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8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37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目的】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研究麦根腐平脐孺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引起小麦根腐病和叶枯病)对小麦根系和叶片的侵染过程,建立直观、非破坏性研究病原菌-植物互作的体系。【方法】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gfp导入麦根腐平脐孺孢菌株Bs-1中,对转化子进行荧光表达、PCR验证、遗传稳定性、生长特性和胞外酶代谢分析。选用与野生型菌株表现相近的转化子Bs-GFP研究麦根腐平脐孺孢对小麦品种矮抗58根和叶片的侵染过程。【结果】转化子Bs-GFP的菌丝和分生孢子表达明亮的绿色荧光,利用基因特异标记扩增证明gfp被整合到真菌的基因组中。对GFP标记菌株Bs-GFP的遗传稳定性和生长特性分析表明,gfp在转化子中能稳定地遗传,菌落的生长速度和胞外酶代谢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菌株Bs-GFP可以在小麦的地下和地上部分引起病症,而且与野生型菌株Bs-1在小麦植株根系和茎基部组织定殖的数量(即CFU值)相近。【结论】利用农杆菌介导方法获得表达绿色荧光的麦根腐平脐孺孢菌株可以直观地观察病原菌对寄主的侵染过程,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解析麦根腐平脐孺孢与小麦以及其它禾谷类寄主之间的互作。  相似文献   
162.
 【目的】通过克隆和鉴定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的致病相关基因,阐明该种土壤习居细菌在玉米自交系PS056上引起细菌性干茎腐病的原因。【方法】利用转座子Tn5的随机插入突变特点,构建致病性菌株P. agglomerans XJ1突变体库;经对Tn5插入位点的侧翼扩增,确认突变体PA121的致病力相关基因;通过基因互补试验,证明yhfK与致病力的关系。【结果】通过对突变菌株的接种筛选,获得11个致病力丧失的突变体。Southern杂交和PCR扩增结果表明,Tn5在突变体PA121中为单拷贝插入,插入位点为细菌编码内膜蛋白的yhfK(Tn5 插入在yhfK的1 082 bp处)。将yhfK克隆到质粒pBBR1MCS上,并导入突变体PA121中进行互补,生物测定结果显示转化子完全恢复了正常的细菌生理功能,并能够在玉米自交系PS056上恢复致病力。RT-PCR试验证明,yhfK调控hrpA的转录。【结论】 成团泛菌XJ1中yhfK是调控其对植物致病性的基因之一,具有在玉米自交系PS056上引起细菌性干茎腐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3.
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繁育、生产推广的"圣丰"牌棉花、大豆、小麦、玉米种子以其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信赖,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64.
少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设置耕作措施和秸秆两个因素,其中耕作因素分为常规耕作、深松耕、耙耕、旋耕、免耕5种,秸秆因素分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与不还田,共10个处理,研究了少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效应。结果表明,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耕作因素的花后旗叶光合速率、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单独效应均有深松耕>常规耕作>耙耕>旋耕>免耕的趋势。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除免耕的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单独效应大于旋耕外,其余的单独效应规律与秸秆不还田的一致。在五种耕作条件下,秸秆因素的光合速率、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单独效应表现为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试验结果还表明,交互效应也是影响小麦旗叶光合速率、荧光动力学参数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免耕与秸秆还田的交互效应最高。  相似文献   
165.
玉米对南方锈病抗性的生化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个对南方锈病表现不同抗性水平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5叶期接种后,测定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分析其与抗南方锈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自交系抗性水平与苗期发病率呈负相关;除脯氨酸含量外,其他生化指标均在自交系间、处理间和不同检测时间点间存在显著差异。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接菌后明显提高,抗病自交系酶活高峰出现早,酶活性升高幅度大于感病自交系;在抗病自交系中,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在接种后早期上升快,活性高;在感病自交系中,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在接种后期表现明显升高。叶片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感病程度相关,南方锈病属高糖病害;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抗病自交系中含量降低速度和幅度都大于感病自交系。运用最优曲线回归拟合,接菌后1 d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量、可溶性糖含量变化量等指标与玉米苗期的发病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6.
少耕免耕及秸秆覆盖在改善生态环境、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试验设置4个耕作处理,分别为常规耕作、旋耕、耙耕和免耕;施氮量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常规施氮量的100%、75%和50%,以研究耕作方式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递减小麦公顷穗数降低,小麦、玉米产量降低,总产量下降;旋耕、耙耕和免耕处理的小麦穗粒数随施氮水平的递减而降低,而千粒重随施氮水平的递减而有增加趋势,玉米的千粒重与施氮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常100、耙100和免100处理的产量最高,旋100、常75和免75次之,而耙100和免100处理的净产值最高,高于常100。因此,耙100和免100的经济效益最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7.
小麦地方品种Wx基因构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用SDS-PAGE电泳技术,从900份小麦(T.aestivum)地方品种鉴定出普通小麦Wx-7D基因缺失材料一份,Wx-4A基因缺失材料六份,含三个基因的材料为893份,出现频率为正常类型〉Wx-4A〉Wx-7D〉Wx-7A,Wx-7D缺失然因的发现,再次证明我国小麦资源是一特殊类群,这些材料的发现,为我国开展面各品质育种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材料基础,在小麦淀粉遗传控制研究和品质育种方面具有深远的理  相似文献   
168.
一、玉米种子应用的不同形式对全世界玉米种子应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结果表明有几种不同的应用形式。地区之间的明显差异和第三世界国家应用改良玉米种子十分有限是两个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9.
170.
控制玉米花粉萌发和生长的数量性状位点的检测M.Sari-Gorla等花粉竞争力(PCA)标志着花粉粒繁殖的成功,其生物学意义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花粉的适应性是植株适应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诸如植株活力、育性和抗逆性等性状方面,在孢子体后代中花粉选择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