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8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37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51.
豫石榴5号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杰 《落叶果树》2010,42(3):26-27
引进豫石榴5号,经多年栽培观察,生长结果良好,平均单果重344g,果皮红色,籽粒玛瑙色,甜酸可口。9月底成熟,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2.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较充分地了解、研究伊春林权制度改革启动背景、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对改革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53.
少免耕与秸秆还田对极端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28  
为了高效利用天然降雨,缓和农业水资源短缺,该试验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设置耕作措施和秸秆2个因素,其中耕作措施分为常规耕作、深松耕、耙耕、旋耕、免耕5种,秸秆因素分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与不还田,共10个处理,研究了耕作措施与秸秆因素对极端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无论秸秆还田与否,相对于常规耕作,深松耕能提高土壤水分充足期的土壤含水率,增加冬小麦产量,尤其是深松耕秸秆还田,比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分别高25.74%和11.45%。秸秆因素在土壤水分充足时影响土壤含水率方面占主导地位,秸秆因素与耕作措施在土壤水分亏缺时影响土壤含水率和冬小麦产量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免耕、深松耕、耙耕与秸秆还田的交互效应能够增加集雨,提高冬小麦产量。研究结果还表明,冬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亏缺时土壤含水率相关不显著,而与土壤水分充足期土壤含水率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54.
12个小麦品种(系)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17个不同来源和毒力的白粉菌菌株对12个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抗病性遗传分析,同时利用Pm2和Pm8基因的特异分子标记检测了相应基因。供试的12个品种至少能够抗11个白粉菌菌株。用E09、E20和Bg2菌株接种F2群体,抗感植株分离比例和适合性测验证明这12个品种对不同白粉菌菌株的抗性均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谱分析和基因紧密连锁分子标记(Xcfd81)分析表明良星66很可能含有Pm2或其等位基因。ω-黑麦碱基因(1RS染色体)和Glu-B1基因(1BS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证明,山农20和郑麦9962含有T1BL·1RS易位染色体,即可能携带Pm8基因。由于Pm8基因对大多数菌株表现感病,所以这2个品种除Pm8外,还具有其他抗病基因。偃展4110与天民668对参试菌株的反应型表现一致,其他材料对不同菌株的反应型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55.
混合选择法简便易行,能较好地利用整个基因库,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利用群体中的加性遗传变异力,因此,该法至今在玉米育种上仍有特定的作用。许多学者在不同群体背景下研究混合选择改良玉米群体产量的效应,获得了一定的进展(Gardner,1961;Lonnguist,1966;Gardner,1974,1978;Genter and Eberhart,1974;Genter,1976;Mareck,1979;Mulamba,1983;赖仲铭和杨克诚,1983)。一些学者利用混合选择法成功地改良了群体的某些性状,如多穗性(Hallauer,1979)、早熟性(Troyer,1972)、抗虫性(Zuber,1971)、叶角度(Ariganayagan 等,1974)、茎秆强度(Moentono等,1984)以及新引进品种的适应性等(Halla-  相似文献   
156.
157.
小麦株高近等基因系的RAPD标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RAPD技术,以4个小麦株市基因近等基因系(分别含有rht、Rht1、Rht2、Rht3)为材料,对296个单一随机引物(10个核苷酸)进行了筛选。发现25个引我的扩增产物的近等基因系间表现出特异性,在6次重复试验中,有18个引物的特异护增片段不能重复,6个引物可以重复2-3资,唯有OPAM01在全部试验中均能稳定重复,其特异扩增版段OPAM011860可以作为rht基因的RAPD标记。  相似文献   
158.
鲁西南地区地处黄淮海流域的中东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然而,长年种植的大豆品种由于使用周期长、品种退化等原因,已经无法获得优质丰产。因此,挑选适宜该地区的大豆新品种进行试种并推广,成为解决鲁西南地区大豆换代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9.
160.
2016年以来,针对"德州市多年来小麦后茬作物以普通粒用玉米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这一制约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本团队依托德州市境内的临邑华辉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华辉合作社),大力实施了玉米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工作,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在2016年玉米花生间作小面积试验研究基础上,2017年和2018年推广实施了玉米花生间作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先后开展了夏玉米抗逆丰产宜机收优良品种、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品种鉴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与集成示范、不同玉米品种间作抗逆丰产增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不同生育期玉米品种合理搭配与布局技术创新与示范、籽粒用糯玉米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这些工作有力促进了德州市玉米内部结构及种植业结构的优化,为区域性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模式与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