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8篇
  12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覆盘子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钾、锌、铁、铜、锰等大量及微量元素,可入药,有明目、补肾等功效。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自2007年在雅溪镇上黄村村试种成功以来,种植规模达80 hm~2,年产值95万元。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覆盘子种植对种苗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同时好品种和好种苗对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影响。多年来,笔者对莲都区覆盘子选育苗技术进行多次试种并不断总结经验,现如今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选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6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348户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脆弱异质性家庭对停伐政策的态度及影响因素。采用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法将348户职工家庭分为脆弱性家庭和非脆弱性家庭,描述性分析2组样本家庭对停伐政策的态度及认知情况,利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脆弱性与非脆弱性家庭对停伐政策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脆弱性家庭对停伐政策的了解程度及执行情况的评价均高于脆弱性家庭,脆弱性家庭相对非脆弱性家庭对停伐政策的认可度较高,但是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相对较低。脆弱性家庭和非脆弱性家庭对停伐政策的态度受户主特征、家庭特征以及政策认知特征变量的显著影响,但脆弱性家庭变量参数估计绝对值相对更大,因而停伐政策对脆弱性家庭有着更为敏感和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对亚洲玉米螟、桃蛀螟和棉铃虫等玉米钻蛀性害虫的幼虫、蛹、成虫和卵4种形态及其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发生为害的特征分别进行了比较,同时,总结了适于当地的玉米钻蛀性害虫的主要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对23种磷酸、膦酸酯类农药及其氧化物的质谱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明确了这类农药质谱裂解规律。结果表明:电子轰击离子化条件下,磷酸、膦酸酯类农药分子极易裂解,且分子离子峰较弱。发现C_2H_6O_3P~+(m/z109)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碎片离子。磷酸酯类农药裂解规律是二甲氧基磷酸酯P-0键易发生a断裂,生成m/z 109特征碎片离子。二乙氧基磷酸酯易脱去中性碎片C_2H_4,形成m/z81的特征离子。R'含有烯烃结构,易产生m/z127的特征碎片离子。膦酸酯类农药裂解规律与磷酸酯类似,特征性弱,膦键容易发生a断裂。选定了磷酸、膦酸酯类农药在质谱分析中常见的碎片离子,为农药残留筛查、确证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具有丰富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为给光裸方格星虫的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光裸方格星虫在种质资源、营养价值、生理结构、人工养殖技术、营养需求与饲料及环境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7.
开展抗体检测工作对猪病的临床诊断、流行动态的监测、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及免疫程序的修订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我国猪病防控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抗体检测将逐步成为猪病监测的常态化工作。文内对猪群抗体检测的原理、主要方法、作用与意义、检测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总结探讨抗体检测在猪病防控中的应用,旨在呼吁加强对抗体检测工作的重视,合理运用抗体检测结果修订免疫程序,提高猪病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8.
反向遗传技术与经典的从表型改变到进行基因特征研究的思路相反,是指通过在体外构建病毒的感染性cDNA克隆,通过病毒拯救获得低毒力的弱毒株,并且新毒株的免疫原性保留,可以作为弱毒疫苗而广泛应用到猪病防控中,将是未来新型猪病疫苗研究的发展方向。文章针对反向遗传技术在猪病防控中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加强我国新型疫苗研究开发和提高我国猪病防控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中药"连蒲"乳房炎搽剂的稳定性、刺激性、安全性,笔者分别对中药"连蒲"透皮剂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包括外观、pH值、连翘苷含量、微生物限度检查、常温留样和加速试验观察等项目;以成年健康家兔为试验动物,考察了"连蒲"乳房炎搽剂分单次和多次给药分别对完整皮肤和受损皮肤的刺激性以及不同给药剂量的急性毒性。常温留样和加速试验表明,该制剂在常温(25℃)、高温(40℃)、低温(4℃)下放置3个月后,制剂的外观性状、pH值、连翘苷的含量等检查结果与制备初期相比均无明显变化,且微生物限度检查合格;单次和多次给药对皮肤均未造成红斑和水肿现象;不同给药剂量的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家兔的采食、体温、皮肤、毛发、眼、黏膜、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及四肢活动等状况均正常,未见中毒或异常症状,表明中药"连蒲"乳房炎搽剂在3个月内稳定,无急性皮肤毒性,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烈性、毁灭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给养兔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免疫学技术的日臻进步,兔病毒性出血症的各种检测方法不断改进完善。本文就近年来针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病毒分离、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RT-PCR、荧光定量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等诊断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全面论述,旨在为不同实验室寻找和建立适合自己的检测方法,及发展新型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为兔瘟的诊断与防控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