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盐处理对甜菜生长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盆栽法,探究了不同浓度NaCl (0、50、100和150 mmol/L)对60 d龄甜菜植株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50、100和150 mmol/L NaCl明显促进甜菜植株生长,维持良好水分状况。与对照(0 mmol/L)相比,不同浓度NaCl均显著增加甜菜叶片、叶柄和贮藏根的鲜重和干重(P<0.05)。高盐(150 mmol/L)条件下,甜菜叶片和叶柄Na+浓度较对照分别增加4.4和4.9倍(P<0.05),贮藏根和侧根Na+相对分配比例分别降低44%和53%(P<0.05);叶片和侧根K+浓度分别降低39%和55%(P<0.05),叶柄和贮藏根K+相对分配比例分别增加35%和80%(P<0.05)。盐处理下贮藏根蔗糖含量降低44%~50%(P<0.05),果糖含量减少31%~36%(P<0.05),而葡萄糖含量维持在稳定水平。另外,高盐使贮藏根的脯氨酸浓度较对照增加93%(P<0.05)。由此可见,甜菜通过叶片和叶柄积累大量Na+、根部维持K+的稳态平衡以及提高脯氨酸含量,以适应盐渍生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红芪钾素吸收和分配规律及施肥效应,为红芪GAP基地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来研究不同用量坡缕石和NPK肥配比对红芪吸钾和钾素分配的影响。[结果]7月下旬到8月下旬是红芪单株地上部分钾素的快速积累期,8月下旬到9月下旬是红芪单株根钾素的快速积累期。坡缕石和氮磷钾肥配施能比氮磷钾肥单施提高红芪根的含钾量、地上部分和根的钾素积累量。坡缕石施用量跟红芪的钾肥农学效率呈极显著二项式相关,和钾肥当季利用率呈极显著直线相关。[结论]施用2 250kg/hm2用量的坡缕石能显著促进钾肥的增产效果和红芪对钾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K^+对高盐胁迫下红豆草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在高盐胁迫(100 mmol·L^-1 NaCl)下添加不同浓度(5、10、25和50 mmol·L^-1)KCl对4周龄幼苗处理7d后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盐胁迫显著抑制了红豆草幼苗的生长;然而,添加不同浓度KCl明显减轻了高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高盐胁迫下,随着KCl浓度的升高,红豆草幼苗的鲜重、干重、组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当浓度为25 mmol·L^-1时达到最大值,随后有所降低;叶和根中的Na^+浓度逐渐降低,而K^+浓度和K^+/Na^+呈逐渐升高趋势;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KCl浓度为25 mmol·L^-1时达到峰值,而后下降;丙二醛(MDA)含量、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转化酶活性逐渐减小,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APX)、蔗糖合成酶(SS)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添加K^+可通过维持植株体内K^+、Na^+稳态平衡、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增强蔗糖的合成与积累,来减轻高盐胁迫对红豆草幼苗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荒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土壤中微生物生存适应机制及其生态系统功能对揭示干旱区物质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沿河西走廊东南至西北自然降水递减梯度下设置16个样地,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特征,揭示微生物多样性、优势菌群与土壤机械组成、养分关系。结果显示:河西走廊荒漠土壤细菌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群落,部分样地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高达85%;真菌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群落,其相对丰度均大于>5%。相关性分析显示:粗粉粒(0.05~0.02 mm)、细粉粒(0.25~0.10 mm)、黏粒(<0.002 mm)、有效磷(AP)和解碱氮(AN)对细菌多样性影响极显著,细粉粒(0.25~0.10 mm)、黏粒(<0.002 mm)、有效磷(AP)和解碱氮(AN)对真菌多样性影响极显著(P<0.01)。冗余分析显示:细粉粒(0.25~0.10 mm)和速效磷(AP)对细菌群落影响显著,黏粒(<0.002mm)和速效磷(AP)对真菌群落影响显著(P<0.05)。研究表明了河西走廊荒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变化及影响因子,解释了土壤环境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及微生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系统发展的作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及荒漠生态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