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为了探究瘦素长型受体(OB-Rb)与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在大熊猫生殖调控中的作用,运用HE法、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了5例大熊猫卵巢组织学结构及OB-Rb、NPY在卵巢的表达与分布。结果显示:大熊猫卵巢各级卵泡数量较少,尤以中晚期生长卵泡更甚,原始卵泡和闭锁卵泡相对多见。OB-Rb和NPY在卵巢上均有表达,其中OB-Rb主要分布在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及黄体的粒黄体细胞;NPY阳性纤维和产物不均匀分布于卵巢各个部位,呈串珠状或点状。NPY阳性神经纤维主要位于血管周围、卵泡、黄体以及颗粒细胞中。大熊猫卵巢卵泡数量少的特征可能与其生殖能力低下有关;OB-Rb和NPY参与了卵巢卵泡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各地动物园圈养大熊猫的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其人畜共患风险,采用基于ITS基因的巢氏PCR方法,对江苏、福建、浙江等10个省(市、自治区)的动物园圈养大熊猫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型进行调查和检测。在31份大熊猫粪便样品中,共检测到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14份,总感染率45.2%,检测出SC02(13/14)和Peru6(1/14)两种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种系发育分析表明,SC02和Peru6都属于具有人畜共患潜能的group 1b。本实验首次发现SC02基因型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大熊猫,表明大熊猫可能作为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储存宿主引起人微孢子虫病,拓宽了基因型SC02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宿主范围。  相似文献   
13.
14.
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是我国特产的最珍贵的稀有动物,现仅存于四川、甘肃、陕西的岷山、邛崃、凉山、秦岭及相岭5个山系,数量1600只左右。1984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 F)宣布大熊猫为世界10种濒危物种之一。大熊猫趋于濒  相似文献   
15.
西氏贝蛔虫是危害圈养大熊猫的主要寄生虫,西氏贝蛔虫卵是圈养大熊猫重复感染该蛔虫的来源,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测定了消毒剂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的体外杀灭效果,为圈养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防控提供参考。将分离自大熊猫新鲜粪样中的西氏贝蛔虫卵通过消毒剂Neopredisan135-1不同浓度(2.5、5、10、20、40mg/mL)与不同作用时间(30、60、90、120min)处理后,将处理后的蛔虫卵和未用消毒剂处理的平行对照组一并置于25mg/mL的重铬酸钾溶液28℃温箱内,培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虫卵的发育与死亡情况。结果发现,2.5mg/mL浓度组处理虫卵30、60、90min,其虫卵杀灭率均在50%左右;5mg/mL浓度组处理虫卵30min和60min,其虫卵杀灭率在74.71%~87.64%;而在10、20、40mg/mL浓度下处理30min其杀灭率均达到90%以上,10、20、40mg/mL的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均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考虑到成本、杀灭效果以及环境等因素,消毒剂Neopredisan135-1的推荐使用浓度为20mg/mL。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在圈养大熊猫中的耐药性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多重耐药情况,对大熊猫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可能导致出血性肠炎、泌尿道感染等多种疾病。随着大熊猫数量的增加和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显著。其致病机制涉及荚膜、脂多糖、菌毛及铁载体等多个因素,共同参与了该菌的定植和侵袭过程。从传统培养到现代分子检测,针对大熊猫肺炎克雷伯菌的病原鉴定和诊断技术变得简便快速、可靠性逐渐凸显。目前,积极开展抗菌药物研发,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探索中药和植物提取物等替代治疗方式,抑制细菌生长并减缓耐药性发展势在必行。笔者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大熊猫肺炎克雷伯菌病原生物学特性、耐药现状及诊断和防治方法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回顾和分析,为进一步控制和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及耐药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的防控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