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4 毫秒
21.
广西芒果选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2.
主要从病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方面对我国木薯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制定木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3.
桂热芒82号是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于1994年从印度芒901号实生后代中选出的优良变异单株,经过在南宁市、百色市进行的区域品比试验,以及在这两地10年的生产试种观察,其各种性状在无性后代中表现稳定。至2004年,该品种已在广西右江河谷地区推广1万余亩.并于2004年11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24.
为了改善栽培品种结构,探讨设施栽培产期调节技术,调节芒果鲜果供应市场时间,在南宁建设设施大棚,2016年~2019年对南逗迈4号芒开展设施栽培模式下产期调节试验。结果表明,在设施栽培模式下,南逗迈4号芒宜在4月上旬前修剪,7月-8月促花2-3次,调控在8月上旬至10月下旬开花坐果,12月下旬果实成熟。南逗迈4号芒适合作为设施栽培产期调节品种,12月成熟平均单果重366.4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5%,可食率73%。高接换种后第二年每667㎡产量470.4kg,第三年每667㎡产量959.4kg,第四年每667㎡产量1049.1kg,品种产期调节生产性状优,是具有发展前景的芒果设施栽培产期调节新品种。  相似文献   
25.
目前,世界芒果种植面积已超过342.2万hm2,总产量约2510.4万t.2002年,我国芒果栽培面积为13.1万hm2,总产量52.23万t.广西芒果栽培面积4.18万hm2,总产量15万t左右.  相似文献   
26.
本文对广西芒果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评价及创新利用、新品种选育等现状进行了论述,对广西芒果种质资源研究及品种选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7.
对肯特、汤米、杉林1号和红凯特4个红芒品种在广西右江河谷进行6年试种,结果表明:红凯特、杉林1号较高产稳产、果色艳丽、外观漂亮、品质中上,可在右江河谷进行适当推广;肯特芒丰产稳产、可食率高,但果实外观和品质均为一般,建议作为加工型品种以进一步研究;汤米产量一般,但品质中上,目前尚不宜推广种植,可保留以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8.
芒果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9个芒果品种的植株生长量、开花率和产量等进行比较,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南宁地区推广种植的芒果品种.[方法]以12年生紫花芒为砧木,采用高接换种法嫁接桂热芒71号、桂热芒302号、桂热芒284号、台农1号、帕拉英达芒、水英达芒、金煌芒、肯特芒和紫花芒等9个品种,对9个品种的株高、冠幅、茎围、开花率和产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桂热芒284号株高和冠幅均最大,分别为362.7 cm和354.0cm,显著大于肯特芒和桂热芒302号,开花率和产量中等,分别为75.3%和17973.5 kg/ha,均显著低于产量最高的肯特芒;桂热芒71号平均产量22235.4 kg/ha,其株高、冠幅、茎围、开花率和产量与金煌芒相当,产量极显著高于最低产的台农1号,具有树形矮化、树姿开张、开花率中等、产量高等优点.[结论]桂热芒284号表现植株生长快,开花坐果率良好、产量稳定,桂热芒71号表现植株矮化、树势开张、开花和坐果率良好、产量高等优点,这两个品种可进步进行生产性试验;帕拉英达芒、桂热芒302号两个品种的产量一般,可保留作进一步观察;水英达芒、台农1号两个品种产量较低,不宜在南宁地区发展种植.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芒果不同花芽分化时期的转录组,了解成花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为芒果开花时间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芒果品种南逗迈4号为材料,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其新梢停长期(I期)和基部膨大期(II期)2个不同花芽分化时期顶芽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利用基因功能注释、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序获得的高质量序列进行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情况以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信度.[结果]共获得85691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870 bp,N50为1077 bp,与UniProt数据库比对,发现48589条Unigenes有同源信息,注释比例为56.7%,广泛涉及细胞组分、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三大类,共55个小类,其中参与生物过程的Unigene数量最多(有21个小类),以参与分子功能的Unigene数量最少(有14个小类).以Fold-Change≥2为条件,筛选出花芽分化Ⅰ和Ⅱ期转录组间的203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073个基因表达上调,958个基因表达下调,涉及247条代谢通路,富集的KEGG通路为内质网蛋白加工、次生物质的生物合成和积累、糖代谢和光合作用等,其中注释为内质网蛋白加工的基因数量最多.从2个不同时期顶芽的转录组数据中获得了春化、光周期、赤霉素(GA)、成花抑制、自主和年龄等途径的开花相关基因.将MiSOC1、MiVIN3、MiDof和MiMADS1的qPCR检测结果与其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发现这4个基因虽然在II期的表达量比Ⅰ期上调差异倍数上存在一定差异,但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说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信度较高.[结论]芒果花芽分化过程与内质网蛋白加工、次生代谢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等途径密切相关,可为芒果花期人工调控和产期调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炭疽病和细菌性黑斑病是芒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芒果的产量和质量。采用室内离体接种鉴定法,以抗病品种台农1号芒作为对照,对桂热芒3号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幼果期、膨大期、成熟期)及转绿期叶片进行炭疽病和角斑病的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桂热芒3号四个发育时期炭疽病的病情指数依次为37.78、25.33、31.33、28.00,抗性评价结果均为抗病。细菌性黑斑病的病情指数依次为30.56、22.92、27.38、19.45,幼果期抗病评价结果为中抗,其余3个时期评价结果为抗病。差异显著性分析显示,桂热芒3号幼果期和膨大期的炭疽病病情指数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桂热3号芒与对照台农1号芒的转绿期叶片炭疽病病情指数达显著差异水平。桂热芒3号是一个对炭疽病为抗病、对细菌性黑斑病为中抗的晚熟芒果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