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4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为了明确七星瓢虫对吡虫啉的抗性发展动态,在室内选用吡虫啉逐代筛选,选育抗吡虫啉的七星瓢虫品系。发现七星瓢虫对吡虫啉的抗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抗性不稳定,选育20代后抗性为63.1519倍。同时为了明确七星瓢虫对吡虫啉产生抗性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将抗性选育13代的七星瓢虫品系与敏感七星瓢虫品系、野外七星瓢虫种群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结果表明,从幼虫的整个发育历期来观察,抗性品系幼虫的发育历期为12.36 d,野外种群为9.88 d,敏感品系为10.62 d,3者之间差异显著;蛹发育历期3者之间没有差异;4龄老熟幼虫、蛹、初羽化雌成虫、初羽化雄成虫平均体重3组间有一定的差异;七星瓢虫抗性品系、敏感品系、野外种群前期的卵孵化率分别为63.0%、62.4%和66.3%,中期的卵孵化率分别为64.8%、58.7%和75.6%,后期的卵孵化率分别为69.3%、57.4%和75.5%,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抗性品系雌成虫的平均产卵量为1043.3粒,敏感品系为1100.2粒,野外种群雌成虫为1250.1粒,3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抗药性对七星瓢虫的生物适合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由于抗性倍数较低,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52.
构建了小菜蛾抗阿维菌素(A)、抗高效氯氰菊酯(B)和抗杀虫双(D)3个抗性品系及其6个杂交F1代(抗性品系分别两两杂交)以及1个敏感品系(S)的种群生命表,并计算了相对生物适合度。结果表明:A、B和D 3个抗性品系的相对生物适合度均比敏感品系S(生物适合度为1.0)低,分别为0.60、0.77和0.53;6个杂交F1代A♀+B♂、A♂+B♀、A♀+D♂、A♂+D♀、B♂+D♀和B♀+D♂的生物适合度分别为0.67、0.53、0.67、0.74、0.73和0.80,也比敏感品系的低,但和抗性品系的适合度相近或高于抗性品系。  相似文献   
53.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播娘蒿、刺儿菜、婆婆纳、续断菊、野老鹳草、泽漆等6种麦田杂草水浸提液在3种培养方式下对水稻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水浸提液影响水稻种子发芽势或发芽率的敏感时期在浸种阶段。采用100 g/L杂草浸提液浸种+浸提液培养,播娘蒿浸提液处理的水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萌发抑制率和发芽抑制率分别为11.87%、7.11%,刺儿菜浸提液处理的萌发抑制率和发芽抑制率分别为6.90%、7.11%,婆婆纳浸提液处理的萌发抑制率和发芽抑制率分别为8.00%、5.24%。与对照相比,泽漆浸提液处理的幼苗百株干质量显著降低12.62%,续断菊、野老鹳草、刺儿菜浸提液处理的幼苗百株干质量分别显著升高8.28%、7.40%、4.48%(P0.05)。杂草浸提液浸种+清水培养条件下,刺儿菜浸提液处理的水稻种子萌发抑制率和发芽抑制率分别为6.52%、6.37%;播娘蒿和婆婆纳浸提液处理的水稻种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6.89%、7.67%。与对照相比,播娘蒿、刺儿菜、续断菊浸提液处理的幼苗百株干质量分别显著提高13.06%、9.63%、7.82%(P0.05)。清水浸种+浸提液培养方式下,6种杂草浸提液处理对水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无影响,但均能显著增加水稻幼苗百株干质量(P0.05),增幅为5.62%~14.34%。  相似文献   
54.
为预防和控制辣椒病毒病的发生,在室内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对辣椒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MV)]的获毒时间、传毒时间和传毒效率。结果表明:桃蚜对辣椒病毒获毒最短时间为30s,30s后随着获毒时间延长,其取食传毒效率升高,获毒80s以上可致辣椒苗发病率达100%;桃蚜取食传毒时间最短为0.125h,之后辣椒苗发病率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取食时间达1h以上,发病率达100%;桃蚜对辣椒病毒传毒的最少头数为1头,发病率随单株虫量的增加而升高,单株虫量为15头时辣椒苗发病率达100%。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淡水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u、Zn含量的变化趋势及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连续4年对混养鱼塘表层沉积物中的Cu、Zn含量进行监测,并用3种不同方法分别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鱼塘表层沉积物中Cu、Zn的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但时间分布差异显著,Cu、Zn含量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增高;表层沉积物中Cu、Zn的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64.8722和295.1020 mg/kg。Cu、Zn的4年均值地积累指数分别为0.996和1.864,污染程度ZnCu;Cu、Zn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r)均低于40,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为21.596,为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6.
淡水鱼塘水体污染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淡水鱼塘水质评价中将重金属、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分开独立研究的较多,同时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分析的较少。为了解淡水混养鱼塘水体综合污染的特征和发生机理,用基于主成分的因子分析法对2011—2013年养殖周期内南宁武鸣区3口淡水鱼塘中高锰酸盐指数、铵态氮、亚硝酸态氮、总磷、总氮、Cu、Zn等7个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武鸣淡水鱼塘水质主要存在两类污染,主要受第一主成分"重金属+总氮"复合污染中的Zn、Cu和总氮的相互作用控制,其次受控于还原性"有机物+无机氮"污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态氮和铵态氮的共同影响。"重金属+总氮"复合污染是武鸣淡水鱼塘水质的主要特征,Zn、Cu和总氮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总氮与重金属Zn、Cu密切负相关,总氮与Zn、Cu之间存在拮抗作用,鱼塘水体氮失衡导致的富营养化可能降低了重金属Zn、Cu污染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57.
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萝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小区研究的方法.覆膜处理与对照浇相同的水量,会降低功能叶片叶绿素的含量;播种后40 d,覆膜处理萝卜功能叶片光合速率较对照增长幅度大,且各处理均在播种后40 d达到了最大光合速率.灌水处理后,萝卜功能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表现为低→高→低的趋势;覆膜处理与对照在浇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其光合速率没有增加,产量显著降低.地膜覆盖下少浇水或不浇水,有利于萝卜光合特性的改善,增加产量,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58.
1株猪源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一起病死猪的实验室诊断 ,从病猪心血、脏器中分离到了 1株对小白鼠和家兔都具有较强致病性的细菌。经显微镜观察、培养特性观察、生化特征鉴定 ,此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但此菌与其他多杀性巴氏杆菌不同的是它能利用水杨素、鼠李糖、阿拉伯糖。 O抗原琼脂扩散试验鉴定此菌菌体抗原为 O1型 ;Carter间接血凝试验法检验荚膜抗原类型此菌为 A型。体外滤纸扩散法检验此巴氏杆菌对药物敏感性 ,试验表明该菌耐青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磺胺嘧啶、痢特灵、阿米卡星、头孢唑啉 ;但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盐酸环丙沙星、氟哌酸敏感 ,对氨苄西林 ,链霉素中度敏感。自制灭活苗进行免疫原性实验检测 ,本分离菌疫苗对小白鼠和家兔保护率约为 70 % ,而市售巴氏杆菌疫苗对小白鼠和家兔保护率约为 3 0 %~ 40 %。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花生、水稻、玉米秸秆还田田间试验,对小麦农艺性状及Cd、As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3种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和小麦株高,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以花生秸秆增产效果最显著,达11.06%;花生秸秆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小麦根、茎秆、籽实对Cd的吸收,却促进了As的吸收;水稻秸秆处理对小麦吸收Cd的影响不显著,可降低茎秆、籽实对As的吸收;玉米处理可控制小麦对Cd、As的吸收。[结论]该研究为农艺措施调控Cd、As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 5 种投饲率黄颡鱼养殖塘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投饲率的黄颡鱼养殖塘水质动态变化,探索不同外源饲料输入量对黄颡鱼养殖 塘水质的影响,为黄颡鱼规模化养殖塘生境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 5 种投饲率(1.0%、1.5%、2.0%、 2.5% 和 3.0% )对黄颡鱼进行池塘养殖,定期监测各组塘主要环境因子,以主成分分析(PCA)结合灰色关联 分析法评价各塘水质健康状况。通过水质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提出基于良水质的黄颡鱼养殖塘饲料输入模式。 【结果】 CODMn、DO、TN、TP 及 NH3-N 是黄颡鱼养殖塘主要环境因子;pH 值与其他环境因子均存在极高相 关性,TN 与 TP、NH3-N 均呈显著相关性;5 个试验处理中,A 组塘(投饲率 1.0%)、B 组塘(投饲率 1.5%)、 C 组塘(投饲率 2.0%)、E 组塘(投饲率 3.0%)各阶段水质均达Ⅲ类,符合水产品养殖水质标准,而 D 组塘(投 饲率 2.5%)在养殖中期水质级别达到Ⅳ类水,且水体中的 TN、TP 等因子含量超标,水质污染较严重,同时 A、 B、C 组塘主成分综合得分较低,分别为 1.2704536、1.2704664、1.2704642,水质状况良好。【结论】投饲率 为 1.0% ~ 2.0% 的处理组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最好,过高的投饲率会降低养殖水体的水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