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1篇
  14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近年来,大蕉枯萎病在广东省东莞市发生严重,为了有效控制病害发生蔓延,生产上急需明确大蕉枯萎病的病原。本研究收集了我国华南地区的12株大蕉枯萎病病原菌及19株包括1号及4号生理小种的单孢菌株,以来源于澳大利亚的1号、2号、3号和亚热带4号生理小种以及4株非病原尖孢镰孢菌作对照,通过病原菌形态鉴定、致病性测定、4号小种(Foc 4)及热带4号小种(TR4)的分子特异检测、以及基于翻译延伸因子(TEF-1α)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大蕉枯萎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对我国华南地区不同来源的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遗传发育关系及致病性分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引起大蕉枯萎病的病原菌主要是1号生理小种或者是与1号生理小种亲缘关系较近的一个新的系统发育谱系,该谱系可能为 1 号生理小种变异演化而来;(2)大蕉枯萎病病原菌对大蕉和粉蕉都有较强的致病力,但不能侵染香蕉;我国的1号小种存在一定的分化,其中有一个类群只能感染粉蕉,另一个类群既能感染粉蕉也能感染大蕉;(3)大蕉与粉蕉枯萎病的病原菌在致病性及遗传发育关系上都存在一定的交叉和分化。  相似文献   
32.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实践的绩效评估是衡量学生实践效果的途径之一,传统上野外实践的效果往往以老师单方面的评判为主,评价依据也较单一,忽视了学生作为实践主体所起的作用。在武夷山自然地理综合实践过程中借助于问卷、访谈方式调查学生对实践点的评价,实践过程、效果的分析,结果发现,尽管学生们总体上肯定野外实践的效果,但实践路线的安排、实践前的背景介绍、实践过程中分组的讲解等是影响野外实践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3.
美人蕉浮床对富营养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浮床美人蕉的生长状况,阐述了目前关于美人蕉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及COD的去除效果,以及在不同季节美人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4.
集约化互作体系植物根系高效获取土壤养分的策略与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植物根系的形态与生理变化是植物从土壤中高效获取养分资源的重要机制,由相同物种或不同物种组成的互作体系中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受相邻植物竞争的强烈影响,阐明互作体系不同竞争条件下植物根系获取养分的策略并揭示其作用机制,这是基于根系觅食行为探讨养分高效利用的根际调控途径与技术措施的重要理论基础。主要进展根系属性的互补性有利于降低根系间对养分的竞争。根系构型的互补性,例如深根系与浅根系植物互作,促进个体植株对土壤剖面不同深度养分的吸收利用;由根系可塑性介导的水平方向上根系空间分布的互补性,提高了植物根系对同一土层不同空间位点土壤养分的挖掘;个体植株根系形态属性与相邻植物根际生理过程的互补性促进根系对不同形态养分的利用。互作体系根系获取养分的策略具有高度互补性,这有助于提高整个作物系统的养分利用效率,进而提高生产力。根系空间生态位的分离 (包括垂直与水平方向) 以及根际生物化学特征生态位的分离,是驱动互作体系根系高效获取养分资源的主要机制。合理的根层调控可以提高植物根系挖掘土壤养分的能力;优化互作体系物种的搭配能充分发挥根的互作效能,提高养分利用的生物潜力。问题与展望今后应进一步针对集约化高投入作物体系,通过管理根层养分供应和物种间的互作效应,强化根际养分信号的调控作用,调节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降低种间竞争,增强种间互利,以最大化根系和根际的生物学潜力,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为实现以节肥增效为核心的可持续集约化作物生产提供重要的调控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35.
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柳园  李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20-9123,9133
在回顾生态足迹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2方面把握生态足迹发展的总体脉络。结合当前生态足迹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后续应在研究尺度更微观、改进计算方法和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36.
文心兰类原球茎的诱导与增殖技术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心兰试管苗叶片为材料,在(25±1)℃,光照强度24~30μmol/m2.s,光照时间10 h/d下研究类原球茎的诱导和增殖技术。结果表明:①蔗糖适于作为类原球茎诱导的碳源,类原球茎诱导率52%,单位叶片类原球茎2.725个;②附加3~5 mg/L的Ad处理有利于类原球茎诱导(诱导率57%,单位叶片类原球茎数量3.725~4个);③6-BA是影响文心兰类原球茎增殖的主导因子,中等浓度的6-BA(3.0 mg/L)有利于类原球茎的增殖,增殖率(15.29)极显著高于其它水平;④培养基1/2MS+6-BA 3.0 mg/L+2,4-D 1.0 mg/L+NAA 0.4 mg/L+蔗糖20 g/L最有利于文心兰类原球茎的增殖,增殖率最高(15.95),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37.
通过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茨竹镇农业发展内外部条件,以期通过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产业来促进都市农业发展,从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38.
大樱桃保护地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樱桃是最早熟的水果,素有“果品第一枝”之称,但市场供应期短,如果采用保护地栽培,可以使其提前成熟40天左右,并使市场供应期延长1~2个月,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2003年起,我们在平度市蓼兰镇蔡家礼府村连续几年对大棚樱桃的栽培管理进行观察研究,总结了高效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9.
呼伦贝尔市芸豆田杂草共计28科,98属,139种。优势杂草主要有稗、藜、反枝苋、刺莱、苣荬菜、野黍、鸭跖草、狗尾草、酸模叶蓼、卷茎蓼、问荆等。芸豆田杂草发生危害较为严重,主要受当地生态条件的影响,也与除草剂特性和农户的技术水平、生产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油菜素内酯对火龙果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为提高火龙果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白玉龙火龙果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在火龙果盛花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花后第15d)两次喷施不同浓度(0.25、0.50、1.00、2.00mg/L)的油菜素内酯,测定火龙果的坐果率、单果重、果形指数、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C、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结果】0.25、0.50、1.00和2.00mg/L处理火龙果的坐果率均高于对照(喷清水)10个百分点以上;喷施1.00mg/L处理的火龙果单果重376.59g,显著高于对照308.77g,增幅为21.96%,可溶性总糖含量(103.97mg/g)与对照(92.76mg/g)差异显著;各浓度处理均可增大火龙果果实的纵径和横径,以1.00mg/L处理果实横径最大(8.46cm),0.50mg/L处理果实纵径最大(10.75cm)、果形指数最高(1.31)。【结论】火龙果盛花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分别喷施1.00mg/L油菜素内酯可通过增加火龙果的坐果率、单果重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提高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