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利用全同胞组内相关法,对河北柴鸡43用龄产蛋量的遗传力进行了估计,并制定出了合并选择指数.结果表明,河北柴鸡43周龄产蛋量的遗传力为0.132 3.根据该遗传力估计值得出第一世代母鸡43周龄产蛋量合并选择指数公式,即Ic=0.998P+0.069Pw,最后求出了各母鸡的合并选择指数,范围在50.314~105.857,这些指数可用于指导河北柴鸡的选育及选配工作.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实际观察、考察育种记录、遗传分析和适合性检验,分析了秦皇岛市波尔山羊繁育改良中心1998 -2003年度波尔山羊、唐山奶山羊以及波尔山羊对唐山奶山羊级进杂交后代的肉垂、头颈部毛色特征遗传规律;同时研究了波唐级进杂交改良后代肉垂、头颈部毛色特征与早期体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波尔山羊的无肉垂以及头颈部毛色特征两性状分别由不同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肉垂有无对早期体重无显著影响,而头颈部毛色特征对早期体重有显著影响,白色头颈的初生重和2月龄体重显著高于波尔类型的相应指标(P<0.05)。  相似文献   
103.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 DNA(random am plified polym orphic DNA,RAPD)技术研究了 RAPD标记与波尔山羊体质量的相关性 ,并利用 Jointmap和 Genemap程序构建了 RAPD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 ,RAPD标记OPP0 6 2、OPQ0 6 1、OPO113、OPO0 2 1、OPO0 71、OPQ0 6 2、OPQ0 6 5、OPP0 4 3和 OPP0 6 3与各年龄阶段体质量有显著 (P<0 .0 5 )或极显著 (P<0 .0 1)相关。构建了 11个 RAPD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和 1个表型标记连锁图谱 ,标记OPO0 71、OPO0 2 1、OPP0 6 2和 OPQ0 6 5分别座落于第 3、4、5、10连锁群中  相似文献   
104.
我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遗传亲缘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 10种 10碱基的随机引物 ,分析了我国 8个地方绵羊品种计 88只绵羊的随机扩增多态 DNA。结果表明 ,我国地方绵羊品种基因组 DNA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81.36 % ,群体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1.3370 ,具有丰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但滩羊、小尾寒羊、藏绵羊和蒙古羊群体遗传多样性程度较低 ,应加强保种措施。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为0 .9172 ,说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间。品种间的分子聚类关系基本上反映了品种间的遗传亲缘关系 ,与品种的形成历史及我国地方绵羊的起源进化学说基本一致 ,具有相同来源的蒙古羊、乌珠穆沁羊、小尾寒羊和湖羊的分子聚类关系表明 ,4个地方绵羊品种间已经有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间遗传分化较低 ,湖羊与蒙古羊之间相对较高 ,而小尾寒羊和乌珠穆沁羊与湖羊和蒙古羊之间的遗传分化最高  相似文献   
105.
采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HphⅠ对山羊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的379bp扩增产物进行了PCR—RFLP多态性分析,检测到3种基因型,其酶切位点分别由2种共显性基因控制;对该片段的纯舍型分别克隆、测序发现,BB型在第1661位由T→C。上述结果为首次试验证实山羊MSTN内含子2(379bp)区域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探究不同饲养方式下燕山红玉肉鸡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将400只同一批次的燕山红玉肉鸡鸡苗(公母各200只)分为散养公鸡组、散养母鸡组、笼养公鸡组、笼养母鸡组,每组100只,进入试验场时称取初生重,之后每次每组随机选择30只进行体重和体尺指标(体斜长、胸宽、胸深、胸围和胸骨长)测定,第1个月每周测定体重,之后每月测量1次体重,体尺指标每月测定1次,绘制生长速率曲线;选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曲线模型对4组燕山红玉肉鸡0~20周龄体重进行拟合,计算拐点体重、拐点周龄、最大周增重,统计拟合体重值,绘制实际生长曲线与3种模型拟合曲线,同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建立1~5月龄燕山红玉肉鸡体重与体尺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3种数学模型均能很好地模拟燕山红玉肉鸡体重变化规律,拟合度(R2)都大于0.990;Logistic模型对散养燕山红玉肉鸡体重拟合效果最好,Gompertz模型对笼养燕山红玉肉鸡体重拟合效果最好。散养燕山红玉肉鸡拐点周龄在8周龄左右,笼养燕山红玉肉鸡在11周龄左右,笼养燕山红玉肉鸡生长周期比较...  相似文献   
107.
目前,我国饲养家兔,多数采用多次饲喂法(每日6~7次),甚至有人主张“少喂勤添”。但在国外,有的学者认为对家兔可以采用一次投饲方法。我们根据家兔食物行为和其它习性,采用限制性饲养方  相似文献   
108.
本试验旨在比较笼养条件下坝上长尾鸡和海兰褐蛋鸡的营养成分和蛋品质。试验随机选取30周龄坝上长尾鸡和海兰褐蛋鸡各180只,每个品种随机分成5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饲粮和饲养管理程序相同。在35周龄时,每个重复收集鸡蛋36枚,共计360枚。其中120枚检测鸡蛋的氨基酸、脂肪酸、胆固醇、维生素A、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以及微量元素铁、锌、锰、硒的含量,120枚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钙和磷的含量)分析,120枚用于测定蛋品质。结果表明:1)坝上长尾鸡的蛋重、哈氏单位和蛋白比例显著低于海兰褐蛋鸡(P<0.05),坝上长尾鸡的蛋黄比例和蛋形指数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P<0.05)。坝上长尾鸡和海兰褐蛋鸡的蛋黄色泽和蛋壳强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2)坝上长尾鸡的鸡蛋中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海兰褐蛋鸡(P<0.05)。坝上长尾鸡的鸡蛋中丝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P<0.05),坝上长尾鸡和海兰褐蛋鸡的鸡蛋中总氨基酸以及其他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坝上长尾鸡的鸡蛋中粗脂肪、总脂肪酸、总饱和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维生素A和维生素B1含量均显著高于海兰褐鸡蛋(P<0.05)。4)坝上长尾鸡的鸡蛋中钙、磷、锌、铁和锰含量均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P<0.05)。由此可见,坝上长尾鸡的鸡蛋蛋重小、蛋白比例低、蛋黄比例高、水分含量低、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因而在鸡蛋营养成分上优于海兰褐蛋鸡。  相似文献   
109.
旨在探究DC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SNP突变对山羊毛色的影响,为探索DCT基因调控山羊毛色变化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山羊为试验动物,对DCT基因启动子区进行CpG岛预测,设计引物对预测的2个CpG岛富集区域进行亚硫酸氢盐甲基化测序,使用甲基化水平分析软件BISMA统计甲基化位点,比较唐山奶山羊(白色)和南江黄羊(黑色品系)两种不同毛色山羊群体DC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差异。克隆DCT基因核心启动子区,筛选不同毛色山羊群体的SNPs,使用JASPAR和Nsite预测SNPs位点突变前后转录因子的改变,并检测比较突变前后DCT基因启动子活性变化。结果,成功克隆了山羊DC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序列及核心启动子区(g.-1045~-318)。在g.-348~-150区域和g.+222~+502区域分别发现6个和23个甲基化位点,其中g.+312、g.+352和g.+400位点与g.+389和g.+404位点白色山羊甲基化水平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黑色山羊(P<0.05和P<0.01),并且g.+222~+502区域白色山羊甲基化平均水平极显著高于黑色山羊(P<0.01)。在DCT基因核心启动子区的g.-804T> G、g.-705C> T和g.-679G> A,3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构成在白色山羊和3个有色山羊群体中存在差异,g.-804T> G突变导致该区域的SOX10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缺失,DCT基因启动子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果显示,白色山羊DCT基因g.+222~+502区域的高甲基化水平,g.-804、g.-714和g.-679 3个位点的突变,尤其是g.-804T> G造成SOX10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缺失,突变的G型DCT基因启动子活性显著降低。因此,DCT基因启动子区SNP突变和高甲基化水平可能抑制了基因的表达从而形成山羊白色被毛。  相似文献   
110.
为了研究赤狐内皮素受体B基因(EDNRB)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及预测其5′端上游2 000 bp的候选启动子区的核心启动子区与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从NCBI数据库中获得赤狐EDNRB基因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编码区及候选启动子区。结果表明:赤狐EDNRB基因编码氨基酸的总数为443个,编码产物为不稳定的疏水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存在信号肽和二硫键。该编码蛋白存在于内质网、细胞质膜和线粒体中。该编码蛋白含有7次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结构域。赤狐与乌苏里貉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犬关系较近。该基因的5′端上游存在潜在的启动子区域,同时发现存在转录调控元件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不存在CpG岛。通过对赤狐EDNRB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能够初步预测其编码区的结构、功能以及该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与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为其遗传特性及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