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1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演变及优化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敏  巩前文 《世界农业》2020,(4):40-50,59
国家资源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的多重约束要求农业走出一条兼具经济性、安全性和低碳性的绿色发展之路,其中政策引导是关键。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变化趋势和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演变历程展开分析,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优化进路。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至今农业绿色发展逐步达成社会共识,农业低碳生产方式初步形成,粮食安全与餐桌安全稳步提升,农业经济性目标从增产转向带动农民增收;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演变历程可以以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修订和2016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为关键节点,划分为政策孕育阶段、政策初建阶段和政策体系化阶段3个阶段;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的演变,经历了聚焦粮食增产到注重农产品质量提升、再到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转变过程,该过程中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逐步实现了经济性、安全性和低碳性3方面的体系化整合,但在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对此,本文提出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的优化进路:坚持底线思维,构建资源源头管控、产地环境监控、产业准入严控的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改革体系;坚持法律思维,制定农业绿色发展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法律化;坚持系统思维,财政补贴多补并一补强化支持农业绿色发展主线。  相似文献   
12.
农业技术的推广,不仅需要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积极能力,同时也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积极配合。而要让农民积极配合,接受新技术,就必须得到农民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把农业技术有效地推广运用开来。笔者认为,要推广农业技术首先是要选好技术,选好适合本地的技术,因为所有的技术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其次是努力得到农民的信任,让农民看到实惠;第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农业技术,使农民不仅得到实惠,也得到文化的指导;第四是努力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的自身素质,打开农技推广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夏玉米辣椒间作的植群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宜在传统“有无对比法”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特点,将项目的间接效益以增量的形式引入到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中,通过对有项目和无项目情况下各项费用和效益的分析,计算项目实施情况下增量投资产生的增量经济净现值、增量经济内部收益率等指标,以判断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和分形理论的山西屯留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该文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山西省屯留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山西省屯留县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空间数据的提取,运用面积-周长分形模型,分别计算出了1990年和2001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该文还引入了景观生态学中的相关指数—斑块密度指数,景观斑块数破碎化指数,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及景观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了定量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屯留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以期为开展区域土地整理、促进土地合理利用以及保持区域景观格局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设计和方法试验地为中壤潮土,肥力中等偏上,土壤有机质为0.998%,全氮0.066%,速效氮43.2ppm,速效磷16.8ppm,轻度盐碱,含盐量0.25‰,有水浇条件,前茬小麦产量308公斤。夏玉米与辣椒间作技术,即实行玉米放行缩株栽培与开沟破底(打破土壤犁底层)集中施肥结合;辣椒开沟移栽与沟肥培土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7.
2014年6月1日~7月2日在黄土岭、马坡岭采样点采集PM10、PM2.5样本,研究PM10、PM2.5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气压和降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土岭、马坡岭PM10平均日均浓度分别为108.37、91.00μg/m3,日均浓度超标率分别为25.00%、18.75%;PM2.5平均日均浓度分别为73.48、65.09μg/m3,日均浓度超标率分别为31.25%、34.38%。长沙市PM2.5污染比PM10严重。6月12~16日PM10、PM2.5污染最严重,出现了灰霾天气。PM2.5和PM10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M10、PM2.5质量浓度与气温、风速、气压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呈弱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标准耕作制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标准耕作制度作为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是衡量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2—2013年调研的农户数据、1980—2010年作物播种面积与农业气象数据,从种植结构变化、标准耕作制度类型的空间变化研究了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标准耕作制度的变化规律,并从气候与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了变化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阴山北麓小麦种植面积比例从1980年40.00%下降至2010年的11.48%;莜麦种植面积比例从1980年30%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13%左右;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比重逐渐上升至2010年的47.32%。1980—1990年,阴山南麓小麦种植面积比例逐年增加至1990年21.70%,杂粮种植面积比例稳定在35%左右,同期玉米与马铃薯种植比例较小;1990—2010年,麦类作物种植面积比例逐年下降,2010年小麦种植比例仅为8.55%,杂粮种植面积所剩无几,同期玉米与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标准耕作制度的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阴山南北麓标准耕作制度由小麦、杂粮、小麦与杂粮类型变化为马铃薯、玉米、马铃薯与玉米、小麦与马铃薯类型。气候变化与经济效益共同影响着标准耕作制度的变化,气候暖干化及经济效益低导致麦类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小,经济效益明显是马铃薯与玉米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规模化经营耕地集约度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运用熵值法及计量估计模型,以马铃薯为例,分析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普通农户与种植大户的耕地集约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种植大户在耕地的投入水平、产出水平都显著高于普通农户,但在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上显著低于普通农户,总体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是后者的4.84倍。影响种植大户耕地集约度的生计因素主要有户主年龄(负相关)及家庭贷款金额(正相关)。影响普通农户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年收入(正相关)、家庭畜牧业收入(负相关)、家庭贷款金额(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Landsat 8 TIRS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运用遥感技术反演襄阳市地表温度,计算热岛效应强度指数,定量分析襄阳市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并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与地表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地表植被分布状况和建筑密度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襄阳市的城市热岛效应在2014—2017年逐渐增强,热岛扩散范围主要为城市新建开发区及交通网的延伸区域。城市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与归一化建筑指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且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相关性尤为突出。建议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加强城市绿化投入,合理增加城市植被覆盖度及适度降低城市建筑密度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