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15篇
综合类   6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山东省盐碱地造林试验站的12年生白蜡人工林内(山东黄河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定位观测样地),设有25 m综合梯度观测塔(包含森林小气候观测系统),在高度1.5、3.5、11.0、13.0 m处分别设置4层气象传感器(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传感器),在高度3.5、11.0 m处设有两层四分量辐射传感器。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每个月份选择3个晴天代表日,按照数据采集频率为10 min的间隔24 h不间断采集数据,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白蜡人工林小气候特征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一年中,冠层内太阳辐射始终低于冠层上,冠层内年均太阳辐射可降低84.91%;林冠层在4月份表现出一定的保温作用,7月份表现出一定的负作用;一年中,观测塔高度3.5 m处的湿度基本高于观测塔高度11.0、13.0 m处的湿度,且4个月(4、7、10月份和次年1月份)的日变化特征显示林冠层夜间增湿作用明显;不同高度的风速,从大到小依次为13.0 m高处、11.0 m高处、1.5 m高处、3.5 m高处,林冠层年均可降低风速73.54%。  相似文献   
92.
分析了烟叶精益生产的基本内涵、主要目标和基本内容,以黔西南烟区烟叶生产实践为例,明确黔西南在探索推进烟叶精益生产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烟叶精益生产实践方面的尝试和创新,评价其所取得的实效。从理念先行、试点先行、产学研结合、精益化生产与标准化生产相结合等方面提出持续推进黔西南州烟叶精细化生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3.
近十年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24  
基于不同源解析方法中所采用的数据类型的差异性,归纳总结了常用于土壤中重金属来源解析的源排放清单法以及不同受体模型,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土壤中的重金属源解析研究仍主要以定性的传统多元统计方法为主,且不同源解析方法得到的源解析结果基本一致,能够相互印证、互相支持。现阶段,我国土壤中的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同时也普遍存在Cu、Zn、Pb、Hg的污染。其中,Cd、Cu、Zn主要来自于施肥等农业活动,部分地区还来源于工业活动,甚至以其为主;Hg则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及其产生的大气沉降,局部地区叠加高Hg农药的贡献;Pb的来源则比较复杂多样;As、Cr、Ni则主要受土壤母质控制。总体看来,源排放清单法具有适用于不同尺度的优势,应加强源排放量数据和重金属土壤淋滤量数据的收集,以便计算重金属浓度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先进的统计学方法在土壤重金属源解析中的应用研究应进一步开展,以便探讨这些方法的应用前景。将上述多种源解析方法联用并加强污染源贡献的定量研究仍是未来开展土壤重金属源解析工作的方向。此外,大气沉降作为很多重金属的重要来源,应加强对不同区域大气沉降中重金属初始来源的解析研究,为进一步从源头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4.
滨海盐碱区不同林龄柽柳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柽柳人工林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对3种林龄(3、6、8 a)柽柳林地的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持水贮水能力以及渗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龄和土层深度均可影响柽柳林地的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其中土壤密度随林龄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土壤孔隙度、持水量、贮水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指标在3 a与8 a林地间及表层土(0≤土层深度(H)20 cm)与深层土(40 cm≤H60 cm)间差异均显著(P0.05);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现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在不同林龄林地间由大到小的顺序均表现为8、6、3 a,且8、6 a林地与3 a林地差异显著(P0.05)。综合来看,随着林龄的增长,柽柳林中凋落物分解与细根生长的作用逐步增强,0 cm≤H60 cm土壤剖面内的土壤密度、孔隙度、持水性及渗透性得到很大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能力明显提高。因此,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区营造柽柳人工林有利于改善土壤水分物理状况。  相似文献   
95.
以河南省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中烟100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不同施用措施对烟叶产量、 含氮化合物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烟叶产量、 产值和含氮化合物含量,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增加10.0%~56.7%、 11.6%~43.1%。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随着追施氮比例增加,烟叶产量和含氮化合物、 氮肥利用效率增加,烟叶产值在施氮37.5 kg/hm2水平随着氮肥追施比例增加而增加,而在施氮60 kg/hm2和82.5 kg/hm2水平均以氮基施75%、 追施25%处理最高。在氮基追比例相同条件下,烟叶产量和含氮化合物及氮肥贡献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氮肥吸收利用率和烟叶产值均以N 60 kg/hm2处理最高。从烟叶产量和含氮化合物适宜, 提高烟叶产值和氮肥利用率方面综合分析,在本试验中,以施氮60.0 kg/hm2,氮50%~75%基施、 25%50%追施处理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重金属Cd、Pb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赋存形态及其影响因素,以辽宁省葫芦岛市锌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五步提取法测定土壤各级团聚体中Cd、Pb形态,利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原生相与次生相比值法(RSP)和风险评估编码法(RAC)评价其环境风险,并利用相关性与冗余分析明确影响Cd、Pb分布与形态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土壤Cd、Pb含量在水平方向上呈现以锌冶炼厂为中心,随中心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垂直方向上,表层土Cd、Pb含量分别为57.40、219.56 mg·kg-1,显著高于亚表层(55.06、135.99 mg·kg-1)。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Cd、Pb更趋向于在小粒径团聚体中富集,Cd富集能力强于Pb。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表明,Cd主要以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赋存,占总Cd量的60%~94%,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赋存,占总Pb量的45%~93%。粒径为<0.002 mm的团聚体组分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Pb含量占比显著高...  相似文献   
97.
饼肥配施对烤烟发育过程中叶片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饼肥用量对烤烟发育过程中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饼肥用量的增加,烟叶的叶绿素含量在增加,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潜在活性,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以及qp都有增加的趋势,最终导致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提高。而且试验表明,适当的增施饼肥有利于改善叶片的光合功能,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但是继续增施饼肥反而不利于光合能力的改善,更不利于荧光动力学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98.
基于GIS的土地资源评价单元确定与属性数据获取方法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该文提出了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土地资源评价中,以土地资源类型作为评价单元,将土地资源类型图与各个评价因子的单要素图层分别进行了叠置分析,通过对各生成图层的PAT文件进行操作来获取评价数据的新思路。并在基于GIS的浙江省坡地土壤资源质量评价中作了初步应用。对传统的及基于GIS的土地资源评价中确定评价单元的各种基本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99.
本文在对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公园总体、景区及景点三个层次对东平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成功的,局部有待进一步改善。本文为公园定位、开发建设规模及顺序的确定和景观资源保护和整饰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轻非水相液体在地下多相渗流的K-S-P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砂性介质为研究对象,用砂芯漏斗法测定轻非水相液(LNAPLs)在地下渗流的毛细压力与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并采用Parker-Lenhard模型及Brooks-Corey-Burdine模型获取油水二相的相对渗透曲线,结果表明对于相同介质,VGM模型对油相的相对渗透率估计大于BCB模型所预测,且二种不同模型所获取曲线具有不同的等渗点饱和度和等渗点相对渗透率,VGM模型所获取等渗点渗透率比BCB模型所获取的值大0.04,建议在研究砂性多孔介质中LNAPLs的迁移问题使用BCB模型获取相对渗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