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8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为评定阿什旦牦牛的舍饲育肥性能和屠宰性能,对阿什旦牦牛今后的舍饲养殖、育种提高、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青海省大通种牛场联合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以四岁阿什旦牦牛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开展了舍饲育肥对其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舍饲育肥的阿什旦牦牛较对照组在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2.
本文对民和县三个种羊场的小尾寒羊、陶赛特种公羊进行了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和布病检测,结果为: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177份,检出阳性162份,群体合格率为91.5%;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185份,检出阳性152份,群体合格率为82.6%;布病检测血样677份,未检出阳性;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农业农村部规定的≥70%以上,表明O型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的免疫抗体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53.
<正>2013年8月份,青海省民和县某牛场从山东省某地引进的秦川牛发生不明原因的急性死亡,接到畜主的报告后,民和县疫控中心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解和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验后,初步诊断为此次引进秦川牛的急性死亡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出血性败血症,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牛场在2013年2月,从山东省购进秦川牛106头,先后死亡3头,该群牛都是从外地引进,由于长途运输、当地气候条件、饲养管理变化等应激因素引发死亡。于8月20日又开始发病死亡,发病5头,死亡5头,致死率100%,死亡率为51%,现存栏牛98头。  相似文献   
54.
牛拉稀是由于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或风寒内侵导致寒湿伤脾,引起脾胃运化无力,使机体升清降浊功能受阻所致.如果牛稀粪中时有血色,应及早治疗.治疗不及时,则病牛鼻镜干裂,口腔津液短少,被毛粗乱无光,精神倦怠,食欲减少.久之病牛多卧少立,行走无力,呼吸喘粗,体况渐弱而消瘦.  相似文献   
55.
立足实际对现有饲草资源进行调查.闲地制宜分析利用现状,为加快民和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饲草利用率,提出充分开发、合理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6.
民和县退耕还草有关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退耕还草是民和县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应立足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和技术,集中解决退耕还草中的技术关键和难点。从协调组织,优化服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障草种供给,荒山荒坡种草技术和退耕还草适用配套技术等方面入手,提高技术含量,保证退耕还草工种的科学性和规模性,实现退耕还草工程中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57.
青海省民和县无论是气候上、资源上、人力上、政策上都具有发展獭兔养殖的优势条件,獭兔养殖是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发展獭兔养殖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已经在民和县的广大农村悄然兴起,实现獭兔养殖产业化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相似文献   
58.
针对青海农区民和县长期存在优质青饲草不足的矛盾,加之实施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西繁东育、封山育林等项目的实施,除了调制利用农作物秸秆外,饲草供求压力加大。为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和有利的光热条件,搞好优质饲草料的复种,是解决农区青绿饲草短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011年民和县耕地复种  相似文献   
59.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民和县家庭牧场建设、资金投入、效益及存在的问题等情况的调研,得出家庭牧场是发展农村经济、农民脱贫致富、保护生态的新型产业,符合民和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有利于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推广.  相似文献   
60.
为了筛选出适宜青海旱地推广种植的青贮玉米(Zea mays)品种,引种了3个品种在海拔2 040m的青海旱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豫玉22号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株高314.80cm,单株鲜重1 148.67g,单株干重257.96g,单株绿叶数13.60片,鲜草产量121 066.95kg·hm-2,较金穗3号和金凯3号分别增产44.70%和6.74%,干草产量分别增产11.42%和11.09%。干草中粗蛋白含量达6.94%,粗脂肪含量达13.87g·kg-1,钙含量达3.82g·kg-1。以上结果说明,豫玉22号可在青海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