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延胡索酸对瘤胃内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实验中,选用三只装有永久性胃瘘管的延边半细毛羊为实验动物,将试验分为三组,延胡索酸浓度分别为(8 g/d、12 g/d、16 g/d),并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饲养。在饲养十天后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对瘤胃内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中最佳添加水平为16g/d。  相似文献   
22.
以东北细毛羊、小尾寒羊、杜泊和道赛特4个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第2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H-FABP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939(A/G)、980(G/A)、1013(A/C)和1018(T/C)4个SNP位点,表现出AA、AB、BB 3种基因型;在东北细毛羊、小尾寒羊和杜泊群体中,BB型为优势基因型,在道赛特群体中,AB型为优势基因型;经χ2检验后,4个绵羊品种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东北细毛羊、杜泊和道赛特3个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处于0.25和0.50之间,为中度多态,小尾寒羊为低度多态(PIC<0.25);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23.
24.
将日粮精粗比分别设为4:6,6:4,7:3,9:1等4个处理组,对延边半细毛羊的咀嚼及反刍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日粮粗饲料比例的增加,反刍时间和总咀嚼时间逐渐减少,且当粗饲料比例降至30%以后表现显著减少(p〈0.05).RVI随粗饲料比例的降低也显著下降(p〈0.05),但是采食时间未受日粮精粗比例的影响.从反刍时的咀嚼次数和咀嚼频率变化来看,粗饲料比例在30%以后表现显著减少(p〈0.05),而粗饲料比例为60%和40%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反刍时总的食块数随粗饲料比例的下降明显减少(p〈0.05),但每个食块的咀嚼时间与咀嚼次数在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5.
延边奶山羊以本品种选育为主,有计划适当引进沙能羊血液。采用加强选种选配,加强羔羊培育扩大育种羊群,抓好妊娠母羊干奶期的饲养管理,及时做好各种育种记录,抓好疫病防治工作等有效选育措施,于1980~1987年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已达到或超过选育任务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选育出了体型大、耐粗饲、适应性强、产奶量高的延边奶山羊。1987年育种点成年母羊一个泌乳期平均产奶量为597.85kg,比1980年(453.97kg)提高31.69%,比选育指标(500kg)提高19.57%;头胎母羊产奶量为418.97kg,比1980年(300.34kg)提高31.69%,比选育指标(350kg)提高19.71%。乳脂率为4.3%,总干物质率为12.43%。经产母羊产羔率为198.24%。1987年延边奶山羊成年母羊平均体重为55.26kg,比1980年(48.54kg)提高13.84%,比选育指标(48kg)提高15.13%;头胎母羊平均体重为44.35kg,比1980年(37.14kg)提高19.14%,比选育指标(38kg)提高16.66%。成年母羊平均体高为70.43cm,比1980年(68.35cm)提高3.04%,比选育指标(70cm)提高0.61%;头胎羊平均体高66.11cm,比1980年(64.10cm)提高3.14%,比选育指标提高3.29%。  相似文献   
26.
TMR饲料对牛育成期瘤胃发酵特性及微生物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去势的黑白花奶牛饲喂精粗分离饲料和TMR饲料后,瘤胃pH在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采食后9 h的平均NH3-N浓度是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丙酸浓度在采食后3 h时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浓度在6 h和9 h时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乙酸浓度无差异.乙酸/丙酸比是试验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MCase活力试验组表现出高于对照组的倾向,但木聚糖酶活力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另外,采食后瘤胃内总细菌数是试验组比对照组有增加趋势,但相反地,总真菌数表现出减少的倾向.瘤胃原虫的数量是采食0 h和9 h时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7.
对肥育期的去势中国荷斯坦奶牛饲喂TMR和精、粗分离饲料后,试验组瘤胃内的乳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采食后6小时时的pH值及采食后3小时时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乙酸和丙酸在两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在0小时和6小时时试验组丁酸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采食后9 h内试验组平均丁酸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另外,从采食后9 h内试验组平均乙酸/丙酸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MCase的活力在两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而采食后9 h内试验组平均xylanase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细菌数和总真菌数在试验组中表现出比对照组增加的倾向,特别是总细菌数在6小时时,总真菌数在6小时和9小时时,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粗蛋白质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28.
利用TMR和精.粗分离饲料对去势韩牛进行饲养试验的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1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P<0.05).在日增重、眼积面积和肌内脂肪度方面对照组和试验1组优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各处理间的肉色和脂肪色无显著性差异.在肉质肉量方面,肉量A级的出现率对照组和试验3组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高级肉的出现率对照组和试验1组优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从总体上看,在粗饲料需要量较多的育成期应采用TMR饲养体系,而能量需要量较高的育肥期则采用传统的精.粗饲料分离饲喂方式对改善肉牛的产肉性能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29.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各种家畜的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已有相当的进展,有的已被揭示。但对奶山羊的研究甚少,尤其对延边奶山羊的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还未开始。为了揭示延边奶山羊的生长发育规律,用91只母羔,从初生至十二个月龄的体重、体尺逐月测定,统计结果表明,平均初生重为3.19±1.7617kg,平均断奶重为11.76±3.2010kg,十二个月龄平均体重为39.94±4.6503kg,分别占成年母羊体重的6.47%、23.40%和79.47%;哺乳期羔羊平均增重为141.75±49.9170g/日,断奶至十二个月龄平均日增重为94.11±30.1916g/日,十二个月龄时延边奶山羊的体长、体高和胸围分别在69.38±4.050Cm、65.72±4.1661Cm和78.72±3.22Cm,分别占成年母羊的87.47%、92.48%和99.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