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31篇
  20篇
综合类   15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冲施肥对菜豆产量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施用冲施肥对菜豆各产量要素的影响,找出适于菜豆施用冲施肥的最佳浓度,以期为菜豆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施肥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无筋架油豆”为供试品种,将冲施肥按要求配成不同浓度后随水施用。[结果]结果表明,菜豆施用不同浓度的冲施肥(500、600、700、800倍)能够有效地提高菜豆单荚重,对菜豆的产量有显著地增加作用。通过对菜豆产量及其构成的分析比较可以发现:菜豆施用冲施肥可以提高产量,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菜豆单荚重的提高,其收获荚数并无明显变化。并且在4个处理中,以700倍的促荚重增加产量的效应最为显著。[结论]菜豆施用冲施肥可以明显地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12.
在裙带菜雌配子体的切碎培养中,通过成熟的卵孤雌生殖获得幼孢子体,经染色体观察其染色体数为30条,而正常幼孢子体的染色体为60条。采用切除假根的方法从孤雌生殖幼孢子体体细胞中诱导出雌配子体。在设定的不同温度下,20℃下诱导5d时开始出现雌配子体,培养60d后雌配子体的诱导率达到100%;15℃下诱导5d后出现雌配子体,培养60d后的诱导率为45%;10℃下诱导45d后才开始出现雌配子体,培养60d后的诱导率仅为12%。将诱导产生的雌配子体切碎,在20℃下培养5d后开始成熟,10d后成熟率为75%,15d后成熟率达到100%,与对照组正常的雌配子体无明显差异(P〉0.05)。使用孤雌生殖幼孢子体诱导产生的雌配子体与正常雄配子体杂交,幼孢子体的形成率为88%,与正常雌雄配子体杂交的幼孢子体的形成率(92%)差异不显著(P〉0.05)。将诱导产生的雌配子体与正常雄配子体混合切碎并撒在维尼纶育苗绳上,30d后培育出藻体长度为1—2mm的裙带菜幼苗。  相似文献   
113.
黄瓜扦插繁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429(美国露地型)、6401(欧洲温室型)和FC(秋黄瓜类型)3个黄瓜品种进行扦插试验,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基质类型、同一品种不同切口类型及不同插穗长度的扦插效果比较,对影响黄瓜扦插成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扦插效果既受品种影响也受基质类型影响;(2)斜切处理的扦插效果明显好于平切;(3)插穗长度在15~20 cm左右的扦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4.
选用金红栗、谢花面、金香蜜3个西洋南瓜品种,从开花当天开始测量瓜横径、纵径等指标,得到西洋南瓜果实生长曲线.调查结果表明,开花后3 d果实处于缓慢生长期,4~15 d为迅速生长期,15 d后为缓慢生长期,到22 d时,果实大小基本固定,不再膨大;分别采收花后30、35、40 d的果实进行维生素C、胡萝卜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3个品种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果实营养品质指标呈增加趋势,35 d和40 d采收的果实各营养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但与30 d采收的果实测定结果差异较大.总体看,3个西洋南瓜品种不同采收期果实外部形态和各项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嫩瓜适宜采收期为花后15 d,老熟瓜适宜采收期为花后35~40 d.  相似文献   
115.
鄂尔多斯红色砒砂岩冻融循环变形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砒砂岩区的产沙量是以非径流的冻融风化侵蚀为主形成的,冻融循环作为一种特殊的强风化作用,其对砒砂岩进行结构性的破坏.为揭示砒砂岩冻融破坏机制,使用LDMD-A三温冻融循环试验仪,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红色砒砂岩为研究对象,模拟自然条件进行单向冻融,研究分析冻融次数及含水率对原状砒砂岩冻融循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冻融循环过程可以很清晰地反映砒砂岩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其固相、液相相互转化时内部热量的变化,以及砒砂岩冻结、融化过程的体积变化;在冻结过程中,砒砂岩冻胀率与含水率、冻融次数密切相关,含水率对冻胀率影响更显著.当含水率为8.56%和10.27%时,冻胀率随冻融次数增加而增大;但含水率为8.56%时,冻胀量很小,当含水率>10.27%时,发生冻胀明显,试样冻胀量会随冻融次数增加而增大;当含水率≥11.53%时,冻融循环>6次,冻胀率趋于平缓.其结果揭示了不同因素下,砒砂岩冻融循环变形规律,为砒砂岩冻融侵蚀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以国内外搜集的100份黄瓜资源为试材,对商品瓜的单瓜重、瓜长、瓜横径、瓜把长、中心腔横径、瓜心室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个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选出特征根累计贡献率为93.908 7%的前4个主成分,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100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四大类群:第1类为短果型,共38份;第2类为短果优质型,共26份;第3类为长果型,共19份;第四类为多心室型,共17份。该研究为黄瓜优质新品种选育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17.
30个冬小麦株高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冬小麦株高与产量的组成关系。对30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为2大类6小类。将6小类冬小麦的株高与产量性状之间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株高较高类型间的比较,株高较高的产量较低。冬小麦株高较低类型间的比较,株高较低的产量较低。该结果可为冬小麦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8.
109份黄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黄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以109份黄瓜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2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15%~58%;每个农艺性状和其余农艺性状中至少有1个农艺性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前6个主成分进行分析,发现累计贡献率达75.68%,第1、2主成分可视为商品瓜特征因子,包含单瓜重、瓜把形状、瓜长、瓜把长、瓜把宽、瓜肉厚、瓜瘤大小、瓜皮色等,第3~6主成分可视为植株特征因子,包含节间长、主蔓茎粗、叶形、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等。本研究为黄瓜种质资源的评价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南部准格尔旗作为研究区域,以当地紫红色砒砂岩重塑土为研究对象,使用TSZ-6A全自动静三轴仪,在常温下进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剪切试验来分析砒砂岩的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每个冻融循环次数的不同围压下,砒砂岩重塑土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都呈现出应变硬化的特性,并且从应力-应变曲线分布上,大致都经历了3个阶段:近似完全弹性阶段、应变硬化阶段、屈服阶段.为了定量地分析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砒砂岩的强度参数,引入强度参数劣化系数KC和Kφ,通过劣化系数曲线拟合得出强度参数劣化趋势函数.通过比较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砒砂岩重塑土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的大小关系,分析了砒砂岩重塑土的应力-应变曲线软、硬化特性,并引入系数Kq来更直观地分析砒砂岩的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120.
邓麦996是河南先天下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好,一般产量6000~6750kg/hm2,最高产量达8250kg/hm2。适宜河南省中南部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