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甜菜碱(glycine betaine, GB)作为一类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与提高植物抗逆性密切相关。为了探究外源甜菜碱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萌发及幼苗抗逆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供试材料,采用150 mmol·L–1的NaCl溶液模拟中度盐胁迫,设置外源甜菜碱6个梯度浓度(0、10、20、30、40、50 mmol·L–1),并采取叶施和根注两种施用方式,分别对种子萌发和盆栽幼苗生长进行处理,通过分析种子萌发过程及幼苗期生长过程中的相关指标,探究外源甜菜碱缓解NaCl对苜蓿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苜蓿受到NaCl胁迫后,种子萌发期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胚根长显著降低(P 0.05),苗期的株高、组织含水量、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各指标显著降低,MDA显著升高,SOD、POD及CAT的活性增强。2)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甜菜碱后,6项萌发性状和8项生理抗逆指标都显著升高,MDA显著降低。结果显示,叶施30 mmol·L–1与根注40 mmol·L–1时抗逆效果最佳,不仅有效提高了苜蓿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还能促进苜蓿在盐渍环境下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2.
3种镰刀菌对小扁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扁豆(Lens culinaris)是甘肃中部地区普遍栽培的小杂粮之一,既是经济作物,又是轮作倒茬和肥地作物。会宁县种植的小扁豆近年来死亡严重,为查明其死亡原因,开展了田间调查与病原物研究。2012年,当地小扁豆根腐病的发病率为58.4%,死亡率为43.2%,从发病植株的根部分离出的真菌从形态学上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分离率分别为55%、18%和9%,以ITS为引物扩展真菌的DNA,测序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支持以上形态学鉴定结果。接种试验结果显示,此3种镰刀菌均能显著(P0.05)降低植株的根长和干重,其中尖孢镰刀菌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木贼镰刀菌,此2种镰刀菌还显著降低植株的鲜重和株高,但3种镰刀菌均未对出苗率和死亡率产生影响(P0.05)。在发病田间采集的土壤中播种小扁豆,与灭菌土壤中栽培的植株相比,未灭菌土壤中植株的根长和根干重显著降低。3种镰刀菌对小扁豆菌有致病性,但致病性均不强,干旱可能是导致镰刀菌在田间危害程度加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李芳  李彦忠  段廷玉 《草业学报》2017,26(9):132-140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侵染内生真菌和未侵染内生真菌的黑麦草为材料,接种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和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以及两种AM真菌的混合菌剂,通过比较单一及混合AM真菌和禾草内生真菌对黑麦草株高、根长、生物量、P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光合指标等方面的差异,探究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幼套球囊霉、根内球囊霉和混合菌剂的黑麦草平均AM真菌侵染率分别为44.04%,34.13%和41.13%,禾草内生真菌降低AM真菌平均侵染率22.28%。接种AM真菌和侵染禾草内生真菌均提高了黑麦草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且二者(尤其是幼套球囊霉与禾草内生真菌)共存时,黑麦草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最高,与既不侵染禾草内生真菌也不接AM真菌的处理相比,幼套球囊霉与禾草内生真菌共同作用时总P含量、总生物量和净光和速率分别提高48.21%, 21.12%和73.53%,总可溶性糖和蛋白分别提高147.12%和24.27%。总体而言,AM真菌显著促进了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生长,而禾草内生真菌主要促进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34.
埃里砖格孢属真菌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彦忠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09,18(1):171-178
埃里砖格孢属设立于1971年,由于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菌种不多,而研究较少。但随着一些重要病原菌和内生真菌在该属中的相继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为便于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本研究就其形态学、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及经济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将来可能进行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埃里砖格孢属真菌的形态特征与蠕形菌类(长蠕孢属、弯孢菌属、凹脐蠕孢属等)和暗色丝分砖格孢子类真菌(匍柄霉属、密格孢属、假格孢属、顶格孢属、链格孢属和单格孢属等)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分生孢子具有宽而厚的隔膜是其最主要的鉴定依据。目前报道23个种,分布在各式各样的生境下,其中21个种分布在13个科的植物根际、根部或茎叶上,我国有5个种。本属中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种有2类,一类为植物病原菌,影响大蒜、风信子等作物产量和品质,或引起沙打旺草地早衰;另一类为疯草内生真菌,增加疯草(Astragalusspp.,Oxytropisspp.)毒性,导致家畜中毒。疯草内生真菌可产生的具有重要医用价值的苦马豆素。分子生物学技术已证明埃里砖格孢具有多态性,与匍柄霉亲缘关系比与假格孢属、链格孢和单格孢的亲缘关系远。控制疯草内生真菌的毒害是畜牧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埃里砖格孢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新种寻找和有性态研究,以及苦马豆素的产生机制等研究将是近期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5.
苜蓿品种的优劣影响苜蓿草地建植与生产性能,其中发芽特性是首要指标。为筛选出优良的品种用于试验研究和生产,收集了我国育成苜蓿品种14个和国外22个品种的种子(其中包衣种子8个),测定了发芽率、硬实率、苗长等12个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平均值法综合评价了品种优劣。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千粒重为1.56~4.87g,发芽势为49.33%~97.33%(平均为83.52%),发芽率为49.33%~97.33%(平均为86.85%),发芽指数为5.83~17.04(平均为10.90),活力指数为0.18~0.60(平均为0.390),25个品种有硬实种子,其中,新疆大叶硬实率为49.33%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将硬实种子划破种皮继续培养,发芽率均有提升。综合指标评价最高的5个品种为甘农6号、中苜3号、甘农9号、耐盐之星、前景,综合指标评价最低的5个品种为公农5号、WL 168HQ、WL 354HQ、太阳神、新疆大叶。我国品种综合指标较高,平均为0.51,国外品种平均为0.44,国内品种表现优于国外品种。  相似文献   
36.
苜蓿病害的准确快速识别是栽培苜蓿草地病害防治的关键。苜蓿病害鉴别对专业知识和识别工具及检测环境要求较高,传统的苜蓿病害识别往往需要采用显微观察等手段对叶片病害部位进行镜检,存在时效性差、成本高,难以实现大范围多点位的快速识别等弊端。近年来在图像识别领域的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得到快速发展,为苜蓿病害智能化识别提供了新途径。本研究利用13种常见苜蓿病害图像数据集,基于改进的AlexNet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经过300次迭代训练,构建了苜蓿病害识别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图像输入分辨率的苜蓿病害识别精度。结果表明:13种苜蓿病害最优模型识别总体精度达到72%,最优图像输入尺寸为512像素×512像素;剔除识别精度过低的苜蓿病害样本图片后,褐斑病、霜霉病、炭疽病、黑茎叶斑病和小光壳叶斑病5类苜蓿病害的识别总体精度提高到92%,最优输入尺寸为1200像素×1200像素。这2种模型均能够实现对苜蓿主要病害的快速识别,研究结果可以为苜蓿病害智能检测系统的研发提供图像识别方面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7.
刘建利  李彦忠 《草业科学》2015,32(5):719-724
沙打旺埃里砖格孢(Embellisia astragali)引起的黄矮根腐病是造成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草地退化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钙调素是Ca2+介导的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分子。本研究旨在从沙打旺埃里砖格孢中克隆钙调素编码基因序列。以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简并引物CAL-228F和CAL-737R扩增得539bp的同源片段;采用Hi-TAIL PCR分别获得344bp的5′侧翼序列和729bp的3′侧翼序列,拼接获得基因的1 290bp的全长DNA序列;利用全长引物CaMF和CaMR,得到840bp的DNA全长序列和450bp的cDNA全长序列,DNA全长序列中有4个内含子,均具有典型的AT-AG特征,cDNA全长序列翻译出149氨基酸多肽。  相似文献   
38.
俞斌华  南志标  李彦忠 《草业科学》2011,28(7):1301-1306
埃里砖格孢(Embellisia astragali)引致的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黄矮根腐病是沙打旺草地早衰的主要原因。在室内无菌条件下将沙打旺黄矮根腐病菌接种于10份沙打旺材料上,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幼苗苗长、根长、苗干质量、菌丝扩展长度及菌丝侵入深度。结果表明,该病原菌显著提高了10个材料的种子发芽势(P<0.05),未显著降低参试材料的发芽率(P>0.05);显著增加了供试材料幼苗的根长,但显著降低了所有材料的苗干质量及6份材料的苗长。菌丝侵入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内蒙早熟和宁夏彭阳幼苗的侵染率在不同侵入水平下均显著高于陕西榆林和中沙一号的侵染率。根据病情严重度,各材料的抗病性评价结果为陕西榆林和中沙一号抗病性较强,内蒙早熟和宁夏彭阳抗病性较弱,其余材料介于中间。  相似文献   
39.
健康的盆栽苜蓿植株是致病性测定等室内科学试验的前提,其生长极易受土壤营养供应的影响。为选择温室盆栽条件下紫花苜蓿健康生长所需要的适宜营养液,本研究将萌发2 d的苜蓿幼苗移栽于装有灭菌土的花盆中,出苗至第4周收获期间,分别浇灌施可得植物生长液、霍格兰氏营养液、自来水和蒸馏水,分析比较苜蓿幼苗在4周期间的长势、生长速率、株高以及生物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施可得植物生长液明显优于其他处理,此处理下植株生长最旺盛,未出现叶片变色、干枯,且植株高大、枝叶繁茂、叶片嫩绿,分枝数4.28个·株-1,生长速率达1.15 cm·d-1(自来水的仅为0.28 cm·d-1),而其余处理植株在第4周时或多或少出现叶片干枯甚至死亡的植株,也未出现分枝;霍格兰氏营养液次于施可得植物生长液,蒸馏水和自来水处理的植株其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与浇灌自来水相比,浇灌施可得植物生长液的植株的株高、地上鲜重、地上干重、根鲜重、根干重、根表面积、根直径、叶片数和节间数分别增加256%、731%、655%、384%、445%、101%、27%、84%和112%,均显著(P<0.05)增加,浇灌霍格兰氏营养液的以上指标分别显著(P<0.05)增加88%、117%、188%、105%、117%、40%、7%、30%和40%。  相似文献   
40.
红豆草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害是红豆草生产的限制因素之一,目前共有32种,其中主要为菌物病害(27种),另外还有细菌病害(2种)、病毒病(1种)、线虫病(2种)。就每个国家发生的病害数而言,中国有24种、英国9种、伊朗5种、土耳其3种、加拿大2种、美国1种、前苏联和德国均1种。在这些菌物病害中,仅在英国、伊朗、土耳其等国外发生的有白粉病、格孢腔环斑病和疫霉根腐病等3种,仅在我国发生的菌物病害有尾孢叶斑、刺盘孢炭疽病、丝囊霉根腐病等13种,其病原共36种;21种危害茎叶病害,5种危害根病,1种系统危害全株。在我国发生的菌物病害中,甘肃发生的种类最多,有20种,其次新疆9种、内蒙古5种,其他省区发生数更少。在细菌、病毒和线虫病害中,除细菌性茎疫病在我国有发现之外,其余均发生于国外。国内外对其白粉病、锈病和黑腐病等常发性茎叶病害的危害程度、发生规律和防治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根病、系统性病害和其他茎叶病研究较少,今后有必要更多关注影响我国红豆草生长的数种最主要病害,在病原准确鉴定的基础上加强病害监测和发生规律研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