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的土壤指示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作为生物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土壤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古人类遗址土壤研究中,通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包含物特征,可还原古人类活动类型以及强度。在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内,分别选取一个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文化剖面)和没有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自然剖面),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两个剖面在遗物遗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植物遗存方面的差别,从而获取该遗址的土壤指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文化剖面中出现陶片、石器、灰坑、灰烬层和文化层;通体粒度组成偏砂,在灰烬层砂粒含量达到最大;低频磁化率(χlf)高于自然剖面,且出现异常高值,频率磁化率(χfd)略低于自然剖面;色度参数红度(a*)、黄度(b*)、亮度(L*)值低于自然剖面,均在灰烬层出现最小值;容重小于自然剖面,在文化层出现最小值;全磷含量高于自然剖面,在灰烬层和文化层出现极大值和最大值;禾本科(Gramineae)和藜科(Artemisia)含量高于自然剖面,存在驯化的粟、黍、水稻植硅体;有机碳同位素(δ13C)值较自然剖面偏正,指示剖面植物类型以C4为主;炭屑含量大约为自然剖面的4倍。土壤在古人类活动影响下,宏观上,土体中的侵入体和剖面形态特征与自然剖面具有明显的差别;微观上,粒度组成、磁化率、色度、全磷、容重、孢粉、植硅体、炭屑和有机碳同位素也与自然剖面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2.
为了确定农田人参的最佳遮荫方式,以3年生人参为材料,设4种遮荫棚处理(P1M1.拱形棚覆盖蓝色棚膜;P1M2.拱形棚覆盖黄色棚膜;P2M1.梯形棚覆盖蓝色棚膜;P2M2.梯形棚覆盖黄色棚膜),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人参叶片不同生育期的光合相关参数,研究了不同遮荫棚下农田人参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农田人参叶片在全生育期内净光合速率呈现双峰曲线,在展叶期和绿果期出现峰值,开花期略低,红果期后逐渐降低,黄叶期最低。不同遮荫棚下农田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具有显著差异,表现为P1M1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P2M1处理的次之,P2M2处理的最低。生育期内,P1M1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平均分别比P2M1、P1M2和P2M2处理的高15.02%、48.99%和81.97%;P2M1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P1M2和P2M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高29.53%和58.20%。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效率和表观叶肉导度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相同。这说明在拱形棚覆盖蓝色棚膜下,农田人参叶片光合代谢较强,水分利用最好,有利于其生长,为农田人参最佳遮荫方式。  相似文献   
43.
【目的】明确适合农田人参生长的阴棚小气候,指导人参的规模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方法】以3年生农田人参为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农田人参叶片净光合率和阴棚中各项环境因子指标的日变化规律,分析主要环境因子对农田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并将环境因子逐一与净光合速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农田人参功能叶片在绿果期净光合速率为0.50~3.05μmol/(m~2·s)。一日中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呈现为上午升高,中午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下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上午的净光合速率要高于下午。对环境因子与净光合速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农田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光量子通量密度和空气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 2和0.572 8。【结论】农田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主要受空气温度和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影响,因此在农田栽培中应注重调控阴棚中的光强和温度指标。  相似文献   
44.
[]动物源性中药材兽药残留问题是影响动物源性中药材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之一,服用含有兽药残留的动物源性中药材,不但会降低药效,而且会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和抗生素耐药性等,甚至损害人体器官。加强动物源性中药材兽药残留检测,从源头进行质量控制,使动物源性中药材兽药残留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使监管前移,做好风险预测与研判,是当前动物源性中药材质量控制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动物源性中药材兽药残留检测现状、检测方法研究思路和基质效应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兽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期为加强动物源性中药材兽药残留高通量检测研究与质量安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胚乳裂纹对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胚乳无裂纹、胚乳单裂纹、胚乳双裂纹和胚乳龟裂文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萌发进程推进,其SOD、POD、CAT活性和细胞膜透性均呈逐步上升趋势,保护酶活性升高幅度表现为POD最大、CAT次之、SOD最小;不同胚乳裂纹类型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保护酶活性均表现为龟裂文种子 <双裂纹种子 <单裂纹种子 <无裂纹种子。种子萌发过程中其MDA含量呈逐步下降的变化趋势,并表现为龟裂文种子中MDA含量最高,双裂纹的种子次之,无裂纹的种子最低。说明胚乳裂纹对种子萌发代谢具有不利影响,在种子生产中应该减少胚乳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46.
综述了秸秆类生物质在参与厌氧消化过程前的各种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预处理。这些技术对秸秆厌氧消化的产气效果有一定提升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物理预处理方法耗能高、化学预处理方法可能造成污染。目前厌氧消化中冰冻预处理技术研究还较少,冰冻能够高效破坏木质素并促进纤维素水解,为秸秆高效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