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方舟  张海生  杨婷婷  王军  古晓红 《核农学报》2022,36(12):2519-2527
叶绿素含量是研究大豆光合作用的重要生理指标,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进行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功能的同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鼓粒期大豆叶片为研究对象,对63个样本的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并用28个样本验证集进行验证及评价。结果表明,可变荧光与初始荧光比(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初始时间点活性反应中心捕获的单个激子驱动除QA外的电子传递的效率(ψEO)、初始时间点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t=tFM时单位面积内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CSM)、性能指数(PIABS)、J点相对可变荧光(VJ)7个荧光参数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76、0.75、0.80、0.82、0.77、-0.75。回归模型方程为y=-0.138x1+ 2.154x2+0.002x3+0.077x4+0.076(R2=0.694)(x1、x2、x3、x4和y分别为Fv/FoφPOETO/CSMPIABS和叶绿素含量),验证模型决定系数(R2)=0.805 8,均方根误差(RMSE)=0.293 4,预测残差(RPD)=1.773 8,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以丰富非生物逆境胁迫下无损监测大豆叶绿素估算方法。回归和通径分析发现,ETO/CSM对叶绿素含量直接作用最大,φPO次之,Fv/Fo对叶绿素含量起直接负作用,PIABS直接作用最小,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706、0.382、-0.303、0.078。本研究实现了大豆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功能的同步分析,明确了荧光参数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效应,可为调节栽培措施,实现大豆高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豆是唯一“完全蛋白质”的植物来源,大豆蛋白质在众多的植物性蛋白质中营养价值最高且不含胆固醇,其9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能满足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大豆蛋白是非常完美、营养、健康的优质蛋白质。因此,大豆产品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利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  相似文献   
13.
水旱地冬小麦植株氮素含量的高光谱监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物氮素状况是评价作物长势的关键指标之一,利用高光谱技术对水旱地植株氮素含量进行监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研究闻喜县水旱地小麦植株氮含量与叶面积指数(LAI)的定量关系,探索建立以LAI为中间变量的水旱地冬小麦氮素含量的监测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水旱地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LAI特征波段不同,LAI与植被指数FDDVI,FDNDVI和FDMSAVI的相关性均好;冬小麦LAI与植株氮素含量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3个主要的生育时期均达到较好的相关性;水地冬小麦以FDNDVI(770,688 nm)为自变量建立的植株氮素含量监测模型最优,R2=0.849 9,RE=0.220 8,RMSE=0.060 2,RE和RMSE最小,预测性最好;旱地冬小麦以FDDVI(771,685 nm)为自变量建立的植株氮素含量监测模型最优,R2=0.802 9,RMSE=0.032 6,RE=0.17。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水旱地冬小麦氮素的准确、快速、大面积的监测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山西省大豆分类特性及农艺性状差异,研究基于2016—2017年山西省多点区域试验的10个品系大豆,分析了其农艺性状差异,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可为山西省高产大豆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豆主茎节数、株高和单荚粒数的变异系数较小;产量与有效分枝和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荚粒数、百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株型性状因子、产量性状因子、单荚粒数、百粒质量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高达93.1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个品系划分为3大类,并分别指出了提高产量的途径。研究结果揭示了山西省不同地域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系在同一地区的差异及分类关系,对指导山西省大豆良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菜用大豆种植历史悠久,近十几年来,我国逐步成为世界上菜用大豆的主要出口国。菜用大豆的最佳收获期很短,仅为1周左右;采摘后的菜用大豆,正值夏末秋初时节,难以储存和运输,容易后熟老化,失去原有色泽和风味。在贮、运、销过程中如果缺乏科学的储藏保鲜技术,损失率可达20%~30%。为使菜用大豆产品均衡上市、常年供应,在产业开发中,引进科学的保鲜储藏技术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冠层光谱与土壤供氮状况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2个冬小麦品种不同氮素水平的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获取冬小麦关键生育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的土壤氮素、植株氮素和冠层光谱数据,通过分析土壤氮素与植株氮素间的相关关系,间接构建土壤氮素状况的光谱诊断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冬小麦各生育期冠层光谱与麦田土壤氮素含量差异显著,土壤硝态氮、碱解氮含量与冬小麦植株氮素含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72以上,相关系数分别在0.72~0.84和0.75~0.82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土壤全氮含量与冬小麦植株含氮量的相关性相对较差;研究证实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1040,680)和比值植被指数RVI(1040,680)分别与土壤硝态氮、碱解氮含量具有重要的关系。另外,基于光谱参数SAVI(1040,680)的土壤硝态氮估算模型(R~2≥0.739 6)和基于RVI(1040,680)所构建的碱解氮含量估算模型(R~2≥0.810 0)具有较好的估测能力,可以实现利用冠层光谱对土壤氮素状况的实时、快速估测。  相似文献   
17.
以畜牧业经济与管理课程为例,探讨了产教融合背景下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变化、行业变化与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从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2个方面阐述了课程改革的思路;最后,针对畜牧业经济与管理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了能力导向式教学、专题讲授+项目研讨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2004—2016年,我国粮食总产持续增加,创造了新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突出业绩。但是,在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化肥、水土资源严重透支,农药使用普遍超标,农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种植效益下降,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更是一项全方位系统性的工作。目前我国农民预防病虫害的意识淡薄,认为发病前用药是一种浪费,导致错失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后期防治达不到好的效果,同时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生猪养殖大国,生猪养殖在畜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生猪养殖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粪尿排放总量也相应增加。近年来,饲用酶制剂被人们广为认知和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生猪养殖过程中,在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提高生猪生产性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健康养殖和饲用酶制剂发展状况,综述了饲用酶制剂的作用机理、应用现状、限制饲用酶制剂发挥作用的因素等,并就当前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解决措施,以实现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不仅是大豆的起源国,而且是大豆加工的发祥地。文中基于实际统计数据的研究,对我国在新形势下大豆加工行业的发展进行了进一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南方豆腐企业发展好于北方;传统食用豆制品口味趋于多元化以及系列化,并且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日益重视,豆腐在百姓饮食消费中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规模企业深加工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休闲豆腐干发展势头良好;豆制品货架期有效延长。通过对大豆加工行业的深入研究,对我国在新形势下发展大豆加工行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