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4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25篇
  17篇
综合类   134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MODIS数据的松嫩草原产草量遥感估算模型与空间反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NASA/MODIS遥感数据获得NDVI、RVI、MSAVI和EVI 4种植被指数,结合草原产草量地面实测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松嫩草原产草量遥感估算模型,并进行产草量空间反演和验证,为该区草原产草量合理估算和草原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前期和同期的4种植被指数均与草原产草量显著相关,其中NDVI相关性最高,EVI相关性最低;松嫩草原产草量最优模拟模型为基于NDVI的S曲线模型,模拟精度达78%。利用该模型反演得到2009年松嫩草原平均鲜草单产为5 717 kg/hm2,折合干草单产1 687 kg/hm2,鲜草总产量为1 885万t,干草总产量为589万t。其中,黑龙江省部分的鲜草总产量为1 356万t,折合干草424万t;吉林省部分的鲜草和干草总产量分别为531万t和166万t。利用植被指数预报未来16 d草原产草量效果较好,其中基于NDVI的幂指数模型预报精度为74%。研究表明,基于植被指数进行松嫩草原产草量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灵菇中风味成分,然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得到白灵菇总离子流色谱图中共75个峰,经过NIST谱库联机检索,鉴定出35种化合物,约占色谱流峰总面积的79.75%。结果表明,白灵菇风味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为胺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为43.19%。在胺类化合物中(Z)-9-十八烯酰胺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22.47%。  相似文献   
83.
良好的课堂气氛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在学生的自我形象和学习动机方面产生影响。创造一个活力课堂,就是从第一节课的热身到学期中的活动设计再到最后一课的学业总结都要有目的地组织和设计,关注教学全过程,刺激心理,活跃气氛,以充分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工作。  相似文献   
84.
松嫩平原作物现实生产力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松嫩平原主要作物—玉米和大豆现实生产力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以阐明区域尺度作物生产力的重要控制因子。相关分析表明,玉米现实生产力与生长季降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好,与年总太阳辐射之间的相关性次之,其次为与年平均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大豆现实生产力与年降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好,与年总太阳辐射之间的相关性稍差;大豆现实生产力与平均温度之间呈现较弱的负相关。不同坡度条件下玉米和大豆现实生产力水平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对于松嫩平原而言,坡度不是影响作物现实生产力水平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耕作土壤对玉米和大豆现实生产力的影响分析表明,对于玉米而言,6类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玉米现实生产力存在以下规律:黑土>草甸土>黑钙土、暗棕壤和盐碱土>风沙土。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大豆现实生产力存在差异:黑土>草甸土>暗棕壤>黑钙土和盐碱土>风沙土。以500mm降水量等值线为界线,将松嫩平原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研究其作物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松嫩平原东西两个部分玉米和大豆现实生产力水平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5.
近40年气候变化对松嫩平原玉米带单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对其作物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松嫩平原玉米带为典型区,进行过去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实证研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首先确立基准时段,进而建立气温影响系数,来表征气温对玉米单产的影响程度,从而分析过去气候变暖对松嫩平原玉米带玉米单产增加/减少的贡献率。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作物生育期气温条件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显著改变。如果以1961-1969年为基准时段,则相对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90年代的气候变暖对玉米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3.55%、5.86%和9.48%。如果以1970-1982年为基准时段,则20世纪90年代气候变暖对玉米增产的贡献率相对于70年代和80年代分别为17.98%和26.78%。  相似文献   
86.
不同盐浓度下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成熟种子诱导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 ,继代时加不同浓度的盐胁迫 ,经连续 3个月的筛选培养 ,生理生化分析表明 ,盐胁迫条件下 ,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 ,且随盐浓度的升高而上升 ,可溶性蛋白含量则低于对照 ,且随盐浓度的上升而下降。分化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87.
为通榆县土地沙漠化防治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技术支撑,选择吉林省西部典型半干旱区通榆县为研究区,以Landsat TM/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研究区1990-2017年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信息,采用沙漠化指数及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通榆县土地沙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17年,通榆县沙漠化土地类型以农田沙漠化和灌丛沙漠化为主,其面积从1990年的25.78 万hm2减少至2017年的25.10 万hm2,总体呈先增后减趋势,2000年时沙漠化面积达最大,为30.85 万hm2;土地沙漠化程度,轻度面积呈先增后减趋势,中度面积呈持续增加趋势,但重度和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7年沙漠化指数分别为0.62,0.70,0.66和0.53,2000年以后总体沙漠化程度有所减缓;土壤类型、高程、坡度、气温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耕地面积、载蓄量及政策是影响通榆县土地沙漠化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熊蜂授粉的熊蜂配置、棚室准备、熊蜂管理、作物管理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于武汉地区设施春番茄使用熊蜂授粉的操作,其他地区可以借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相似文献   
89.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影响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本文以烟台职业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为例,对该校目前学生管理的现状做出调查和研究,旨在总结现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个性与共性,发扬优势,摒弃缺点,为下一步研究适应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做好基础铺垫。  相似文献   
90.
分析了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的优势,从配制营养土、确定播期、药剂浸种、播种、秧苗管理、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育秧技术,并阐述了该技术推广的措施,以期促进仪征市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