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30篇
  20篇
综合类   15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品育8012是由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选育,2018年通过山西省审定,亲本组合临优20165/济麦22,2020-2022年连续三年被列为山西省农业生产主推品种,该品种近免疫白粉病。为了解品育8012白粉病抗性,先进行亲本已知抗病基因检测,继而进行其它抗病基因检测,随后在山西、山东和河北3省15点田间鉴定进行验证试验。得出品育8012携带13个白粉病抗性基因,在山西、山东和河北多点对白粉病表现中抗乃至近免疫。品育8012可作为选育抗白粉病小麦品种的抗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22.
山西省58个小麦品种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58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株高、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产、发芽率、发芽势、苗高、根长、根数等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58个小麦品种的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为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旱地小麦的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为成穗数、穗粒数,水地小麦的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为成穗数和苗高。  相似文献   
323.
为对比固相竞争ELISA和液相阻断ELISA在口蹄疫抗体检测中的应用,选择猪血清345份、牛血清110份、羊血清159份,共614份血清样品同时进行O型和A型抗体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和对不同畜种的检出率。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在O型抗体检测中的符合率为95.3%,在A型抗体检测中的符合率为96.1%,对不同畜种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大规模检测免疫抗体时,推荐采样固相竞争ELISA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24.
为了探明作物叶片像素提取的内在机理,设计适用于高光谱和多光谱影像的自动叶片提取方法,以实测高光谱和模拟多光谱影像为基础,通过特征转换、图像分割、边缘检测、基于梯度的断点连接4个步骤,最终实现了作物叶片的快速、准确、自动化提取。结果表明,EVI对作物叶片增强效果最好,NDVI次之,基于红边的植被指数效果最差。在叶片提取过程中,本方法所涉及的5个精度评价指标平均值均在0.94以上,分布于0.9478~0.9896,叶片提取精度极高。该方法相较于大津法(OTSU)、标记分水岭(Marker-watershed)等经典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提取精度分别提高了29%~98%,与全卷积神经网络(FCN)或随机森林(RF)基本相当。通过运用特征转化,局部自适应阈值分割和边缘检测相结合,可以实现基于高光谱、多光谱影像的叶片像素快速、准确、自动化提取;该方法可避免繁琐的样本标记,且对高光谱和多光谱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及尺寸要求较低,其提取结果可直接作为深度学习的标记样本或叶片尺度的表型参数反演的基础数据,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25.
不同防寒处理对高接青岛早红葡萄露地越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贝达高接的青岛早红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防寒处理对高接青岛旱红葡萄露地越冬的影响.进行包剪口、全包扎、不包扎、埋土处理,测定分析越冬后青岛早红葡萄枝条的含水量、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抗性指标,以及萌芽率、萌芽时间、生长势、果枝率等树相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的葡萄枝条含水量均超过40%,高于芽眼的反应临界点.各处理葡萄的生理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埋土处理和包扎剪口处理的各指标表明二者的抗寒性较强,而全包扎处理与不包扎处理的抗寒性较差.越冬后以嫁接埋土处理葡萄表现最好,而包剪口和全包扎的比不包扎的效果好,说明在昌黎地区影响葡萄越冬的主要因素是风害.说明青岛早红葡萄高接后包扎剪口处理后在昌黎地区可以露地越冬.  相似文献   
326.
张泽宇  李晓丽  柴宇  曹淑 《水产学报》2007,31(3):349-354
使用室内保存培养的裙带菜2n♀♂配子体自交及与正常n♀♂配子体杂交,培育出裙带菜2n♀×n♂、n♀×2n♂两个组合3n幼孢子体和2n♀×2n♂组合的4n幼孢子体。经过40 d海区暂养后测定,3n幼孢子体两个组合平均长度分别为1.2 cm和1.1 cm,大于对照组合2n幼孢子体的0.9 cm和4n幼孢子体组合的0.7 cm。使用从短滨螺中提取的粗酶和R10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将2n、3n幼孢子体酶解为原生质团,经Giemsa染色后观察到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n=60,3n=90。分苗后的海区栽培期间,在藻体的长度和重量方面,2n♀×n♂、n♀×2n♂两个3n孢子体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合2n孢子体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在裙带菜进入繁殖期的5月上中旬,3n孢子体仍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在5月20日测定两个组合的藻体长度和重量分别达到4.2 m、2.3 kg和4.0 m、2.2 kg,而对照组合2n孢子体仅达到2.3 m和1.3 kg。4n孢子体生长明显地慢于对照的2n孢子体(P<0.01),藻体生长最大值的时间为3月中旬,最大藻体长度和重量仅为1.6 m和1.1 kg。 试验结果表明,3n孢子体不发育,在繁殖期内无孢子叶形成,表现出不育的特性;4n孢子体形成孢子叶,但孢子叶很薄,孢子囊形成的数量少,发育水平也很低,经阴干刺激仅有极少量的孢子放出,显示出低育的特性。图2表1参15  相似文献   
327.
为防治水土流失,提高以砒砂岩为基础原料水泥土的力学性能,实现大量松散砒砂岩在实际工程的有效利用,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压汞、X衍射物相分析、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探究碱激发对砒砂岩地聚物水泥复合土强度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N-A-S-H(水化硅铝酸钠)凝胶含量是影响复合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其含量受碱激发温度及碱当量的影响。碱当量的增大及碱激发温度的提高,可促使砒砂岩中的蒙脱石、石英以及偏高岭土发生溶蚀,促进N-A-S-H凝胶的产生,但当温度超过80℃后会促进N-A-S-H凝胶向钾A型沸石晶体转化。碱当量增加使得强度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缓,在碱激发温度为80℃、碱当量为2%时,砒砂岩地聚物水泥复合土配比达到最优,此时复合土中生成N-A-S-H凝胶产物最多,10 nm孔径占比最大(11.67%),孔隙率最低(23.47%),强度最高(8.23 MPa)。该研究可为砒砂岩地聚物水泥复合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8.
为探究砒砂岩地聚物水泥复合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实现大量松散砒砂岩在农业工程的有效利用,该研究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冲击试验,探究了不同应变率下砒砂岩地聚物水泥复合土的力学特性。通过破碎颗粒筛分统计,得到了砒砂岩地聚物水泥复合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破碎特征,从能量的角度建立了不同冲击荷载作用与砒砂岩碎块平均块径及分形维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砒砂岩地聚物水泥复合土动力增大系数与应变率密切相关,当应变率小于64.67 s-1时,动力增大系数与应变率对数呈线性关系,当应变率大于等于64.67 s-1时,动力增大系数与应变率对数呈非线性关系。随着能量吸收通量密度的增大,试块破碎平均块径呈幂函数减小,分形维数先减小后增大;在能量吸收通量密度为29.08 J/(s·m2)时出现分界点,此时分形维数最小,破碎块体粒径最不均匀;当小于该分界点时,分形维数随能量吸收通量密度的增大不断减小,当大于等于该分界点时,分形维数呈幂函数上升。该研究可为砒砂岩地聚物水泥复合土在农业水利中用作田间排水或输水工程材料及农村道路铺设路基材料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9.
<正>近年来由于河蟹养殖成本的增加及河蟹市场销售价格下降等原因,影响了河蟹养殖效益的提升。为改变上述状况,泗阳县桃源村河蟹养殖基地根据地域特点和优势,在河蟹、青虾混养池塘增加放养泥鳅和小草虾(中华锯齿米虾),在不影响其他品种产量的前提下,亩增收2 500元以上,亩利润超万元。现将该蟹塘混养高效养殖模式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单个池塘面积为10~20亩,底部平坦,土质为沙土,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  相似文献   
330.
深松深度对灌耕灰钙土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改善引黄灌区的土壤结构,以旋耕(RT)为对照,设置深松30、35、40、50和60 cm 5个处理(ST30、ST35、ST40、ST50、ST60),通过5年定位试验研究了深松深度对甘肃引黄灌区灌耕灰钙土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促进了0~40 cm土层大团聚体的形成,并提高了其稳定性。干筛法下,0.25mm团聚体含量(R_(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比RT处理增加6.16%、8.53%和13.38%,分形维数(D)降低3.81%;湿筛法下,R_(0.25)、MWD和GMD分别增加44.78%、10.08%和5.81%,D值降低0.63%。深松5个处理平均的团聚体破坏率(PAD)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_(LT))也分别比RT处理降低了5.77%和5.88%。R_(0.25)、MWD、GMD随深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大小顺序为ST60ST50ST40ST35ST30RT,不同粒径团聚体含量也有大致相同的趋势,PAD、E_(LT)和D则呈现相反的顺序。综合分析认为,深松耕能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深松深度越深,对土壤结构的改良效果越好,若考虑深松效益和机械动力配置,建议至少深松35 cm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