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5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为了鉴定河南省商丘地区感染枸杞的白粉菌,采用形态学鉴定、致病性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该地区感染枸杞的白粉菌病原菌及系统进化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生孢子梗直立,大小为(82~172)μm×(10~25)μm,分生孢子串生,呈圆柱形、长椭圆形,大小为(20~36)μm×(10~18)μm,附着胞呈乳头形;病原菌接种叶片病症与自然状态一致,形成薄而边缘不明显的白色斑片;对其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594 bp序列(Gen Bank登录号:JX546296.1),经BLAST比对分析发现,该序列与ITS序列同源性100%;用MEGA5.1软件分析其与来自穆氏节丝壳(Arthrocladiella mougeotii)的AB022380.1、AF455748.1、AB329690.1、AF073358.1白粉菌的系统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商丘地区感染枸杞的白粉菌为穆氏节丝壳。  相似文献   
32.
为建立一种快速分析与鉴别王不留行和芸薹子的方法,采用热重-微分热重(TG-DTG)与差热分析(DTA)方法分别对王不留行和芸薹子进行分析。以α-Al2O3为参照物,N2为气氛,升温速率为10 ℃·min-1,温度范围为30~600 ℃,对王不留行和芸薹子的热分析图谱进行比较鉴别。结果表明,王不留行和芸薹子的TG-DTG和DTA图谱峰形存在较大差异。在TG谱图中,王不留行TG下降较快,而芸薹子TG下降缓慢。在DTG谱图中,王不留行显示有2个峰形,而芸薹子显示有2个大峰和2个小肩峰,且其峰的位置与王不留行完全不同。在DTA图谱中,王不留行的下降趋势明显,且在300~350 ℃有一个明显的放热峰,而芸薹子在相同的位置没有出现峰形。本试验表明,热分析法具有用量少、易操作、图谱易分析、方便快捷等优点,可以作为一种快速鉴别王不留行和芸薹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基于开都河1956—2010年径流量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法对开都河径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讨论开都河年径流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小波变换时频分布特征及其丰、枯交替变化的周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开都河年径流变化具有同步性,现正处于偏丰期;年内径流分配主要集中于6—8月,各站点最大月径流量均出现在7月。55 a来开都河流域大山口站年径流量呈现递增趋势,变化率为1.382 m3/s,、焉耆站年径流量呈现下降趋势,变化率为-0.113 m3/s。开都河大山口和焉耆两站20~30 a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最显著,其次,11~17 a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也较为显著;开都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的主周期为27 a,次周期为16 a。  相似文献   
34.
通过开展试验研究玉米不同粉碎粒度、调质温度及羧甲基纤维素对淀粉糊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粒度、温度、纤维素比例及互作均对玉米淀粉糊化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不添加作为粘合剂的羧甲基纤维素的情况下,粉碎粒度为60目,处理温度为85℃,淀粉糊化度平均值最高,可达64%;在添加羧甲基纤维素时,处理温度为85℃,粉碎粒度为60目,纤维素比例为30%时,淀粉糊化度平均值最高,可达97%。  相似文献   
35.
目的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分析鉴别中药材人参、西洋参、三七和红参的方法,采用热重-微分热重(TG-DTG)和差热分析(DTA)对人参、西洋参、三七和红参进行热分析研究。方法以α-Al2O3为参照物,N2为气氛的条件下,升温速率为10℃·min^-1,温度范围为30~600℃,进行人参、西洋参、三七和红参的热分析图谱的比较鉴别。结果人参、西洋参、三七和红参的TG-DTG和DTA图谱分别存在差异,其中人参、西洋参、三七和红参的DTG曲线分别存在三个不同大小和位置的峰,而人参、西洋参和三七的DTA曲线分别存在两个不同大小和位置的放热峰,红参的DTA曲线较为平缓,不存在明显的峰型。结论实验证明热分析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样品用量少、数据曲线识别率高等优点,可以作为一种快速鉴别人参、西洋参、三七和红参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意大利等许多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始使用全混合日粮(TMR)进行饲喂,饲喂效果较佳,因此开始大面积推广。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是TMR发酵后制得的一种适用于反刍动物、具有更高有氧稳定性的饲粮。另外,一些非常规饲料资源经发酵后也可以进行利用,以丰富饲料资源。FTMR可以满足牛的日常营养需要,并提高其生产性能,保证牛的健康生长。但当前的发酵技术水平限制了FTMR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FTMR的发酵菌种、发酵品质的影响因素、非常规饲料在FTMR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FTMR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7.
海洋蕴涵着生物种类的80%以上,是生物多样性的巨大贮存库。我国海藻资源非常丰富,值得人们去积极探索和开发,以海藻为物质基础,以生物工程为技术手段,在医药、食品、饲料和化工等行业领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引起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海藻中主要成分为海藻多糖,海藻多糖是由多个相同的或不相同的单糖基通过糖苷键相连而成的高分子量碳水化合物,是一多组分的混合物,可粗略地分为海藻酸盐、藻蛋白多糖和角叉胶,其主要成分是海藻酸盐(海藻酸的碱金属或氨盐的总称),海藻酸有3种类型的结构单元:D-甘露糖醛酸、L-古洛糖…  相似文献   
38.
选用300只16日龄的AA肉公鸡,研究了免疫应激对内源氨基酸损失和日粮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选用750只1日龄AA肉公鸡,采用2×5因子设计,研究了免疫应激和日粮苏氨酸/赖氨酸比例对1~21日龄期间生长性能、内分泌激素水平和血清尿酸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疫应激直接增加肉仔鸡内源氨基酸损失,同时又通过降低干物质采食量显著减少内源损失,但没有影响日粮氨基酸消化率。免疫应激也降低了肉仔鸡生长性能,日粮苏氨酸/赖氨酸比例对肉仔鸡增重的影响与免疫状态有关。对照组获得最大增重和最低耗料/增重比需要的日粮苏氨酸/赖氨酸比例均为64/100,应激组相应的需求比例分别为70/100和71/100。  相似文献   
39.
免疫应激对肉仔鸡苏氨酸、赖氨酸需求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00只16日龄的AA肉公鸡,研究了免疫应激对内源氨基酸损失和日粮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选用750只1日龄AA肉公鸡,采用2×5因子设计,研究了免疫应激和日粮苏氨酸/赖氨酸比例对1~21日龄期间生长性能、内分泌激素水平和血清尿酸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疫应激直接增加肉仔鸡内源氨基酸损失,同时又通过降低干物质采食量显著减少内源损失,但没有影响日粮氨基酸消化率.免疫应激也降低了肉仔鸡生长性能,日粮苏氨酸/赖氨酸比例对肉仔鸡增重的影响与免疫状态有关.对照组获得最大增重和最低耗料/增重比需要的日粮苏氨酸/赖氨酸比例均为64/100,应激组相应的需求比例分别为70/100和71/100.  相似文献   
40.
本文旨在研究免疫应激对肉仔鸡内源氨基酸损失的影响。选取体重(390±20)g的16日龄AA肉公雏1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免疫应激组分别于16、18和20日龄按500μg/kg BW向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对照组和采食量配对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1日龄屠宰,取日粮和食糜测定氨基酸和Cr2O3含量,计算回肠末端内源氨基酸流量。结果显示,与配对组相比,免疫应激增加了肉仔鸡除甘氨酸外其余16种氨基酸的回肠末端内源流量(mg/24 h),其中6种氨基酸增幅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应激减少除半胱氨酸和组氨酸外的其余氨基酸的内源流量,其中8种氨基酸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采食量是影响肉仔鸡内源氨基酸损失的主要因素,谷氨酸是回肠末端内源损失(mg/kg DMI)最大的氨基酸,其次是天冬氨酸、苏氨酸、脯氨酸和丝氨酸,含硫氨基酸内源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