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油松林修枝强度的确定王如新,李建飞,任宝琮关键词油松林,修枝强度,林木生长油松是河北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天然油松林广泛分布于燕山山脉,其分布中心在燕山东南角,太行山的北部也有小面积零星分布。人工油松林除坝上地区和平原地区外,各地也有发展。据资料介绍,...  相似文献   
12.
基于ZigBee和LabVIEW的智能农业大棚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ZigBee技术,结合LabVIEW软件,将先进的测控技术应用到传统的农业,解决了农业温室大棚布线不方便、维护困难等问题,通过上位机实现智能测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杏酒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赛买提、小白杏、北山、乔儿胖、圆旦杏和树上干等6种不同品种杏所酿杏酒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对杏酒进行前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检索.[结果]从6个品种杏所酿杏酒中共检出香气成分70种,其中赛买提杏杏酒51种,小白杏杏酒44种,北山杏杏酒47种,乔儿胖杏杏酒41种,圆旦杏杏酒47种,树上干杏杏酒47种.6种杏酒中共有的香气成分有22种,为杏酒的基本成分.[结论]杏酒中除了含有果酒中常见的醇类、酯类、酸类、醛酮类物质外,还含有芳樟醇、松油醇、橙花醇、紫罗兰醇等单萜类醇类物质,它们是杏酒的特有成分.不同品种杏所酿杏酒中香气成分有一定差异,说明不同品种杏可以为杏酒带来不同的香气特性.  相似文献   
15.
<正>近两年,新疆乌鲁木齐、昌吉、五家渠、呼图壁等地的不同规模、不同品种、不同养殖方式的鸡群中都出现了一些以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栓塞为主要病变的病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虽然病程发展缓慢,但经一般方法治疗后几乎不见效果。针对各地不同的病例,从临诊的角度分析原因,并制定治疗方案,临床应用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植物源杀虫剂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植物源杀虫剂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并对植物源杀虫剂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核桃青皮萃取物防治板栗叶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核桃青皮中萃取天然活性物质防治板栗叶螨的研究结果表明:用99.7%乙醇200mL萃取200g核桃青皮的天然活性成分,将萃取液稀释10倍、30倍,12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6.0%、43.5%。对上述溶液进行浓缩风干,干物质浓度为0.0169g/mL。将干物质用水溶解(加入少量催化剂和乳化剂)稀释300倍,室内、外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3.0%和93.8%。  相似文献   
18.
北美红杉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北美红杉扦插育苗技术,包括选地整地、选穗与扦插、搭棚遮荫、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树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毕凯丽  王俊丽  刘坤  宋韵霏  张璐  李建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27-9328,9339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对水稻胡麻斑病病原菌(Helminthospotium oryzae Breda de Hann)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利用稀释平板法对从土样中分离出的细菌进行拮抗菌的初筛,再采用室内平板筛选法进行复筛。将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进行培养,通过菌体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测试进行菌种鉴定,并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拮抗菌的抑菌谱分析。[结果]从38份土样中分离了494株细菌,初筛获得拮抗菌株24株,复筛得到4株拮抗能力较强的菌株,经鉴定4种拮抗菌均为地衣芽孢杆菌属(Bacillus licheniformis),并得到其抑菌谱。[结论]为利用拮抗菌生物防治水稻胡麻斑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旨在探讨低温对大花三色堇和角堇光合作用的影响,为大花三色堇和角堇的抗寒栽培及育种提供参考,以1个大花三色堇资源HAR和3个角堇资源JB、E01、08H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低温条件(-5℃8h,-5℃16h,-5℃24h,-10℃7h,-10℃14h)对其进行低温处理,测定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大花三色堇和角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下降,且随低温胁迫程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_2浓度(C_i)和初始荧光(F_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则呈上升趋势,且变化幅度因基因型不同而存在差异。依据低温胁迫下各试材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指标变化情况,角堇E01和JB耐寒性较强,其次为角堇08H,大花三色堇HAR耐寒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