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28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了给制定果园精准灌溉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涡度相关技术,监测并探讨粗砂土立地条件下12年树龄自然生草免耕桃园生态尺度水分耗散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桃园全年监测期内,日平均蒸散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2±2.1) mm和0.44 g/kg,饱和水汽压差是影响桃树旺盛生长季日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因子,群体水平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果实收获后>果实成熟期与果实膨大后期>果实膨大初期与开花期;季节变化过程中,蒸散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单峰型变化趋势,在果实膨大后期至成熟期蒸散耗水量较多,且日最高蒸散量达到7.1 mm,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则在果实收获后达到高峰,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2.1 g/kg;全年累积蒸散耗水量为790.6 mm,平均作物系数(Kc=1.08)高于FAO(1998)推荐值达27%。果实膨大后期-成熟期是桃树水分耗散高峰期,采取精准灌溉等措施进行果园水分科学管理是提高果树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
ABT1号生根粉对红提葡萄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长健壮、当年生半木质化的红提葡萄枝条为试材,进行了不同浓度ABT1号生根粉处理对红提葡萄嫩枝插条生根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指标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插条生根率在50mg/L和75mg/L时最大,均为100%;50mg/L处理的插条根长最大为7.9cm;而75mg/L处理的插条根鲜重和根量最大,分别为3.64g、38.4条,均极显著的高于对照。高浓度的ABT1号生根粉对嫩枝插条有严重的毒害作用,200mg/L时嫩枝扦条死亡率100%。  相似文献   
93.
本文对水样硝酸盐氮、氧同位素分析的预处理方法——离子交换色层法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对前人的方法做出改进,将洗脱液HCl的体积和浓度最终确定为15ml-6M。AgNO3经TC-EA在线转化为N2和CO引进IRMS进行δ15N和δ18O的测定,省去了以往繁琐的转化步骤。此方法中,Bio-rad3公司生产的AG1-X8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对NO3-具有较好的吸附性,吸附率能达到98%以上,洗脱率能达到94%以上。此外, δ15N和δ18O测定结果重现性较好,测试精度分别达到0.22‰和0.4‰,已达到国外同类研究水平,能满足水体中硝酸盐溯源和水文地质研究的要求。此方法适用于NO3--N浓度属于中高水平水样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94.
淡紫拟青霉MD1几丁质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胶体几丁质平板透明圈法和DNS法测定了淡紫拟青霉MD1的几丁质酶活性,首次获得淡紫拟青霉在胶体几丁质平板上的透明圈,DNS法测定MD1几丁质酶活性结果表明,粗酶液无论是否有几丁质诱导,MD1菌株的几丁质酶活力均在第7 d最高,而且几丁质诱导的粗酶液酶活明显比同期未经几丁质诱导的粗酶液酶活高.  相似文献   
95.
红富士苹果优良短枝浓红型芽变生长结果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芽变初选优系的生物学特性观测和果实品质的测定,并与长富2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芽变初选优系的物候期与长富2号基本一致;短枝型基础性状与长富2号有极显著性差异,表现出明显的短枝特征;芽变优系的平均果重251.9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2;,可溶性糖含量13.6;,可滴定酸含量0.25;,果面色泽为浓红型,果实品质和着色均优于长富2号;芽变优系树体紧凑,短枝性状好;坐果率高,丰产.综合各项指标认为,该芽变优系是一综合性状优良的短枝浓红型变异.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combustion-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GC-C-IRMS)测定小麦籽粒氨基酸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方法】以小麦临汾50744为材料,水解得到其籽粒蛋白质氨基酸,将氨基酸标准样品以及小麦籽粒氨基酸衍生化为N-新戊酰基,O-异丙醇(N-pivaloyl-isopropyl,NPP)氨基酸酯,利用GC-C-IRMS测定其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氨基酸标准样品的碳氮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NPP氨基酸酯的平均重现性δ13C为0.47‰,δ15N为0.28‰,并没有产生大的同位素分馏,因此δ13C和δ15N都能得到满意的测定结果。运用GC-C-IRMS测定了小麦临汾50744籽粒蛋白质氨基酸的稳定碳氮同位素的自然丰度,其中δ13C的变化范围在-28.7‰到-34.7‰,δ15N的变化范围为-6.2‰到9.5‰。采用系统聚类分析进行分类,根据δ13C可以将氨基酸分为两类;根据δ15N可以将氨基酸分为三类。【结论】运用GC-C-IRMS结合NPP氨基酸酯衍生物可以测定小麦籽粒氨基酸的稳定碳氮同位素,这对于揭示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差异以及逆境胁迫下氨基酸的合成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为了鉴定金叶女贞叶斑病的致病菌,寻找有效的防治药剂,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形态学方法对引起金叶女贞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平皿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3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引起衡阳地区金叶女贞叶斑病的病原菌为蔓荆子棒孢(Corynespora viticis),50%多菌灵和75%百菌清对该病菌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效果,EC50分别为1.782和2.080g·L-1,可作为该病的有效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98.
宁夏灌区不同氮磷组合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2008年5-10月在宁夏灵武灌区的田间试验资料,探讨最优氮磷组合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氮磷组合处理的产量为7361~10680kg/hm2,比对照增产28%~85%,差异极显著(F=28.013,P=0.0001)。氮磷交互作用显示,低氮水平适量增施磷肥增产,低磷水平适量增施氮肥增产,即处理6(N15P6)、4(N15P9)、5(N15P3)、3(N10P9)增产明显,其中处理6(N15P6)投入氮肥225kg/hm2、磷肥90kg/hm2,产量构成因子为524穗/m2,93粒/穗,结实率93%,千粒重23.5g,各因子增长较均衡,产量最高,为10680kg/hm2,氮肥利用率45.5%,比当地常规施肥(氮肥300kg/hm2、磷肥45kg/hm2)增产17.4%,节约氮肥25%,增施磷肥50%,氮肥利用率提升20.7%,可消减和降低氮素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该组合值得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菜地高水高肥导致其排放量大。该研究通过解析滴灌条件下不同肥料处理对白菜地N2O排放的影响,以阐明滴灌下不同肥料处理的N2O来源,为菜地土壤N2O减排提供理论依据。设置无机复合肥(NPK)、有机肥(M)、无机水溶肥(WS)和无肥(NF)4种常见肥料处理,采用滴灌方式灌溉,收集菜地土壤排放的N2O,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N2O的同位素特征值,通过15N在N2O分子中的位置偏好值、N2O和H2O之间的净同位素效应值搭建双同位素图谱,分析N2O产生途径及其贡献。结果表明:对于NPK、M、WS和NF处理,N2O排放通量分别为1 074、146.5、116.2和112.9 μg/(m2·h);NPK、M、WS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分别为45.1%、22.0%、45.2%;NPK、M、WS和NF处理下N2O主排期的硝化作用贡献分别约为38%、46%、54%和49%,N2O主排期的N2O还原程度分别约为14%、71%、46%和70%。可见,无机水溶肥处理显示了最高的氮素利用效率和较低的N2O排放量,且其与无机复合肥处理的N2O还原程度都相对较低不利于反硝化过程中的N2O减排;有机肥处理则有最高的N2O还原程度,是减少反硝化作用N2O产生的主要途径。综合考虑,该研究推荐菜地施肥时采用有机肥作为底肥,管理过程中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达到促进N2O还原以减少N2O排放和提高肥料氮素利用效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外源亚精胺(Spermidine, Spd)对渗透与盐胁迫下草莓幼苗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草莓采用水培方式在人工气候室内培养,试验设计6个处理水平:CK(对照,无胁迫)、DS(中度干旱胁迫,10%PEG-6 000)、SS(重度盐胁迫,100 mM NaCl)、CK+Spd(无胁迫,根系添加0.25 mM Spd)、DS+Spd(10%PEG-6 000,根系添加0.25 mM Spd)和SS+Spd(100 mM NaCl,根系添加0.25 mM Spd),并分别测定0 h、0.5 h、2 h、8 h、24 h的草莓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在渗透与盐胁迫初始阶段,外源Spd预处理能够促进草莓叶片腐胺(Putrescine, Put)的诱导积累及其向Spd与精胺(Spermine, Spm)转化,并促进了脯氨酸(Proline, Pro)含量的升高;至逆境胁迫24 h时,外源Spd预处理的渗透/盐胁迫下草莓叶片中Put/(Spd+Spm)比值比CK(0.32±0.02)分别降低了28.1%和21.9%,而未添加外源Spd预处理的渗透/盐胁迫下草莓叶片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