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9篇
  34篇
综合类   180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26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霞海局从进口印尼木包装中截获双钩异翅长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霞海局从进口印尼木包装中截获双钩异翅长蠹1996年8月9日,我局检疫人员对进口一批2000t的印度尼西亚天然橡胶及其木包装箱实施检疫时,从木包装箱中截获到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aequalis(Water-house)成虫和幼虫...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姜黄素对生长期海南屯昌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体重(35.88 kg±0.25 kg)接近的80头海南屯昌猪,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g/kg硫酸黏膜杆菌素,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姜黄素1组)、400(姜黄素2组)和600 mg/kg(姜黄素3组)姜黄素。预饲期7 d,正试期50 d。试验第51天早上称重,计算生长性能;从每组随机选取6头猪静脉采血,检测血清生化指标;每个重复随机收集3头猪的新鲜粪便,测定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3组猪平均日增重(ADG)提高23.82%(P<0.05);料重比(F/G)降低20.06%(P<0.05);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二氨氧化酶(DAO)含量分别降低22.23%和29.31%(P<0.05);血清IgA含量提高21.14%(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姜黄素3组猪平均日增重(ADG)提高23.09%(P<0.05...  相似文献   
73.
李强  李想 《福建茶叶》2022,(4):158-160
采茶舞作为一种集歌舞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舞蹈,其操作便捷,活泼有趣,并对体能素质要求较低,有着广泛的群众性.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将采茶舞与健身操进行结合,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健身操活动——采茶操,通过将采茶操应用于大学生健身中,收获了显著的应用成效.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采茶戏与采茶操的内涵,其次分析了采茶操在大学生健身方式...  相似文献   
74.
部分发达国家草地碳汇近况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20年9月和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联合国大会和气候雄心峰会上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宣示,对我国林草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进林草碳汇创造了良好机遇。与森林碳汇相比,草地碳汇尚未得到重视和充分研究,而数据显示草地碳汇潜力巨大。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从基础研究、方法学体系、碳汇项目试点、完善政策等方面对草地碳汇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我国草地碳汇潜力巨大,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条件,将草地碳汇纳入碳市场可助力草原生态建设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此,我国应充分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进一步加强草地碳汇研究,完善草地碳汇的法律法规、标准、监测核证体系、方法学等基础准备工作,在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启动草地碳汇交易试点,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动草地碳汇纳入碳市场;同时,不断创新完善碳汇研究、基础准备、试点探索方面的政策,进一步展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与行动,为应对气候变化树立样板。  相似文献   
75.
李想  于红博  刘月璇  常帅 《草地学报》2022,30(1):196-204
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是表征草地生态系统数量特征的两个重要指标,深入探讨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变化,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保护和生产力维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方法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种草原类型的植被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不同草原类型植被的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变化及二者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76.
针对组合桨组合形式在不同应用场合的匹配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分析方法,基于Fluent仿真软件,分析双螺带及六斜叶涡轮桨基于不同组合位置的内部流场情况采用多重参考系(MRF)方法建立基础模型,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搅拌槽内部流体产生的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得到搅拌桨在240 r/min的搅拌转速下产生的流场数据.分析搅拌器在特定界面处轴向、周向、径向的速度矢量图以及其综合速度云图,并对位置互换的流场进行分析和比较,选出上双螺带桨下涡轮桨为最佳的桨叶组合形式,此种组合桨型对于提升搅拌器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等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
"金叶沙地柏"由沙地柏的芽变侧枝发育而来,其枝条斜生,树冠外层叶色金黄,树体外观呈金黄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经11年的繁育与研究,发现其性状稳定。文章详述了其特性,并从扦插、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其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蜜蜂多样性的下降引起了各国科学家与政府对与农业可持续生产密切相关的传粉服务的关注。为了认识和了解区域传粉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状况,为制定区域传粉管理策略奠定基础,本研究在2016年对北京昌平7种常见生境的野生蜂多样性、植被组成、土壤紧实度、作物种植面积等数据进行了调查,根据野生蜂的物种组成、飞行距离、筑巢偏好和活动季节,生境的植物资源数据和筑巢适宜性数据,结合In VEST模型对研究区传粉服务的供给进行了评估;根据研究区传粉依赖作物种植面积和各种作物对传粉服务的依赖程度,对研究区传粉服务的需求进行了评估;通过叠加传粉服务供给和需求分级图,评估了研究区的传粉服务供需匹配状况。结果显示,自然林是最适宜野生蜂的生境,其次是人工林、荒草地和边界生境;果园既是野生蜂的生境,也对传粉服务有较高的需求;大棚几乎不供给传粉服务,但对传粉服务有较高需求。对传粉供需等级匹配的结果显示,昌平区供给等级高于需求等级的区域占34.2%,大部分分布于山区,有较高的传粉服务供给和较低的传粉服务需求,具有较高保护价值;供给等级低于需求等级的区域占13.9%,多分布于靠近山区的平原地区,虽然具有较高的传粉服务供给,但也具有最高的需求等级;供给等级与需求等级持平的区域占51.9%,远离山区的平原地区由于具有较多半自然生境,传粉服务的供需基本是匹配的。最后,文章对研究区传粉服务提升提出了管理建议:对于高供给-中/低需求的区域(重点保护区),建议发展低管理强度的有机农业,保护区域内的生境;对于中/低供给-高需求的区域(重点提升区、一般提升区),建议使用养殖蜜蜂提升传粉服务,同时在景观尺度上增加自然/半自然生境比例,建立生态廊道以增加生境之间的连通度;对于供需等级较为一致的区域(重点维持区、一般维持区),建议降低农业区域的管理强度,同时增加生境间的连接度,以实现传粉服务的可持续供给。  相似文献   
79.
基于ARM和Android的通用化农田信息检测终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复杂、多样的农田信息检测效果,运用通用化设计概念和高性能硬、软件技术方案,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可配置的农田信息检测终端。采用主流的ARM Cortex-A8嵌入式处理器与Android操作系统相结合的一体化架构,集成AD、232、485、USB传感器接口,按键、触摸屏、液晶屏人机交互模块,SD卡、USB、3G、Wi Fi、Bluetooth数据交换模块,北斗/GPS双模定位模块以及电源/电量计模块,定制、移植核心驱动程序和HAL库层、JNI接口层。测试及应用试验表明,检测终端可选择配接或同时配接模拟/数字式、电流/电压型以及视频/图像摄像头等多种类型传感器,实现对土壤及大气参数、作物图像和地理信息的采集,并具有多种模式的数据展示和交换功能;模拟信号检测误差小于0.669 5%,3G无线通信下载速率达1 248 Kb/s,整机最大功耗小于3.6 W,检测终端外观尺寸152 mm×83 mm×34 mm,整机质量仅330 g。该检测终端易于配置或二次开发,使用方便,满足农田信息的全面、高效和精准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80.
基于地域性的城市公园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从如何将地域性景观切入到公园的设计入手,通过相关理论研究得出地域性景观的主要组成要素,通过对相关案例分析提出基于地域性的公园景观的规划布局要点及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