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亚麻种间杂交技术是我国亚麻育种方面的一项重大突破,克服了亚麻栽培种与野生种之间的不亲和性。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采用该技术选育出抗旱和早熟两大特异资源群体。文章介绍的冀张亚1号表现出丰产、抗旱、含油率高和广适性,该品种的出现填补了我国亚麻种间杂交育种的空白。  相似文献   
62.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为3000万ha,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30%,稻谷产量近2亿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平均ha产量6t多,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全国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水稻种植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3.
马先蒿引种栽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荣  管开云 《园艺学报》2007,34(4):1050-1054
马先蒿属植物作为一系列重要生物学问题的经典研究材料和颇具开发潜力的野生花卉资源,颇受生物学家和园艺学家的关注。然而其栽培问题至今未能解决, 致使其开发利用受到限制。多数生物学家将马先蒿栽培困难的原因归咎于其半寄生特性, 长期以来专注于探寻合适的寄主植物。作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 具半寄生特性的马先蒿在有伴生植物的栽培条件下成苗率仍然很低。由此推断可能存在其它更为重要的限制因子。本文在结合文献信息和本课题组考察结果的基础上, 指出了菌根真菌和其它生态因子在马先蒿引种栽培中的重要地位, 提出了打破传统理论的束缚而结合具体情况全面考察的观点。  相似文献   
64.
土壤拮抗放线菌s-930-6菌株活性产物抑菌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结果表明,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自秦岭太白山区土壤中分离出的拮抗放线菌s-930-6菌株,其发酵液粗提物对供试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根腐病菌的菌丝生长作用最强,EC50为2.6g/L.用孢子萌发法测定,该粗提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0.04、0.02g/L.用D101大孔树脂对粗提物进行提取得到精提物,它对5种供试病菌的菌丝生长在500mg/L浓度下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超过85%.精提物在500mg/L浓度下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作用为76.39%,对黄瓜霜霉病保护作用为82.38%,治疗作用为78.31%.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精提物得到4个组分,其中B组分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达到94.14%,初步鉴定B组分为氨基糖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5.
为探讨张家口坝上地区覆膜栽培条件下油用亚麻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2因素(亚麻品种、种植密度)3水平(品种为坝选三号、陇亚杂1号和陇亚10号,行距为24、20和16 cm)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全膜穴播种植(8粒/穴,穴距30 cm),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油用亚麻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倒伏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除陇亚杂1号行距24 cm与16 cm处理的株高、坝选三号行距24 cm与16 cm处理的千粒重差异较大外,不同密度处理的其他主要经济性状以及生育期和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坝选三号、陇亚杂1号和陇亚10号分别在种植行距为20 cm、24 cm和16 cm时产量最高,分别达到了2 146.65 kg/hm^2、1 953.30 kg/hm^2和1 650.00 kg/hm^2;但倒伏率均以行距24 cm处理最高,行距20 cm处理倒伏率均较低。综合分析密度对油用亚麻产量、主要经济性状和倒伏率的影响,认为坝上地区覆膜条件下种植油用亚麻时以行距20 cm为宜。  相似文献   
66.
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坝谷214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子种子粒小苗弱,谷田中杂草种类多,数量大,一些近缘野生种杂草在苗期还难于识别,对谷子的产量、质量影响很大,一般造成减产20%~30%,部分重茬谷田严重时甚至造成绝收.  相似文献   
67.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胡麻播种前底施磷肥,设施磷量0(不施,CK)、33.75、67.50、101.25 kg/hm2计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明确胡麻栽培的最佳施磷量。结果表明:不同施磷水平下胡麻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S"型增长趋势,底施磷肥可有效增加胡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促进胡麻苗期~现蕾期叶片的生长,盛花期茎秆的生长,以及青果期和成熟期单株粒重及蒴果数的增加。本研究条件下磷肥的最佳施用量为67.5 kg/hm2,在该施磷水平下,胡麻地上干物质积累最多,产量最高(2 296.15 kg/hm2),且最有利于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  相似文献   
68.
仁用杏蚧壳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冀西北仁用杏蚧壳虫发生面积大 ,危害严重的生产问题 ,研究了仁用杏蚧壳虫类的区系分布、生物学特性、发生消长规律、防治方法等 ,初步探明了在冀西北仁用杏主产区蚧壳虫的发生与分布、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 ;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 ,总结出一套以人工和农业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