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下滑之势。该文认为,学科建设作为高等学校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本建设,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因此,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该文提出,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以林学强势特色学科为依托,加大研究生基础课程的比重,开设特色领域课程,鼓励交叉、新兴学科的发展;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强化导师队伍的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和老中青教师的集体优势;同时,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搭建研究生科研、学术交流的平台,以全面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2.
铁尾矿坝沙棘、桑树人工林生物量分配及根系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铁尾矿区沙棘—桑树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混交林内各层次、器官生物量以及生长期内沙棘、桑树根系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生物量比较为乔木层>枯枝落叶层>草本层,其中地被层凋落物生物量占到整个人工林总生物量的17.15%,尚无灌木层。桑树、沙棘各器官单位面积生物量比较均为:根>枝>干>叶。桑树单株生物量大于沙棘,但林分内沙棘密度高于桑树,因而单位面积沙棘生物量高于桑树。沙棘根冠比为0.72,桑树的根冠比为0.62。从单株根系生物量看,在0~40 cm土层内桑树大于沙棘;40~80 cm土层内沙棘大于桑树;80~100 cm土层内桑树又高于沙棘。从根系分布密度来看,沙棘<1 mm细根主要分布在根桩附近0~60 cm土层,60 cm以下明显减少;桑树<1 mm细根在0~20 cm土层内分布密度最大,20~80 cm土层内较为均匀,在80 cm以下才开始明显减少。桑树和沙棘存在协作与竞争共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半干旱地区臭柏造林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干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臭柏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无灌溉条件下,雨季和秋季是臭柏造林的适宜季节;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75.8%和67.8%以上。造林时风沙土0~60cm土层内平均含水率以3.4%~4.1%为宜,否则成活困难。臭柏造林当年生长量不足6.0cm,第三年生长加速,生长量为造林当年的3~4倍,并接近天然臭柏群落的新枝年生长量。  相似文献   
84.
以荆条为重点,棕榈藤、沙柳材为比照,结合荆藤柳材的圆形截面设计试样,测定了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顺纹和横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扭曲强度、冲击韧性、抗劈力、握钉力各项力学指标。荆条的各项力学强度指标中,抗弯强度最大,其次是顺纹抗拉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扭曲强度也较强。荆条与藤柳材力学性质的对比表明:荆条各项力学强度指标均高于藤柳材,但荆条弯曲变形、扭曲变形比藤困难,并且荆条韧性优于藤柳、握钉力不如藤。本研究结果为制定"藤及灌木材力学性质测试方法"的国家标准提供理论依据,为荆条加工利用——制作荆编家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5.
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与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海拔样地比较,落叶松林土壤肥力高于油松林;除坡顶样地外,落叶松林同海拔样地内植被生长状况优于油松林;除坡中样地外,油松林同海拔样地内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优于落叶松林;除坡顶样地外,落叶松林综合稳定性评价优于油松林。  相似文献   
86.
在冀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对比华北落叶松[Larixgmellini(Rupr.)Rupr]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油松(P/nustabulaeformiscarr)林不同坡位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建立生长过程曲线方程并拟合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分析两种林型内乔木树种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材积连年及平均生长速率排序为:坡底落叶松〉坡中落叶松〉坡顶落叶松。(2)天然次生油松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材积平均生长量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油松标准木的生长过程基本相同,且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但坡中油松立木材积平均生长量高于坡地和坡顶。(3)相同坡位样地内人工林与天然林间的连年生长曲线存在明显差异性。油松林生理年龄高于落叶松林,标准木达到材积数量成熟的年龄比落叶松大,单株立木材积量较大。(4)人工落叶松林和天然油松次生林内乔木树种的胸径与树高问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  相似文献   
87.
土壤含水量对条墩桑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条墩桑是条叶兼用的一种优良灌木桑,可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风沙治理。以2年生条墩桑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条墩桑光合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条墩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基本呈"双峰"型:正常水分和轻度干旱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在上午11:00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7.55和15.20μmol/(m2·s);中度干旱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在上午10:00前后就达到峰值,为9.60μmol/(m2·s),光合午休相对提前了1h且时间延长,其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的下降平行进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值出现在上午较早时分,且上午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下午,其日平均值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净光合速率的降低幅度。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既有气孔限制,又有非气孔限制因素,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非气孔限制因素作用增加。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天然次生油松林下更新状况的调查,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研究分析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立地条件(坡底、坡中、坡顶)下天然油松次生林的年龄结构和更新动态,结果表明:(1)影响天然次生油松林更新的主要因子是郁闭度、灌草盖度。较高郁闭度、较高湿度更利于油松更新,幼苗更新密度最大值达4.192株/m2。(2)该保护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年龄锥体;0~10a生个体数最多,坡中处最多达525株;生命期望最大值集中于10~20a龄级,该龄级属于生理旺盛期,应予以保护。(3)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变化趋势相似,油松存活率均在10~20a生间急剧下降;在20~60a生间,除坡底30~60a生存活曲线逐渐下降外,坡中和坡顶的存活曲线均大体趋于稳定,但60a生后3块标准地存活曲线均大幅下降,其中坡底处油松种群在70a存活率最小,为0;整体而言,存活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坡顶、坡底、坡中。  相似文献   
89.
通过用环割法+基于红外动态分析法的Li-8100,于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对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的华北石质山区35 a生侧柏人工林的根系呼吸速率(Rr)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生长季根系呼吸的日变化明显,呈单峰曲线,进入非生长季后,根系呼吸无明显的日变化。(2)侧柏林根系呼吸季节变化明显,最大值出现在夏季的8月...  相似文献   
90.
本研究采用室外盆栽的方式,探讨了施肥水平和苜蓿接种不同根瘤菌菌株对紫花苜蓿生长及铁尾矿砂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可显著促进紫花苜蓿株高、根长、地上鲜重、根鲜重、总生物量和瘤鲜重的增加,其中以接种菌株17676的效果最佳。而接种根瘤菌的苜蓿在种植当年对铁尾矿砂基质理化性质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施肥明显促进了苜蓿生长,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苜蓿株高、根长、地上鲜重、根鲜重和总生物量逐渐增大,在N3施肥水平时最高,并且N3施肥水平条件下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和总生物量与N2和N1两个施肥水平间差异显著。在促进根瘤重的增加方面,N2施肥水平效果最好,但与N3水平间差异不显著。在改良铁尾矿砂理化性质方面,施肥不仅能明显促进铁尾矿砂容重和pH值的降低,还能显著促进其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以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在降低容重、酸碱度以及提高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方面,N3施肥水平的效果均明显优于N1和N2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