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松油烯-4-醇对粘虫几种代谢酶及酚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杀虫植物砂地柏Sabina vulgaris精油中主要杀虫成分松油烯-4-醇的作用机理。【方法】以点滴法处理粘虫5龄幼虫后,测定兴奋期、痉挛期、麻痹期及复苏期等4个中毒阶段试虫体内4种代谢酶及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松油烯-4-醇仅在麻痹期对酸性磷酸酯酶(ACP)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其它时期均可明显激活ACP及碱性磷酸酯酶(AKP);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则表现出先抑制后恢复的趋势;可显著抑制细胞色素P450 O-脱甲基活性,各中毒阶段酶抑制率分别为26.27%、46.03%、80.24%和90.22%;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均可显著抑制PPO活性。【结论】松油烯-4-醇对粘虫代谢酶系细胞色素P450、GSTs及PPO的抑制与其毒杀活性有关,而中毒试虫的复苏可能与GSTs活性的恢复有关。该化合物可开发为新型农药或增效剂,在害虫抗性治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影响大保当地区砂地柏天然林衰退的气候与人类活动等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气候的变化是砂地柏退化的根本原因,而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是砂地柏退化的强化因素。因此,砂地柏天然林的更新必须辅于人为措施,将其外围枝条进行人工埋压,以促进砂地柏的生长,达到扩大砂地柏天然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有刺黄龙果在引种地区的生长势,提高其抗逆性,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砧木和嫁接方法对有刺黄龙果嫁接育苗的影响,以期筛选到适宜有刺黄龙果的砧木和嫁接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和嫁接方法对有刺黄龙果的成活率、出芽率和新芽长势有显著影响。嫁接30天时,芽接、楔接、套接和平接法的愈合率显著高于插接和靠接法。嫁接45天时,平接、靠接和楔接法的出芽率较高,分别是76.7%、76.7%和66.7%。嫁接苗田间定植2个月时,平接、靠接和楔接法嫁接苗长势较快。其中楔接法嫁接效率高,适合工厂化批量嫁接。白肉品种‘无刺黄龙’和红肉品种‘金都1号’、‘富贵红’是有刺黄龙果嫁接的优良砧木,嫁接2个月时出芽率分别为86.7%、90.0%和86.7%,且新芽高度和宽度均大于其他砧木。综上所述,适宜有刺黄龙果规模化嫁接育苗的嫁接方法是楔接法,砧木是‘金都1号’、‘富贵红’和‘无刺黄龙’。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火龙果优化施氮对产量及环境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的形式结合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对不同氮肥施用量(CK:0 kg/hm2;优化施氮处理490 kg/hm2;优化施氮下调处理345 kg/hm2;优化施氮上调处理640 kg/hm2;传统施肥处理880 kg/hm2)下1年生火龙果的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酸化效应及富营养化效应等进行了跟踪和评价。结果表明,优化施氮相较农户传统施肥,可以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减少氮肥用量390 kg N ha-1,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85%,降低酸化效应潜值16.65%,降低富营养化效应潜值22.22%,证明在现有火龙果生产体系中,可以通过优化施用氮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小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载有ApNPV核多角体蛋白基因的片段的酶谱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采用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引物引导的点突变方法,去掉了该基因的起始密码子(ATG突变为ATT),经系列克隆组建了pApM740转移载体,其外源基因插入位点为nt+141(BamHI)。系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技术,分别将nt+2~+140,nt+9~+140、和nt+37~+140切掉,组建了pApM740、741、748和736转移载体,其外源基因克隆位点分别为nt+1、+8和+36(均为BamHI切点)。将IL-4、DE基因分别克隆到pApM740、741、748和736载体中,并进行了转染表达实验:(1)将载有DE基因的上述四种载体质粒DNA分别与AcNPV_(WT)DNA共转染Sf9细胞、经免疫抗体荧光检测,供试4个载体所载DE基因均得到表达;(2)将pApM741-IL_4和pApM748-IL_4重组载体质粒DNA分别与ApNPV_(WT)DNA共转染柞蚕卵巢原代细胞,待多角体出现后,用PCR法检测病毒基因,证实IL-4基因已整合到ApNPV DNA基因组中;(3)将pApM748-DE重组载体质粒DNA与ApNPV _(WT)DNA共转染柞蚕蛹获得成功。对病蛹病毒DNA进行PCR检测,证实DE基因已整合到病毒基因组中;取病蛹体液,用免疫沉淀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DE蛋白,证实DE蛋白确已被表达。从而初步建立了柞蚕NPV载体—昆虫细胞宿主和柞蚕NPV载体—柞蚕蛹活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月15日我局(市防重办)接到A乡政府电话,反映A乡B村某养殖场(实际是散养土蛋鸡)养鸡户4326只鸡全场发病,死亡近2000只。根据上报疫情,我局(市防重办)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人员(防重办,疫病防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业务专家等相关应急人员组成),会同A乡政府领导前往养殖场进行现场勘查,据养殖户反映鸡病于2016年1月10日开始发生。以现场勘查养殖场。  相似文献   
17.
几种植物源提制品对鱼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全面评价几种植物源提制品的安全性,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其对红鲫鱼的急性毒性。78%川楝素、2.5%楝树粗提粉、0.5%川楝素乳油对红鲫鱼的LC50(96 h)分别为1 417、30.59和37.52 mg/L;95%鬼臼毒素、1.5%砂地柏乙醇浸膏、0.75%鬼臼毒素乳油对红鲫鱼的LC 50(96 h)分别为161.6、4.49和8.15 mg/L。根据LC50(96 h)值的大小划分等级,川楝素、鬼臼毒素和0.5%川楝素乳油对鱼类属于低毒;0.75%鬼臼毒素乳油属于中毒。就鱼类安全性而言,0.5%川楝素乳油的安全使用浓度为3.75 mg/L,0.75%鬼臼毒素乳油的安全使用浓度为0.82 mg/L。  相似文献   
18.
非洲山毛豆中鱼藤酮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鱼藤酮萃取率和萃取产物总得率为评价指标,研究提出非洲山毛豆Tephrosia vogelii Hook.f中鱼藤酮的超临界流体萃取较优工艺条件为:萃取物料粒径30目,静态萃取20 min,萃取温度45℃,压力27.58 MPa,流体总流量30 mL/g,萃取前向萃取池中加入3 mL甲醇作夹带剂。采用该法对非洲山毛豆中鱼藤酮的萃取率(质量分数)达0.41%,相当于氯仿浸提法的98%;萃取产物总得率(质量分数)为16.62%,高于氯仿浸提法。与常规溶剂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萃取效率高、精确、无毒、经济、操作简便、选择性可调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家用秸秆气化炉制作技术是我国能源研究部门为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最新研制出的一项新技术,此技术先后在十几个省、市推广,解决秸秆储存、焚烧等带来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0.
柞蚕脓病的传染,主要是以多角体这种形态的病原物食下感染。据报导,病毒多角体长期贮存,毒力相当稳定。有人试验,家蚕多角体可以感染25年(Bolle,1907)。据我们试验,柞蚕脓病蛹,室内干保存三年,仍有感染力,但毒力明显下降。多角体蛋白虽然对病毒有保护作用,但是柞蚕饲养在野外,病毒落入野外柞林中,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多角体会发生裂解,毒力也会衰减变化,研究多角体在所处的环境中的裂解情况和毒力变化,对掌握本病的传染经路,流行规律以及预防本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这方面的试验,目前国内尚未见报导,本文主要借助电镜,观察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