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6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将30日龄商品代罗斯蛋用雏鸡150只,随机分成1,2,3组,每组50只,饲喂含锌30.2~30.8ppm的大豆—玉米型基础日粮,并分别添加0.72%,3%和6%的钙(以CaCO_3形式).饲养至220d时,分别从3个组随机抽取4只鸡放血处  相似文献   
33.
腹痛病即急腹症(Acute abdominal disease),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综合症,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几十种疾病。呈现腹痛综合症的疾病可分为三大类,即症候性腹痛病,如肠型炭疽、马出血性败血症等传染病,马圆虫病、马蛔虫病等寄生虫病;假性腹痛病,如膀胱括约肌痉挛(尿疝)、输尿管结石、尿道结石、肾炎、子宫套叠、子宫扭转等;真性  相似文献   
34.
利用盲肠造瘘马复制实验性肠弛缓,观察了碳酸盐缓冲合剂(1号方)对肠弛缓马大肠pH值、纤毛虫数目和活力、肠管运动性及水盐代谢和酸硷平衡的影响;同时利用盲肠造瘘马比较观察了1号方和干燥碳酸钠对健康马肠道内环境的影响。结果,投服1号方能迅速纠正肠弛缓马的大肠酸硷度,恢复肠管运动机能和纤毛虫活力,解除肠弛缓,但对血液酸硷平衡无明显影响;健康马投服1号方和干燥碳酸钠后,大肠内硷度增加,肠管运动机能和纤毛虫活力均受抑制,纤毛虫数目减少,血液酸硷平衡指标呈代偿性代谢性硷中毒的改变。从而明确了肠道内环境特别是酸硷环境与大肠运动机能的关系,证实了1号方对马不全阻塞性大肠便秘的疏通作用,主要是能纠正大肠内酸度偏高所致的肠弛缓,恢复肠管运动机能和纤毛虫活力,为进一步确立马不全阻塞性大肠便秘的肠弛缓病因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5.
农安县畜牧兽医总站,于1982年6月2日收治该县某单位群发的患病马骡14匹,依据其过饲偏食精料的病史,突然暴发的起病情况,短急的疾病经过,高热、腹泻、进行性休克的综合体征,典型一致的盲肠和大结肠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及镜检直肠粘膜拭取物涂片上单一而密集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的存在;特别是其中多匹病马腹腔液、血液及脑脊髓液内毒素鲎试验(Limulus test).的阳性结果,确诊为急性盲结肠炎。经分别采取控制肠道内感  相似文献   
36.
通过病区霉稻草真菌分离培养鉴定、家兔发病试验、水牛复归发病试验以及停喂霉稻草的防制效果,确认安徽省金寨县牛发生的“烂蹄坏是病”是霉稻草中毒,其致病性真菌主要是弯角镰刀菌(Fusarium Camptoceras)。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利用不同钙锌水平,观察蛋鸡肝组织及蛋黄中锌铜的代谢关系,结果证明,高钙日粮可致蛋鸡肝锌铜含量下降,使蛋黄锌含量降低;高锌日粮(≥1000ppm)可使鸡肝、蛋黄锌含量显著升高,使铜含量明显降低,肝Zn—MT与Gu—MT有一定负相关。  相似文献   
38.
对120例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瘤胃酸中毒、瓣胃阻塞、皱胃阻塞、肠便秘等以胃肠弛缓为临床特征的病牛投服碳酸盐缓冲合剂(Na2CO350g,NaHCO3420g,KCl20g,NaCl100g,常水10L),观察了其治疗效果。碳酸盐缓冲合剂对牛胃肠弛缓性疾病平均治愈率达95%,平均投用方剂数为(1.4±0.5)付。结果表明,对起因于胃肠酸碱环境改变的酸过多性胃肠弛缓疾病投服碳酸盐缓冲合剂,可有效纠正病牛胃肠弛缓状态,从而为反刍兽胃肠弛缓开辟了新的防治途径,创立了又一个病因疗法。  相似文献   
39.
内窥镜暨输精器是四川农业大学叶玉辉副教授研制的新型器械,兼备内窥与输精两大功能,适用于牛、猪、羊等家畜。该器械有下列一些特点。1、可直接观察生殖道粘膜色泽,宫颈开张程度和粘液性状,确定母畜发情的各期,为选择最适输精时机,提高情期受胎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0.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髓增生性疾病,以红细胞绝对增生、皮肤和可视粘膜红色发绀(ruddy cyanosis)以及慢性经过为特征。 动物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国内从未见有报道。国外的首篇是1954年Cole记述的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一例。其后,Bush、Carb、Donovan、Miller等陆续有所报道。1964年Fowler报告一例牛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967年Tennant对犊牛家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