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罗汉果组培苗2茬栽培关键技术。[方法]以"青冠"组培苗为材料,第1茬为杯苗栽培,第2茬为宿根留蔓栽培,采用棚面宿根留蔓和棚下宿根留蔓2种留蔓方式。测定小区产量,调查病虫害及物候期,计算投入产出。[结果]第2茬采用棚面宿根留蔓栽培的萌芽期比棚下宿根留蔓栽培的推迟7 d,但前者现蕾期和开花期分别提早5和3 d。第2茬栽培的现蕾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比第1茬栽培提前了65、62和40 d。与第1茬栽培相比,第2茬栽培大、中果实比率有较大提高,小果率降低,结果株率为100%,果实等级和产量显著提高。[结论]棚面宿根留蔓栽培和棚下宿根留蔓第2茬栽培净收益分别为126 139.5和117 994.5元/hm2,分别比第1茬栽培净收益增加了175.1%和150.9%。  相似文献   
62.
介绍了金粉1号粉蕉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植株高大粗壮,全生育期18~20个月,可食率77.2%,可溶性固形物26.5%,较抗旱不耐涝,能耐轻霜,抗黑星病、束顶病,易感镰刀菌枯萎病,适宜在广西的南宁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北海市、崇左市、玉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和百色市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63.
毛葡萄霜霉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农业措施、药剂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治,结果表明,清园、地膜覆盖可减轻毛葡萄霜霉病为害;1:0.7:200的波尔多液可预防病害的发生;使用宝大森1000倍、霜疫克800倍、绿奇霜康500倍、乙磷铝锰锌800倍液对治疗叶片和花穗的霜霉病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64.
强化技能训练 培养高素质的茶学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级重点职校———安溪职业中专学校位于著名茶乡虎邱镇。其前身是安溪第十五中学职教部 ,1981年秋始办职业高中 ,首设制茶专业 ,1988年 5月 ,创办茶叶职业中专班 ,1990年 5月 ,职专、职高部成立安溪职业学校 ,1993年 4月 ,升格为全日制职业中专学校。经过 19年的艰苦奋斗 ,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茶叶技术与市场开发、茶艺与营销、电子、机电、电工、广播电视、发变电、现代通信等 10多个专业的综合性农村职业中专学校 ,在校生由创办之初的 112名发展到今天的 895人 ,是闽南金三角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 ,成为泉州职教园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65.
2011年早春我国香蕉寒害调查及寒害后恢复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2011年早春低温对我国香蕉生产的影响,提出寒害后香蕉恢复生产的技术措施,为香蕉抗寒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2011年3月9~16日对我国香蕉主产区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进行分片区实地寒害调查,对挂果株及待生产用的大、中、小吸芽进行田间解剖分析诊断。【结果】挂果株受寒害影响较吸芽植株敏感,大、中、小吸芽抗寒能力依次增强;同纬度区域高海拔香蕉受寒害比低海拔严重;此次低温对广西中部区域香蕉影响最为严重,挂果株产量损失超过50%,且只能留中小型吸芽作为生产株;广东、海南区域香蕉受寒害影响最小,其他区域居中。【建议】采用覆盖天地膜过冬、喷水保湿、套袋护果御寒等措施;选留受寒害后萌发的吸芽为下造生产株,做好蕉园管理工作,促进吸芽早萌发、早定芽;选育抗寒品种。【目的】了解2011年早春低温对我国香蕉生产的影响,提出寒害后香蕉恢复生产的技术措施,为香蕉抗寒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2011年3月9~16日对我国香蕉主产区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进行分片区实地寒害调查,对挂果株及待生产用的大、中、小吸芽进行田间解剖分析诊断。【结果】挂果株受寒害影响较吸芽植株敏感,大、中、小吸芽抗寒能力依次增强;同纬度区域高海拔香蕉受寒害比低海拔严重;此次低温对广西中部区域香蕉影响最为严重,挂果株产量损失超过50%,且只能留中小型吸芽作为生产株;广东、海南区域香蕉受寒害影响最小,其他区域居中。【建议】采用覆盖天地膜过冬、喷水保湿、套袋护果御寒等措施;选留受寒害后萌发的吸芽为下造生产株,做好蕉园管理工作,促进吸芽早萌发、早定芽;选育抗寒品种。  相似文献   
66.
利用NDVI资料估算中国北方草原区牧草产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该文利用NOAA/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和牧草地面观测资料,分5种草地类型建立了牧草产量遥感模型,所有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说明这些模型可以较好地估算中国北方草原区牧草产量。由于牧草产量地面观测资料来自于北方主要草原省,数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利用牧草产量遥感估算模型能够将过去小区域牧草产量估算扩展到整个北方草原。通过对模型结果的空间分析表明,中国北方高产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甘肃祁连山区、新疆天山和阿尔泰山地区、青藏高原东部,同时也表明遥感模型对草地资源清查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通过对模型结果的时间分析表明,牧草产量遥感模型可以表现出牧草产量随气象条件变化的波动性,这个性质表明牧草产量遥感模型可以用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评估。  相似文献   
67.
[目的]揭示香蕉(桂蕉6号)花柱脱落机制,为采用诱导因子调控香蕉花柱脱落酶系统活性及基因表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蕉品种牛角蕉和香蕉品种桂蕉6号为研究对象,根据果指上花柱的枯萎程度分5个阶段(Stage 1~Stage 5)进行取样,探讨分析蕉类花柱近端、离区及远端的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萘乙酸(NAA)和细胞分裂素(KT)]及脱落相关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乳糖醛酸酶)的变化趋势.[结果]在花柱脱落的过程中,牛角蕉花柱不同部位的IAA和NAA含量变化明显,花柱近端IAA含量随花柱脱落整体上呈逐渐增加趋势,至花柱完全脱落时(Stage 5)其含量达24.69μg/gFW;离区IAA含量在脱落过程中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至Stage 5其含量最低(4.73μg/gFW).桂蕉6号花柱离区IAA含量整体上随花柱的枯萎不断升高;NAA和ABA的含量变化趋势则呈M形,在Stage 2和Stage 4均有一个增长高峰;KT在不同部位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从近端IAA/远端IAA的比值分析来看,牛角蕉近端IAA/远端IAA比值均大于1.00,当花柱枯萎进入Stage 3后,其比值急剧上升,在Stage 4即70%花瓣脱落时达2.84,至Stage 5达6.34;而在桂蕉6号花柱枯萎脱落过程中,近端IAA/远端IAA的比值均小于0.70.此外,在花柱脱落过程中,牛角蕉花柱离区的平均总蛋白含量(66.08 mg/gFW)明显高于桂蕉6号(40.95 mg/gFW);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牛角蕉和桂蕉6号的花柱脱落与总蛋白含量、果胶酶活性、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均呈正相关.[结论]蕉类花柱离区IAA含量对花柱脱落具有重要影响,离区IAA含量降低,可加速花柱脱落,反之则抑制其脱落;蕉类离区近端IAA/离区远端IAA比值变化符合植物器官脱落的生长素梯度理论.此外,花柱总蛋白含量、果胶酶活性、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蕉类对花柱脱落可能呈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低温对冷敏感香蕉品种Williams(Musa acuminata AAA cv.Williams)和耐冷香蕉品种野生二倍体(Musa acuminata,AA group)的影响,探讨香蕉耐冷机制,为香蕉抗冷性改良的遗传育种提供参考及香蕉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经10、5和2℃低温胁迫处理24 h后,收集两个香蕉品种的叶片,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调查叶片脂质过氧化水平[丙二醛(MDA)、脯氨酸和不同色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正常生长条件下的两个香蕉品种植株设为对照.[结果]经不同低温处理后,野生二倍体香蕉叶片中脯氨酸和不同色素含量均明显增加,而MDA含量降低;与对照相比,冷敏感香蕉品种Williams的脯氨酸和MDA含量相对较高,而不同色素含量无明显差异.低温条件下,两个不同香蕉品种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表现有所不同.与对照相比,不同低温处理的野生香蕉种质叶片SOD活性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而CAT和POD活性保持较高水平;但低温处理的Williams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变化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结论]野生二倍体香蕉的较高耐冷性可能与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有关;野生二倍体香蕉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可作为筛选香蕉抗寒种质的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棘孢木霉菌株PZ6对香蕉植株促生效应、抗氧化酶活性及枯萎病菌室内防效的影响,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及PZ6菌株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清水为对照(CK),分别设PZ6孢子液与枯萎病菌菌液(FOC4)5个不同组合处理:(1)PZ6;(2)PZ6+FOC4;(3)PZ6(3 d)+FOC4;(4)FOC4(3 d)+PZ6;(5)FOC4,采用盆栽伤根淋灌法,于6~7叶期对香蕉苗根际进行接种处理;不同时期调查不同处理香蕉苗植株性状,测定香蕉苗根系活力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通过解剖球茎考察病情指数,评价PZ6对枯萎病的室内防效.[结果]与其他处理相比,单施PZ6菌液处理可极显著提高香蕉苗新增株高和根系活力(P<0.01,下同),两者分别为6.33 cm和487.43μgTTF/g·h;与FOC4处理相比,配施PZ6菌液的FOC4菌液处理也可极显著提高香蕉苗根系活力.接种FOC4菌液50 d后,不同处理香蕉苗球茎枯萎病发病指数和防治效果均以PZ6(3 d)+FOC4处理表现最佳,其病情指数为37.50,防治效果为48.28%,其次为PZ6+FOC4处理,而FOC4(3 d)+PZ6处理表现较差.处理45 d后,除PZ6处理与CK间的叶片P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外,不同处理的香蕉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均与CK间呈极显著差异;除CK外,不同处理间不同酶活性呈一定的变化规律.叶片SOD活性与根系活力表现相似,均以PZ6处理最高(423.71 U/gFW·h),其次为PZ6(3 d)+FOC4、PZ6+FOC4、FOC4(3 d)+PZ6和FOC4处理;叶片POD活性表现相反,以FOC4处理最高(355.07 U/g·min),比对照极显著增加82.33 U/g·min,以处理PZ6最低(273.84 U/g·min).[结论]棘孢木霉PZ6菌株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香蕉苗对枯萎病菌的防御能力,提前施用PZ6菌株可有效阻止病原菌FOC4侵入香蕉苗,延缓植株发病.  相似文献   
70.
我国的香蕉组培苗推广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国内以组培苗形式推广、种植面积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农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