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3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桑细菌性疫病菌与若干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研究了桑细菌性疫病菌(Ps.mori)的一些生理性状,初步分析了本菌与若干环境因子的关系。了解到黑枯型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35℃,最适温度28~30℃,干热致死温度90℃,湿热致死温度48℃;生长pH范围为5.0~9.0,而以pH6.3~8.0最适;紫外线灯照射菌液25分钟或日光照射90分钟即死亡;病原菌干燥保存30天死亡,水中生存时间随温度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为120~150天,在低温灭菌土壤中存活时间达半年。缩叶型菌的最适生长温度25~28℃,干热致死温度120℃,紫外线灯照射菌液60分钟,日光照射150分钟则病原菌死亡,其余性状与黑枯型菌相似。前述试验结果,为进一步鉴别各类病型和研究病原菌发生生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2.
关于桑树细菌性黑枯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初步调查,苏、浙两省为害桑树枝、叶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桑细菌性黑枯病、桑细菌性缩叶病两种病型。本文对桑细菌性黑枯病菌的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正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用抗血清结合噬菌体作为鉴定该菌种的快速简易的实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3.
桑假单胞杆菌血清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加热处理和未加热处理的菌悬液,作交叉凝集、凝集素吸收和琼脂双扩散等试验,对我国桑树上寄生的桑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mori)进行血清学分型研究。根据本菌多糖抗原不同,将我国的P.mori分为Ⅰ型(黑枯菌系)、Ⅱ型、Ⅲ型和Ⅳ型(缩叶菌系)四个血清型。本菌具有共同的种特异H抗原,它们能交叉凝集。但血清型间还存在特有的群特异抗原,Ⅰ型属A群:Ⅱ、Ⅲ、Ⅳ型属B群。本菌的多糖抗原为型特异性抗原,各型间无交叉反应。Ⅰ型血清和Ⅱ型血清的菌株分布面广量大,占调查总菌株数的73.62%,可能是我国主要蚕区的流行菌型。Ⅲ型菌株,目前仅在广东、广西等省区发现。Ⅳ型菌株数量不多,分布以江苏为主。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全面了解鸡下丘脑高丰度miR-101的组织表达情况和潜在生物学功能,为揭示下丘脑调控鸡机体能量平衡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茎-环定量RT-PCR方法检测miR-101在固始鸡4个发育阶段、13种组织中的表达,利用Pictar算法预测miR-101的靶基因并对预测靶基因分别进行Gene Ontology分析、通路分析和分层富集。【结果】 miR-101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时序特征和组织特异性,胚胎期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出壳后,脑部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它被检测的组织,并在14胚龄下丘脑以及17胚龄小肠和腿肌中高丰度富集;miR-101的预测靶基因在生物学调节、代谢过程、发育过程和细胞过程等基本生物学过程中显著富集;针对神经系统发育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101调控功能主要涉及脑发育、神经元分化、神经发生调节、神经胶质细胞分化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结论】 miR-101为脑部组织高丰度表达miRNA,在脑发育相关的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5.
大连沿海虾夷扇贝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从5种同工酶和1种非酶蛋白中共检测到8个多态位点和25个等位基因,以此分析了大连沿海4个海区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各养殖群体间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大,相互间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基因型分布严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  相似文献   
76.
不同性别固始鸡生长曲线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固始鸡0~12周龄体重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曲线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固始鸡的生长曲线(公鸡:R2=0.9877,母鸡:R2=0.9950)。6.9周是固始公鸡的生长转折点,6.4周是固始母鸡的生长转折点。  相似文献   
77.
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固始鸡5个系和4个非固始鸡品系共9个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遗传杂合度、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星红褐鸡与绿壳蛋鸡被聚为一类,固始鸡慢羽系与快羽系被聚为一类,固始鸡被聚为一大类,罗曼鸡自成一类,艾维茵鸡也自成一类。  相似文献   
78.
通过在3周龄固始鸡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0.4%、0.8%、1.2%、1.6%)的钩吻(GEB),测定了其对固始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添加GEB后,日增重、料肉比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添加0.8%GEB日粮组对固始鸡的日增重影响最明显,料肉比最低;添加GEB后,固始鸡的胸腺、脾脏、法氏囊指数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一定剂量GEB后,固始鸡血清中针对新城疫病毒(NDV)的抗体效价均比对照组高,5周龄和7周龄时0.8%GEB组、1.2%GEB组和1.6%GEB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9周龄的NDV抗体效价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9.
关于桑树细菌性黑枯病——缩叶型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们在研究桑树细菌性黑枯病过程中,1978年又在苏、浙等省的桑园内发现呈缩叶症状的病害,並分离到一些性状极为近似的病原细菌。本试验对这类病原菌的形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性状作了系统鉴定。此外,还对这类病原菌与桑细菌性黑枯病菌的抗原关系及两类细菌所致桑病症状的差异、消长规律等作了调查和分析。初步认为,这两类菌是Pseudomonas mori种中的不同菌系,所引起的病害应是桑细菌性黑枯病中的两种不同病型,凡表现黑枯症状的称黑枯型病,表现缩叶症状的称缩叶型病。  相似文献   
80.
[目的]为家蝇幼虫血淋巴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提供依据。[方法]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利用琼脂糖孔穴扩散法研究巯基乙醇对家蝇幼虫血淋巴抑菌活性的影响,确定巯基乙醇作为抗氧化剂在家蝇幼虫血淋巴中的适宜添加量。[结果]巯基乙醇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抑菌效果随其浓度的增加更为明显。当巯基乙醇体积浓度≤10-6时,其对大肠杆菌无抑菌效果,说明巯基乙醇的最大非抑菌体积浓度为10-6。体积浓度为10-6的巯基乙醇可有效保护浓度小于或等于1∶5的家蝇幼虫血淋巴悬液不被氧化,且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不受影响。[结论]巯基乙醇在家蝇幼虫血淋巴中的适宜加入量应根据试验中具体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