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42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稀疏型机载激光雷达(LiDAR)数据,由于点云密度低,难以对单木尺度的森林参数进行估测,在森林资源监测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以2007年机载激光雷达Optech ALTM LiDAR数据、200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机载LiDAR数据预处理、特征参数提取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3种方法,估测小班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位蓄积量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森林参数进行空间制图。结果表明:1) 高度百分位数和累计高度百分位数是影响小班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蓄积量的主要特征参数;2)3个遥感估测模型精度对比分析表明,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蓄积量3个参数的估测精度,均是随机森林算法最高,支持向量机次之,多元线性回归最低;3)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位蓄积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一致,人为干扰严重的公园边缘地区和土层瘠薄、立地条件差的山脊较低,山南及山北中部最高。稀疏型机载激光雷达(ALS)数据在林分尺度的森林参数估计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的测树因子估测。本研究应用稀疏型机载激光雷达数据估测风景林森林参数,为稀疏型LiDAR数据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森林经理学方向的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培养必备人才的重任。在此背景下,森林经理学作为林学一级学科下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需对“如何为高效、精准的森林经营活动培养掌握必要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高级专门人才”进行深入思考,并以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开展积极探索。根据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对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的新要求,按照“培养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的高水平综合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创新地提出森林经理学研究生“6+1”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即从导师团队、课程体系、科研平台、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和国际联合培养平台的建设等6个方面,构建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六保障”培养机制;从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目标、决策、实施过程、反馈和跟踪改善等方面入手,构建针对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从而使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等3部分实现了有机结合。在“6+1”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在对森林经理学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了“方向式”导师指导制,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在“二”路平行设计统筹兼顾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硕士和博士)培养的前提下,按照融通培养、专业提升、专业实践与创新“三”个培养模块以及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四”个培养阶段搭建了“二三四”森林经理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从科研平台的基础建设、自身建设和项目支撑建设3个层面,构建了以协同创新中心平台、重点实验室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主,以学科基础实验室平台和校内外合作共建科研平台为辅的科研平台保障模块;此外,还构建了覆盖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平台、为研究生开展创新研究和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支持的创新创业平台,以及有助于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提高其科研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的国际联合培养平台;特别是基于一体化设计构建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使培养评价与培养过程相结合,促进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自我进化。  相似文献   
83.
基于总体表面属性特征的森林资源抽样调查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6个景区为抽样总体,以GIS为分析平台,以2002年数字化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分析各个总体相关性、异质性、聚集性3个表面属性特征基础上,分别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空间简单随机抽样、空间分层抽样、空间平衡抽样方法对单位面积蓄积量进行了抽样估计,并从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效率2...  相似文献   
84.
孙昕  于东升  潘月  徐志超  黄标  李明阳 《土壤》2019,51(2):366-373
设施农林业是建设现代高效农林业的重点。掌握设施农林用地的潜力分布对高效农林业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陕西省220个设施农林用地的地理分布点数据,结合10个生态环境因子,通过Maxent最大熵模型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陕西省设施农林用地的适宜性潜力分布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适宜性主导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①Maxent最大熵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夜间灯光亮度、海拔、坡度、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5个因子是影响设施农林适宜性潜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②陕西省设施农林用地的发展潜力由大到小的城市依次为渭南市、西安市、咸阳市、榆林市、汉中市、延安市、安康市、商洛市、宝鸡市、铜川市,位于关中地区的渭南市,发展潜力最大面积可达4.77×10~4 hm~2,占该市常用耕地总面积的9.4%。  相似文献   
85.
基于WEB数据库和Maxent模型的白头叶猴潜在生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头叶猴是中国广西特有分布种,属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其空间分布及其生态环境因子知识,是制定白头叶猴保护和发展规划前提。以2007—2008年中国广西白头叶猴93个痕迹点数据和开放式生态环境WEB数据库的63个环境变量为主要信息源,采用最大熵法(Maxent)生态位模型,进行白头叶猴潜在生境预测。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经验法对预测结果进行重分类,并与植被斑块信息、距离道路及居民点距离、历史分布资料进行叠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辐射、最湿季节降水量、月平均昼夜温差、距离水源距离、最冷月最低温和土壤酸碱度是影响白头叶猴空间分布的主要生态环境因子;白头叶猴最适宜区、适宜区、不宜区面积分别为112.60km2,78.92km2,17 056.13 km2;白头叶猴的分布面积(最适宜区、适宜区)分别比20世纪6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下降了65%,50%,9.5%。为保护白头叶猴免于灭绝,应当加强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强对白头叶猴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实施生态移民和建立生态园。  相似文献   
86.
巨峰葡萄自然发酵不同阶段酵母菌的组成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巨峰葡萄发酵不同阶段的发酵液,通过酵母菌的分离、纯化、WL培养基的鉴别培养、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以及显微细胞形态观察,对酵母菌进行初步的表型分群,挑选不同表型群的代表菌株进行DNA的提取以及26S rDNA D1/D2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共得到64株酵母菌,经过对获得酵母菌菌株的表型鉴定得到14个表型群,通过26S rDNA基因测序、比对,酵母菌最终鉴定为3个不同的酵母菌种群,分别为假丝酵母、路氏类酵母和酿酒酵母。其中发酵前期包含的酵母菌种群是假丝酵母(64%)和路氏类酵母(36%);发酵中期包含假丝酵母(10%)、路氏类酵母(5%)和酿酒酵母(85%);发酵后期则包含路氏类酵母(43%)和酿酒酵母(57%)。结果表明,发酵不同阶段的优势酵母菌种群是存在差异的,酿酒酵母在发酵的中后期均占优势,假丝酵母仅在发酵的前中期存在且只在前期占优势,路氏类酵母在发酵的各个时期均有发现,但发酵后期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87.
空间平衡抽样及其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现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存在着空间关联性强、适应性差的缺陷.空间平衡抽样(SBS)强调样本点抽取的随机等概和空间上的均衡分布,通过包含概率栅格层的过滤运算,极大地减少了无反应样本单元现象的发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文章在简要回顾基于模型的抽样、基于设计的抽样两大类森林资源调查方法特点,分析4种传统概率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弊端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通用随机方格分层算法(GRTS)的空间平衡抽样的原理和步骤,最后以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风景林蓄积量调查空间平衡抽样案例研究.研究表明,空间平衡抽样在降低调查成本、减少空间关联性强方面明显优于简单随机抽样;但在提高抽样精度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只有当样本容量大于或等于理论计算容量时,空间平衡抽样才表现出一定的抽样精度优势.  相似文献   
88.
下李林场河岸林林分过渡带宽度划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岸林过渡带是河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河岸林林分过渡带宽度的划分是研究和保护河岸林及其群落的基础,也是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的必要工作.为了探究河岸林林分过渡带宽度划分的方法,采用重要值法对吕梁山西部山区山西省临沧市隰县下李林场的河岸林宽度进行判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型的河岸林的过渡带宽度不同;河岸落叶松林过渡带宽度为40m,河岸油松林过渡带宽度为20m.  相似文献   
89.
东莞市蔬菜基地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集了东莞市8个镇区9个典型蔬菜基地的灌溉水、土壤和蔬菜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检测技术(GC/MS),分析了属于US EPA优控污染物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化合物.结果表明,在灌溉水中PAEs化合物总含量(∑PAEs)为0.29~2.73μg/L,以温塘基地最高;土壤中∑PAEs为0.242~1.710 mg/kg,以上元基地最高;蔬菜中∑PAEs为0.412~7.979 mg/ks,以生菜最高.灌溉水、土壤和蔬菜中均以DEHP和DnBP为主,部分含量已超过美国土壤控制标准.东莞市蔬菜基地土壤和蔬菜已一定程度受到了PAEs污染.  相似文献   
90.
近年来,在我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农村社会发展迅速,时至今日,已经迈入急速转型期,其中的利益分化日趋明显。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日渐繁多,在相关项目执行中,所关涉到的利益主体主要有基层政府、村和群众个人等,他们缘于不同的利益诉求,加之众多因素影响,彼此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弱化了最终项目成果。本文基于对农村项目执行中利益冲突的简述分析,就其相关影响因素及影响力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