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多效唑(PP_(333))浸种对甜菜地上部生长具有前控、后促作用。前期,仰制生长,降低株高和茎叶鲜重,缩短叶长,增加叶厚。后期,促进生长,至收获时,处理与对照间已无明显差异。PP_(333)浸种对地下部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增加块根产量1.8%~8.9%,提高含糖0.02°~0.24°。此外,其尚能显著地增加甜菜叶片的气孔阻力,降低蒸腾速率,从而提高了叶片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62.
设计了一对针对日本脑炎病毒E基因的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了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用扩增产物与pMD18-T Vector进行连接、测序和序列同源性分析;并成功构建了用于原核表达的E基因表达载体pETE,为获得E蛋白并建立ELISA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禽流感(H5、H9亚型)二价油乳剂灭活疫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品系用A型禽流感病毒A/Ostrich/Denmark/72420/96(LPAI-H5N2)株及A/Chicken/Shanghai/1/98(H9N2)株分别接种易感鸡胚、收获感染胚液、超滤浓缩后经甲醛溶液灭活,加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的油乳剂灭活疫苗。疫苗用4周龄SPF鸡作安全试验,每只鸡肌肉注射2ml,结果表明试验鸡均无全身症状和局部病变,证明疫苗安全性良好。取疫苗一羽份免疫4周龄SPF鸡作效力检验,免疫鸡全部获得保护,对照鸡全部感染或死亡。经不同免疫剂量测定,证明一羽份疫苗中至少含有8个免疫剂量。免疫干扰试验证明两种抗原具有免疫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4.
禽流感病毒A/Ostrich/Denmark/72420/96 (LPAI-H5N2)HA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技术,以A/Ostrich/Denmark/72420/96(D96)RNA为模板,扩增了HA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HA片段长1 737个核苷酸,包含了完整的H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与已报道的部分不同年代和地域的H5N1和H5N2分离株进行序列比较,与H5N1各株序列同源性均在80%左右,而该基因序列与H5N2各株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高达97%以上。HA基因裂解位点上游丢失了4个连续碱性氨基酸(R-R-R-K),裂解位点处氨基酸序列为E———T R,为低致病力毒株的一个标志。其推导后氨基酸序列与H5N1AIV的同源性达90%。这也从分子水平对以其为种子株研制的疫苗能够有效抵御我国流行的H5亚型AIV病毒的感染做了合理的阐释,且由于其为弱毒株,安全性更好,也更符合公共卫生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5.
猪瘟是猪的一种重要的传染性疾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猪传染性疾病。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其基因为RNA。其主要致病机理是致小血管壁的变性,从而导致内脏器官多发性出血梗塞和坏死,以出血和发热为主,呈急性或慢性经过,每年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50年代初,周泰冲等研制出了猪瘟病毒兔化弱毒疫苗株C株,在我国猪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猪瘟的流行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典型猪瘟已不多见,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66.
本文探讨了猪瘟(CSF)、猪伪狂犬病(PR)活苗不同时间对仔猪免疫效果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同时免疫两种活疫苗(二联苗组),PR会干扰CSF前期抗体的产生。二联苗组猪瘟抗体3周后才达到阳性,而猪伪狂犬病抗体在7日时就达到阳性,两种抗体均在49日达到峰值,峰值均比单一免疫、分时免疫的峰值略低。分时免疫两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均比单一免疫时的抗体要低,且相互干扰不明显。  相似文献   
67.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原核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宁省某鸡场分离到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以该毒株基因组核酸为模板,应用RT-PCR扩增得到VP2基因,构建表达质粒pET28a-VP2,再将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在48ku处出现特异性蛋白条带;经Western blot分析VP2蛋白可以与IB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用VP2蛋白制备的油乳剂疫苗免疫接种SPF鸡,2周后体内可以检测到特异性抗体。证明VP2蛋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IBD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对于敏感植物如含羞草(Mimosa pudica),当触摸叶片时,能激起叶枕运动细胞的膨压降低,动作电位上升,导致叶片合拢,刺激后,这些电位通过韧皮部运输对叶枕韧皮部物质卸出产生影响.利用放射性自显影的方法通过“C 物质(CO_2)观察韧皮部的位置,在未受刺激的叶枕,放射性物质显示的图象仅在韧皮部;然而,刺激后的叶枕~(14)C 物质主要集中在皮层的可伸长区域.由于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因而认为,叶枕动作电位导致韧皮部糖类物质卸出.  相似文献   
69.
将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具有免疫原性的血凝素(HA)基因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克隆于表达质粒Tmd-CMV-IRES-EGFP中,使其位于含细胞巨化病毒(CMV)早期启动子的调控下,并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串联,将上述串联基因插入到火鸡疱疹病毒(HVT)基因的非必需区(US10)中,从而构建了带标记的重组转移质粒。将该转移载体质粒感染HVT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利用脂质体共同转染CEF,待病毒蚀斑出现后,利用蚀斑筛选带有绿色荧光的重组病毒蚀斑,数轮蚀斑纯化,经荧光和PCR初步鉴定获得了重组火鸡疱疹病毒。  相似文献   
70.
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鸭瘟病毒(DPV)生长非必需的TK基因(约1.1kb),将其克隆入pGEM-Teasy载体获得载体pGTK。根据已知的绿色荧光蛋白载体pEGFP-C1的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PCR扩增出pEGFP-C1上含CMV启动子、EGFP及其多克隆位点的完整的基因表达盒插入pGTK的TK上,获得质粒pGTK-EGFP。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分别从pT-HA和pT-NA两个质粒上扩增出HA和NA基因,克隆到pGTK-EGFP的表达盒的多克隆位点Kpn2I与SmaI之间,构建含EGFP及HA和NA基因的转移质粒载体pGTK-EGFP-HA-NA。将这质粒载体与DPV34F2疫苗毒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通过荧光方法筛选,获得了表达HA和NA基因的重组DPV(rDPV-HA-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