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90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62篇
  39篇
综合类   483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10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京郊农田不同植被的土壤风蚀模数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京郊地区农田植被土壤风蚀变化规律,提出京郊防尘的农作制度,笔者采用野外风洞原位测试方法定量评价北京周边不同植被冬春季节的土壤风蚀状况。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在冬春季可以明显降低农田土壤风蚀量,5种植被均表现为100 cm的土壤风蚀模数略大于20 cm的。在风速20 m/s的条件下,3月中旬冬小麦、小黑麦的农田抗风蚀能力>紫花苜蓿>油菜、菠菜;小黑麦和冬小麦分别在20 cm和100 cm处地表抗风蚀能力强。4月中旬菠菜的农田抗风蚀能力>油菜>紫花苜蓿>冬小麦、小黑麦、小黑麦和冬小麦分别在20 cm地和100 cm抗风蚀能力最弱。翻耕地比免耕地风蚀模数高,其中留根茬翻耕地最高,立秆免耕最低;3月份秸秆粉碎免耕风蚀模数大于留根茬免耕,4月份则相反。不同植被下土壤风蚀模数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且随着土层的增加相关系数逐渐降低;不同秸秆残茬处理下土壤风蚀模数与5~10 cm土层含水量和土壤覆盖度相关性较高,且均呈负相关。一年两作区越冬作物能提高土壤抗风蚀力;春玉米区立秆免耕抗风蚀里最强,免耕和秸秆还田等也均能提高土壤抗风蚀力。  相似文献   
992.
为了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影响因素,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来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对重金属生物可给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发现目前对透膜过程中重金属形态等微观领域的研究相对不足,特殊环境(如库区消落带、滨河湿地等)中的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研究重视不够,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尚未建立普适性的标准评价方法,造成科研工作之间的参考性不足,今后还需对植物根际微观区域中重金属的化学行为展开进一步研究,同时重金属生物可给性普适性分析方法的探索,仍然是科研人员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93.
北京郊区植被覆盖变化动态遥感监测——以怀柔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覆盖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态学参数,对于全球变化和监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怀柔区1992年和2004年植被覆盖度进行了监测,并对十几年来的植被覆盖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区植被覆盖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区域间的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994.
中药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开发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连翘、黄连、丹参、大黄、大青叶、益母草、当归、红花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进行单味中药抑菌试验,在此基础上配成3个复方,确定复方的抑菌效果。[结果]连翘、黄连、大黄对3种致病菌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直径都超过了15.0 mm,其次是红花、大青叶和丹参。复方1、复方2、复方3对3种致病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复方1(连翘、大黄、益母草、红花按一定比例组成)对3种致病菌极度敏感,平均抑菌直径为22.3 mm,其他2个复方对3种致病菌高度敏感。[结论]选用复方中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5.
保护性耕作下双季稻农田甲烷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目的】传统耕作方式和秸秆焚烧造成土壤有机质的大量损失,使农田成为温室气体一个重要排放源,本文旨在研究保护性耕作对稻田CH4排放通量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为评价耕作措施对土壤固碳潜力和温室气体减排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翻耕秸秆不还田(CT)、翻耕秸秆还田(CTS)、旋耕秸秆还田(RTS)、免耕秸秆还田(NTS)处理的稻田CH4排放进行连续观测,分析稻田CH4排放特征及其温室效应。【结果】在秸秆还田情况下,早稻生长季旋耕和翻耕的CH4排放量差异不大,但显著高于免耕;晚稻生长季旋耕CH4排放量显著高于翻耕和免耕;冬闲季节各处理CH4排放量较小,翻耕CH4排放量显著高于旋耕和免耕。在翻耕情况下,秸秆还田处理和秸秆不还田处理全年CH4排放特征基本相同。秸秆还田主要增大晚稻生长季和冬闲季节的CH4排放,对早稻生长季CH4排放影响较小。全年CH4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为RTS>CTS>NTS>CT,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各处理全年CH4排放主要来自早晚稻生长季,冬闲季节占的比重很小均不到1%。与翻耕相比,旋耕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是翻耕的1.98倍,而免耕减小温室效应,约减排15%。与秸秆还田相比,秸秆不还田减小温室效应,约减排42%。【结论】目前双季稻区推行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措施旋耕秸秆还田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秸秆不还田和免耕均有利于减小温室效应。但考虑到秸秆还田有利于提升地力,且秸秆以其它方式处理导致的温室效应还有待于研究,建议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推广以免耕秸秆还田为主的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996.
电容式粮食水份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电容式粮食水分检测系统,为了能够实现粮食含水量的现场检测并能使其广泛应用,本系统采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准确度高的电容式传感器进行数字采集.它是利用水分含量影响电容量的原理通过电容传感器检测水分含量.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式散转结构设计,主程序根据键盘指令实现散转,调用各功能程序模块.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共享服务模式的农业资源管理WebGIS系统构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现有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可视化表达和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以农业资源共享服务模式为基础,结合富客户端WebGIS可视化表达与空间分析技术,构建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思路,并将该设计思想运用在“贵州省安顺市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具体案例中。实践表明,运用共享服务模式来构建农业资源管理WebGIS系统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系统的业务需求,还能为其他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农业资源信息系统之间资源不能共享、重复建设,互操作难的问题,有效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还可以直观的描述农业资源的时空分布、动态分析区域农业资源状况,为农业资源的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了快速、直观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 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优良品系申福2的丝状体和叶状体分别进行了特异性分子标记鉴定, 结果发现: 9#引物(序列为F: TCACAATGGGTGATATGGC; R: CCACAT TTAAGTCCGACTCTG) 申福2丝状体的DNA进行扩增, 出现了能区别于其他14个品系(6个优良品系, 3个杂交品系, 5个野生品系)的特异性条带。用该引物对室内培养的申福2叶状体的DNA进行扩增, 也均获得了与丝状体相同的特异性条带。此外, 用该引物分别对栽培在不同海区和不同时期采收的申福2叶状体进行验证, 结果均出现了与丝状体相同的特异性条带。该特异性条带的DNA测序结果证实, 9#引物产生的SSR标记反映了微卫星DNA重复序列的变化。通过SSR Hunter软件搜索到了设计引物时的核心序列, 所得产物大小在预期长度范围内, 是特异性扩增。通过BLAST比对得知, 该序列在核酸数据库中没有同源序列, 是一个新序列。通过DNAMAN软件分析得知, 申福2申福1之间序列差异较小, 与坛紫菜霞浦野生种差异较大。这证实该标记反映的是种内品系间的差异, 可以用于种内品系鉴定。上述结果表明, 9#引物扩增出的这一特异性条带可以认为是申福2丝状体和叶状体的特异性标记, 可用于该品系的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999.
在我国,奶牛、生猪的养殖在畜牧业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近几年,奶牛、生猪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奶牛、生猪养殖应用的设施设备对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有效防制小鹅瘟和鹅副黏病毒病对雏鹅的危害,分别选用免疫原性良好的小鹅瘟JLDA株和鹅副黏病毒JLSY株制作抗原液,应用PALL浓缩技术进行浓缩,保证灭活病毒抗原含量足,比例均衡。选取10号白油佐剂,按油相与水相比1∶1配制成复相制备二联灭活苗,黏稠度低。结果显示,对鹅的免疫效力不低于相应单苗,两种病毒之间没有交互抑制作用,且二联灭活苗安全性能好,疫苗吸收良好。种、雏鹅产生抗体快,免疫种、雏鹅,具有产生免疫力早,保护期长等特点,于2~8 ℃至少保存12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