),Medium-FCR组羔羊乳头长度显著长于Low-FCR组(P<0.05);除瘤胃乳头宽度外,不同FI组羔羊的上述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且High-FI组羔羊的剩余采食量、饲料转化率、ADG、初始体重、末期体重、肌层厚度和乳头长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FI组(P<0.05或P<0.01);不同ADG组羔羊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肌层厚度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乳头长度和乳头宽度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High-ADG组羔羊采食量、剩余采食量、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肌层厚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ADG组,饲料转化率则极显著低于Low-ADG组。【结论】剩余采食量与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等饲料效率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可作为衡量饲料效率的潜在指标。剩余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与瘤胃组织形态学指标无显著相关,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与瘤胃乳头长度和肌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羔羊瘤胃组织形态对采食量和增重有显著影响,但其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代乳粉中添加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s,MOS)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同质性良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双羔)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每只为1个重复,对照组羔羊饲喂不含MOS的代乳粉,试验组羔羊饲喂含0.2 % MOS的代乳粉,试验期21d。羔羊28日龄时,两个试验组各随机选择8只羔羊屠宰,取出消化道,称量各胃室和肠段包含内容物的质量和净质量,量取各肠段长度,用以计算各部位的相对质量和内容物分布,以及各肠段的相对长度。多聚甲醛固定皱胃胃底腺区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段的组织样品,测定组织形态和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率。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黏膜样品,测定紧密连接蛋白1 (claudin 1)、闭锁小带1(zonula occludens-1,ZO-1)和闭锁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量。【结果】除空肠相对长度外(%全肠长度,P=0.040),MOS对羔羊胃肠指数(%活体质量)、胃肠相对质量(%全胃质量、%全肠质量和%全胃肠质量)、肠道相对长度(%全肠长度)、内容物相对活体质量(%活体质量)、胃肠内容物相对总胃/肠内容物及总胃肠内容物相对质量(%总胃内容物、总肠内容物、总胃肠内容物)、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和小肠黏膜claudin 1蛋白mRNA的表达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MOS显著提高羔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并显著降低绒毛宽度(P=0.033,P=0.047,P=0.015),显著上调空肠ZO-1蛋白mRNA表达量(P=0.028),此外,MOS有提高羔羊回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隐窝深度、皱胃肌层厚度及回肠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75,P=0.078,P=0.085,P=0.084,P=0.052)。【结论】MOS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相对质量、长度和内容物分布基本无显著影响,但可改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及肌层的组织形态,维持小肠屏障功能,有利于提高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53.
畜牧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为畜牧业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完善该领域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对满足产业人才需求和研究生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畜牧领域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培养方式和产业需求不太匹配、导师队伍实践能力弱和“双导师三段式”培养模式缺少标准等问题。本文从提升导师专业实践能力、系统设计“双导师三段制”培养模式和...  相似文献   
54.
本试验采用“双槽设计”方法研究育肥湖羊对不同非常规原料的采食偏好性。为了明确相比于玉米皮饲粮,育肥湖羊对白酒糟饲粮、菊花粕饲粮、苹果渣饲粮以及葡萄渣饲粮的采食偏好性,试验一选取32只湖羊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羊,分为玉米皮vs.白酒糟组、玉米皮vs.菊花粕组、玉米皮vs.苹果渣组及玉米皮vs.葡萄渣组。为了进一步对比育肥湖羊对白酒糟饲粮、菊花粕饲粮、苹果渣饲粮以及葡萄渣饲粮的采食偏好性,试验二选取30只湖羊公羔,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羊,各组分别饲喂苹果渣vs.白酒糟组、苹果渣vs.菊花粕组、苹果渣vs.葡萄渣组、白酒糟vs.菊花粕组、白酒糟vs.葡萄渣组以及菊花粕vs.葡萄渣组。试验正试期均为16 d。结果显示,试验一各处理组湖羊对玉米皮饲粮的采食偏好性均极显著高于其他4组饲粮(P <0.01)。试验二湖羊对苹果渣饲粮的采食偏好性均极显著高于白酒糟和菊花粕饲粮组(P <0.01),与葡萄渣饲粮组的采食偏好性无显著差异(P> 0.05),但其采食偏好性提高了4.60%;湖羊对白酒糟饲粮的采食偏好性与菊花粕和葡萄渣饲粮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但其采...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羊绒产业历史资料的回顾,肯定了羊绒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但同时也发现羊绒生产以数量型增长为主,羊绒加工企业过渡膨胀,市场竞争无序,羊绒制品档次低、花色品种少、创新能力差、附加值低。羊绒产业要持续发展,应重视草原保护和建设,开展品种选育和改良,加强羊只饲养管理,规范市场秩序,调整羊绒产品结构,实行牧工贸一体化经营。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评估断奶应激对犊牛免疫功能的影响。筛选后共纳入11篇文献,通过回归分析解释异质性来源,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稳定性,使用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表明断奶应激可导致犊牛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在断奶后1~3 d显著升高(P0.001),淋巴细胞数量在断奶后1~3 d显著降低(P0.001),单核细胞数量在断奶后11~14 d显著降低(P=0.015)。断奶应激可导致断奶后1~3 d(P=0.046)和11~14 d(P=0.001)犊牛血液中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但对断奶后5~8 d血液中皮质醇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犊牛血液中触珠蛋白(P0.001)和纤维蛋白原(P0.001)浓度在断奶后显著升高,并持续到断奶后14 d。敏感性分析表明所有结果稳定可靠,漏斗图分析表明皮质醇、触珠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存在少量的发表偏倚。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发现犊牛血液中触珠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在犊牛断奶后2周仍高于断奶前水平,可以考虑将其作为潜在应激标志物应用于今后反刍动物应激反应的研究中;同时,本研究为犊牛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以及犊牛断奶应激和免疫功能相关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断奶初期,幼龄反刍动物的消化和免疫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全,断奶应激会导致幼畜体内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改变,引起免疫系统抑制,诱发炎症反应,阻碍幼畜生长发育,增加患病风险。本文从糖皮质激素、免疫细胞、急性期蛋白和相关细胞因子4个方面阐述了断奶应激对幼龄反刍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机理,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时间及日龄变化对湖羊羔羊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3.51±0.57)kg]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54只初生湖羊公羔,饲养至28日龄后屠宰6只。将剩余的48只按照同质性原则分为28日龄断奶组[(8.21±0.97)kg]和56日龄断奶组[(8.06±0.53)kg],每组24只。2组在42、56、70、84日龄分别屠宰6只,屠宰后测定羔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和瘤胃中氢化菌含量。结果表明:1)56日龄断奶组肌肉中大部分脂肪酸的含量高于28日龄断奶组;随着日龄的增长,羔羊肌肉中脂肪酸的含量逐渐升高,种类变得越来越多。2)70日龄时,28日龄断奶组的瘤胃中溶纤维丁酸弧菌含量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P0.05);56日龄断奶组瘤胃中溶纤维丁酸弧菌的含量在42日龄时显著高于70和84日龄(P0.05)。由此可见,与28日龄断奶相比,羔羊在56日龄断奶更利于肌肉中脂肪酸的沉积。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